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BUILDING 綠建築 Vol.065


GREEN BUILDING 綠建築 2020 JUN / JUL Vol.065
2377 2020-06-09
關鍵字 : 

 

 

青山一道,豈曰無衣

新冠肺炎病毒進行式,已將近半年,很慶幸的是我們逐漸進入「後疫情時代」,雖然仍有前途茫茫之感,但此時我覺得倒不急著出門踏青,而應該思考因疫情帶來的改變,以及如何轉化危機以因應往後局勢。疫情發生之前,人為與自然之間始終存在著衝突與壓制,原因是人總認為可以凌駕自然;疫情發生之後,兩者則互相牽扯又存在矛盾,這或許就是人類千萬年來的宿命,歷史重複不斷的教訓。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從自然的角度而言,生命沒有富貴貧賤之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天的日月星辰、地的山川河岳,人事間錯綜複雜的糾結,在「道」之間不過是一夕風景而已,變化無常才是真理。但人畢竟還是人,大多數居住在擁擠的城市中汲汲營營,我們用心規劃城市,期望打造宜居的空間;我們努力發展交通,期待縮短彼此的距離;結果敗給看不見的敵人,以至於人與人之間必須隔離疏遠才能確保安全。然而,我們更加依靠看不見的網路聯繫彼此,卻渴望見面時的擁抱;平日懶於照顧花草,卻在疫情舒緩時迫不及待去郊外踏青。

就是這樣複雜的人事,才使得城市規劃向來總是龐大的計畫,我們規劃各種公共空間將城市及社區連結起來,鼓勵人們互動活絡城市的角落,但沒有人活動的城市呢?公共空間也就沒有意義了。面對這樣的改變,建築師們又有什麼因應之道呢?而從綠建築來說,健康的建築對於疫情下的生活是最有幫助的,再由自身擴展生活圈,食物及醫療可以自給自足的社區。可能因為最接近自然與加強的綠化環境,一刻鐘可達的生活圈,反而成為突破困境的新思維。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同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沒有人可以逃避或漠不關心。所以我們依然期待,疫情之後,人們對於城市的思考,能邁向嶄新而更加自然的境地。


【NEWS】

鹽生泥

Wetland – UAE National Pavilion Venice Architecture Biennale

塑然起敬

One for One Face Shield

COLUM

綠色讀本選05

解構尋求自由

建築與藝術的詰問

小屋世界賞05

滾動夢想

Rolling Homes

搖籃到搖籃 05

致力成為永續模範社區

施特勞本哈爾特市的搖籃到搖籃設計建築!

[COVERSTORY]

一刻鐘城市 防疫新生活圈

防疫隨想

Chapter 1 健康的環境 健康住宅與獨立運動空間

生命應該住在哪裡?養生住宅,居家抗疫

四方貫通風流動 Lee House

在湖光山色間自在 「 運動」 The Barn

▦ 生活艙屋二重奏:郊區與都市節能住宅

個案:Carwoola House、Turner Micro Village

Chapter 2 在家工作 遠距工作模式、複合式住家

無設限工作模式帶來無限可能

專注工作,放鬆居家 Palma Hideaway House

綠蔭包覆,空氣通透 Writer's Shed

▦ 打破固有模式在、家工作空間將大幅興起

採訪:Paul Barnett Design Group、McGregor Coxall

Chapter 3 自給自足的社區 在隔離中保有社交及疫情過後的恢復能力

當代新韌性城市:防疫社區

起伏羽翼下的新社區中心 Woodcroft Neighbourhood Centre

適應變動的模組化教室 The Community Classroom

讓可食地景行動成為社區恢復的機會─借鏡IET 托德鎮可食地景

[ARCHITECTURE]

space

被動式綠建築的實踐思維

新竹縣松陂園綠房子2.0

[ENVIRONMENT]

technology

承襲「古早味」的綠建築

百年餅店舊振南總部

 [PAPER]

COVID-19大流行對城市規劃的啟示/李永展

地圖、領土、風土/蘇孟宗

 

2377 2020-06-09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化為大愛的黑色甜蜜
「Feeling18巧克力工房」
GREEN綠雜誌2014年8月
Vol.030
6569 2016-08-01
城市傳說
沙丘上的白城市
GREEN綠雜誌2015年10月
Vol.37
5538 2015-10-12
300年老樹上的隱匿木屋
「熱海鳥居」
GREEN綠雜誌2015年10月
Vol.37
15481 20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