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水,可以不用等到沒水那天


環保綠撇步 GREEN綠雜誌2013年8月 Vol.24
3599 2015-08-28
關鍵字 :  精選好文

 
省水,可以不用等到沒水那天
 
文:張楊乾
圖片提供: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因為工作的需要,每年入夏後,我都有機會來到泰國北部,進入由中緬邊境難民組成的村落裡,與當地的華文學校師生有若干的互動。
    走在每戶月平均收入約4,000元台幣的村落裡,其實很輕易就能發現,如何能取得乾淨的飲水,正深深困擾著泰北難民村裏的華人後裔。原本降雨豐沛的泰北地區,近年來雨季時反而降雨不多,不但使得農作物的收成不好,有時遭逢較長時間的乾旱,連飲用水都成問題。
    像在離泰北清邁府約50公里遠的村落大谷地,可說是泰北地區華人的大型聚落之一。位於村落裡的華文學校,每隔兩天才能獲得一次的供水。學校為怕八百多位學生沒水沖馬桶,只能四處募集大型水桶儲水;而飲用水除仰賴別村運來的瓶裝水外,學校自身的淨水設備,則同樣受到供水限制而往往派不上用場。
    當然,幸運的學校也有,像位在清萊府山區茶坊村的光復中學,學校在獲得外界援助淨水設備後,不藏私地裝瓶分享給周遭村落居民,僅收取塑膠瓶的工本費。
    不過,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泰北雨季的降雨間距越來越長,也使得許多水源本就匱乏的山區難民村落,更難維持生活所必須的用水。
    在台灣,雖然我們還不至於飲用水全仰賴瓶裝水,但山區裡也有些偏鄉學校,對如何取得乾淨水源是非常緊張的。
    以那瑪夏民權國小為例,其所位於瑪雅里全村的飲水,都來自於一條山澗。當久未下雨溪水開始變少,村裡主事的部落青年,就必須再到更上游的地方去牽水路,乾旱期越長,水管就越牽越往深山去。
    站在泰北大谷地村落的華文學校比人還高的水桶前,或是民權國小滿是布農圖騰的水塔下,如何善待每一滴涓流,都必需要慎重以對。或許只有身在城市,才會對於水源的取得毫無感覺,以為就是把水龍頭打開就行了。
    我家自前年底開始,採用自己參與設計的洗衣機回收水系統來沖馬桶,已經有一年之久。這過去半年,雖然因為厭氧菌的滋生,使得廁所在用洗衣回收水沖完水後,都會有一股臭雞蛋味,但也迫使我立即作些改善。
    包括我現在改用科技洗衣球,使得我不需再仰賴含界面活性劑的洗衣劑,水也就不會那麼「營養」,長出更多的厭氧菌。另一方面,我也聽從工研院水資源專家的建議,在回收水儲水槽裡裏備揹幾株水芙蓉,讓植物根部的天然菌種,能協助解決水體有異味的問題。
    除了發臭的洗衣水回收水外,回收洗澡水仍然是極佳的沖廁選擇,畢竟味道沒有洗衣廢水那麼重。台北入夏後的幾場大雨,也都令我忍不住把水桶拿到陽台上,將這狂暴的降雨蒐集起來,至少可以沖兩到三次的馬桶。
    在台灣許多的學校,其實也都逐步架構起雨水回收系統,並將其管線漆成綠色,專門用來沖廁與澆灌。與其他設備相較,投資節水系統省下的費用,著實有限,但教育場域率先投資,也能是讓節水概念能由校園帶回家庭,。
    缺水的問題,在可預見的未來,遲早有一天將限制台灣的經濟表現、重創農業產值並對民生造成不便。不過,若沒有結構性地以價制量,前瞻性的成立水資源統籌調度組織,甚或投資新生水系統與整頓老舊管線,所有人只是假裝看不到問題,實際上卻是坐以待斃。
    也期望更多的建築師與室內設計師,將水資源回收列重要的設計規範,為下一代留下更多使用水資源的空間。面對水的問題,我們在台灣真的做作得不多,應該值得花更多時間、在民間投資與政府預算,同為下一代能健康飲水的基本人權奮鬥。
 
 
▲泰北的學校每到乾季,每兩天才會供一次水。
 
 
▲學校的董事看著淨水設施,十分擔心會斷水。
 
 
▲台灣的扶輪社提供泰北地區淨水設施,但也需要維護。

3599 2015-08-28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修鞋的啟發
環保綠撇步
GREEN綠雜誌2014年12月
Vol.32
4113 2015-08-28
大城小市 Thinking of the City Through Market Place
GREEN綠雜誌2013年02月
Vol.21
3786 2015-08-28
「新生水」不只技術 更要意志
環保綠撇步
GREEN綠雜誌2015年4月
Vol.34
3876 201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