住宅新地景


貨櫃屋城市 GREEN綠雜誌2016年8月 Vol.042
7719 2016-08-01
關鍵字 :  作品集成 貨櫃城市

▲原本在貨船上受到海面衝擊的貨櫃屋,在陸地上穩固地向天際延展。

 

 

住宅新地景:貨櫃屋城市
 

 

文字:林珮芸
圖片提供:Urban Space Management(Container City)Ltd

 

小宅大幸福 另類住宅
《需要多少才足夠:三坪小屋的樸門生活實踐》一書作者威廉.鮑爾斯(William Powers)是西方世界典型站在金字塔頂端的菁英分子,但卻選擇非營利性工作為天職,超過十年時間在拉丁美洲、非洲等作環境救援及人道議題的工作。他在美國森林親身體驗證實,不需要很多的資源也可以找到真正的快樂,鮑爾斯在小屋裡烹煮、烘培、寫作、睡覺、看著窗外、仰望天空,讚嘆造物者的驚奇。「自發性簡樸」(simplicity)不是永遠與科技隔離,而是給自己一段甦醒(Refresh)的時空。

鮑爾斯試著在紐約曼哈頓實踐樸門小屋的理論,更有意識地住在都市。一位建築師受到這本書的啟發,發起一個計劃,在紐約展示12×12小屋(三坪)模型的展示,這樣的計畫特別適合發展中的國家,如印度、俄羅斯、中國、巴西等這些急速工業化的國家。因為建築師必須以未來為藍圖,設計出符合未來需求的房子,目前在網路上已經有小屋論壇網站,而在實體上,在世界不同城市也有推廣小屋的計畫。

美國大學畢業生肯.艾格納斯(Ken Ilgunas)為了盡快還清學貸,選擇以廂型車為家,學習實踐簡樸生活,降低慾望,後來將這兩年半的實驗生活經驗寫成一本書「車中湖濱散記:無債一身輕之康莊大道」(Walden on Wheels: On the Open Road from Debt to Freedom)。小鳥築巢、爬蟲類挖洞、遠古人寄宿在洞穴之間,動物本能有各式各樣的居住方法。在美國我曾經看過少數年輕人住在令人驚訝的地方,例如小學校車改裝的屋子、沒有衛浴的小木屋、沒有電力的蒙古包、甚至有人長期以露營為家;而日本都市公園有浪人的蹤影,看似游移但其實他們正實驗一種新型的居住概念。

吸引人、可負擔、原創性
在英國由「都市空間管理」(Urban Space Management)所規劃,原本廢棄的貨櫃也可以成為實際居住的空間,運用創意與設計,化身為建築地景中令人驚艷的面貌。1970年由Eric Reynolds發起的運動,建築概念是在都市中規畫吸引人、可負擔的、原創性的生活空間,在世界各地城市打造非典型改造空間已有超過40年的經驗。將原本寥蕪的地景轉化為充滿創意與活力的地標。無論是活化荒地、振興老化的商城、翻修歷史建築或創造新穎的場域,「都市空間管理」發揮想像力與整合能力,將藝術、在地文化、社區獨立產業、甚至生鮮市集(market)納入考量,堆疊出一個未來的城市(社區)想像。2001年,首度在倫敦實驗「貨櫃屋城市I」,花費5個月的工程規劃及貨櫃箱改造,以兩種單位組合,40 × 8尺(12m × 2.4m)或是20 × 8尺(6m × 2.4m);標準高度為2.4m和2.9m。耐候鋼材質可以避免生鏽,牆壁和屋頂則有2mm厚。最後以繽紛的顏色彩繪貨櫃箱,一座用20個貨櫃堆疊出來三層樓高、12間工作室的空間被創造出來,之後還可以持續加蓋增加工作室的間數,從單位的貨櫃屋衍生出聚落城鎮的形貌。

▲貨櫃彼此堆疊,水平、垂直線條交錯的量體看似一體成型,卻又因為設計師刻意凹凸交疊,產生豐富視覺空間的層次感。

 

隔年「Container City II」以相同的概念延伸,高度增加為五層樓,共計以30個貨櫃創造出22間工作室。Container City I選用紅磚色的經典主調,Container City II則跳脫傳統,增添許多豐富的色彩。原本在貨船上受到海面撞擊的貨櫃屋,在陸地上穩固地向天際延展,貨櫃彼此堆疊,水平、垂直線條交錯的量體看似一體成型,卻又因為設計師刻意凹凸交疊,產生豐富視覺空間的層次感。這些一個個的獨立空間不只可以居住,還可以作為辦公室、社區中心、醫護中心、倉儲、販售空間、工作和生活的複合空間、常駐工作人員的基地。因為創新的動線,2016年被選為「最佳辦公空間」(Best New Place to Work award)。

▲這些一個個的獨立空間不只可以居住,還可以作為辦公室、社區中心、醫護中心、倉儲、販售空間、工作和生活的複合空間、常駐工作人員的基地。因為創新的動線,2016年被選為「最佳辦公空間」(Best New Place to Work award)。

▲Container City I 選用紅磚色的經典主調。

▲Container City II跳脫傳統,增添許多豐富的色彩。

 

三一漂浮碼頭 成功舊城區活化
貨櫃屋城市成功運用舊物創造居住空間,低成本適合設在政策不明確的土地上,因為可彈性地遷移,當土地使用權變更,可在短時間內適應不同的土地用途。根據使用年限測量,經過處理的貨櫃屋至少有30~50年的壽命(當然內部和外部塗料需要更新),相當於我們居住的公寓樓房。貨櫃本身材質堅強,加上門窗的安裝之後成為好用的媒材,若是整體塗料處理得當,可以節省電力消耗。後期的貨櫃屋加上綠屋頂及蒐集雨水的概念,實踐永續環境的理念。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為倫敦「Trinity Buoy Wharf」(三一漂浮碼頭),該區因為船業的蕭條導致長期淪景致荒涼、人煙稀少。過去曾為英國興盛的重要地標,然而1998年之際,三一漂浮碼頭早已空空蕩蕩人煙罕至。「都市空間管理」公司接到此案後,保留建築原本的歷史遺跡特色,引入藝術、文化、船塢俱樂部、學校、表演空間、餐廳、咖啡廳、藝廊、夜生活的空間利用,將老舊空間轉型成為一個獨具風格的新潮景點。其中貨櫃屋城市的概念源自於此,為了要在舊地址中創造新的辦公空間,因此充滿趣味與彈性的組合屋改變了三一漂浮碼頭的地景。Container City I和Container City II就位於此;2005年北倫敦Fawood兒童中心依照此概念建造,並獲得英國建築界最高的榮譽史特靈獎(RIBA Stirling Prize)。

全球化下的貨櫃旅行
「都市空間管理」總部位於三一漂浮碼頭區,2005年由73個貨櫃屋組合,共區分為22個獨立單位。類似樂高的建築原型受到讚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降低建築對於土地的破壞,建造過程輕量化;除了環保、永續之外,還兼顧社區的參與、與週邊環境的和諧共處。因為建造成本低廉,租金降低,吸引大量藝術家與非營利組織進駐,無形中活化了當地產業的動能。

▲在英國由「都市空間管理」(Urban Space Management)所規劃,原本廢棄的貨櫃也可以成為實際居住的空間,運用創意與設計,化身為建築地景中令人驚豔的面貌。

以貨櫃屋做為建築概念並非首創,全世界各地皆有時尚、充滿設計感的貨櫃屋,多是位於自然景觀間的度假小屋,提供屋主一個可以離群索居的喘息空間。框框之外的創意挑戰建築師的設計藍圖,人們接受多元住所的包容性打開了住宅的侷限,或許容忍一點點的不便,但卻擁有更寬廣的住宅想像。

▲貨櫃內的居住空間充滿時尚感。

西班牙藝術家Lalo Cruces以貨櫃為創作題材,「Containerland 貨櫃之地」系列以五彩繽紛的方正貨櫃為設計概念,搭配海洋、怪手、魚、長茅,譬喻全球化之下,貨櫃狀似沉重但其實漂浮在海上,諷諭人類文明中的戰爭、環境汙染、消費主義、工業生產的議題。居住貨櫃屋、觀賞以貨櫃為主題的視覺藝術,提醒我們環境與居住的關係。地景代表城市的靈魂,每一處細節都象徵在地的文化素質;轉角遇見藝術,以創意翻轉建築師(設計師)的想像。貨櫃屋可以是龐大難以處理的廢棄物,也可以是改變城市地景令人驚豔的一筆。

▲以繽紛的顏色彩繪貨櫃箱,一座用20個貨櫃堆疊出來三層樓高、12間工作室的空間被創造出來,之後還可以持續加蓋增加工作室的間數,從單位的貨櫃屋衍生出聚落城鎮的形貌。

 

 

7719 2016-08-01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貢寮守護的先行者 漫漫反核路‧吳文通
貢寮的生活革命
GREEN綠雜誌2013年8月
Vol.24
5176 2015-08-28
從一間屋開始反核
從「了解環境,善用資源」開始
GREEN綠雜誌2013年8月
Vol.24
4531 2015-08-28
在時代理解的距離下善待彼此
緬甸曼德勒動物園與仰光動物園的遊歷省思
GREEN綠雜誌2014年12月
Vol.32
3481 201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