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水水


一起設計、偶然設計 台灣建築雜誌2020年3月 Vol.294
2906 2020-02-26
關鍵字 :  裝置 公共藝術

©一起設計


作品檔案1873

高雄水水

一起設計、偶然設計
 

高雄港,對於部分高雄人可能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還記得學生時期,為了作業到港邊取材,當時必須要換證登記,經過一番手續才能到達港口附近,曾經有一段時間,高雄港的空間經驗消失在某些高雄市民的生活中。但現在的我們可以悠閒地到港邊的駁二倉庫裡看展覽;也可以在傍晚的棧二庫吹著海風、喝著啤酒,只有在這個時刻,身體的感受才能喚起屬於港口城市的記憶。

高雄港灣經歷了許多次的地景與產業上變化。在潟湖時期,初墾的先民有以漁業為生的居民,也有在淺灘上以曬鹽為主的產業。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成為日本向東南亞擴張的據點,日本政府開始在高雄築港、造陸,我們熟悉的高雄港輪廓慢慢浮現,開啟現代化與工業化的高雄,高雄港由最早的漁港逐漸轉變成為國際間重要港口,開啟高雄的海洋時代。二戰結束後,台灣政府實施戒嚴管制港區,因此高雄市與高雄港開始長達數十年「港市分離」,使得高雄港區成為一條無形的邊界、城市發展的負面空間,逐漸被遺忘。2005年高雄市府著手拆除分隔高雄市與港口之間的圍牆,2011年提出了亞洲新灣區計畫,翻轉過去工業區的形象,修復人、城市與港口的關係,將市民的生活帶往水岸擴展到海洋,重新找回海港城市發展的定位。

高雄水水是位於亞洲新灣區內的「集盒KUBIC貨櫃園區」,高雄市都市發展局為了推廣灣區再生所設置的新創產業區,園區離港邊不遠,因此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地景的雕塑傳達城市港灣再生象徵意義,並且透過與水霧裝置互動刺激感官喚起身體對於海洋的記憶。

 

在這個地景裝置中,我們用四種不同的空間體驗回應高雄港邊不同的環境特質:

一、象徵工業城市翻轉為生態城市的「城市港灣之丘」,土丘上佈滿綠意,想像未來這片綠意將會覆蓋整片碎石基地。

二、象徵夜晚海浪波光淋漓的「夜光海洋之丘」,是延伸既有廣場上隆起的混凝土丘,作為活動表演時的觀眾席,或是極限運動的練習場,會吸光的夜光石成為人與廣場互動的趣味。

三、「輕觸之谷」是用一千多支C型鋼組裝成模板所灌製的混凝土牆,混凝土粗糙的特質未來會因為水霧而長滿青苔,就像是港邊壽山上的峽谷地形;透過牆面皺褶的變化讓視覺感受無限延伸,人在空間中移動隨著牆面的變化而有了偶然與他人相遇的可能。

四、「水融合」是象徵包容一切的大海,在兩百多個撞針式噴頭造出的綿密水霧中我們慢慢失去視覺,以觸覺與聽覺作為體驗的感官,直覺與本能反應被放大,透過這個裝置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也為了在炎熱廣場上創造一個清涼的場域。

在地景蜿蜒的曲線中,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這個裝置的想像,有人覺得像置身在山林之中,也有人覺得曲面的牆身像是大船的船身,我們對於這個地景藝術裝置的詮釋是全然開放的,對於活動使用的想像也是開放的。市民藉由藝術裝置互相分享、交流彼此的體驗,為原本熟悉的場域發現新的體驗與定位,公共藝術可以扮演聯繫人、文化與城市之間的角色。(文:辜達齊)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高雄水水
業    主:高雄市都市發展局
地    點:高雄市
用    途:地景藝術裝置
 
建    築
事 務 所:一起設計、偶然設計
主 持 人:一起設計│辜達齊、偶然設計│曾令理、趙尉翔
監    造:辜達齊
結    構:圓剛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施    工
營造、景觀:德佳營造有限公司
水    霧:原彩實業有限公司
 
材    料
建    築:混凝土、植栽、水霧、夜光石、再生玻璃砂
 
基地面積:1,070㎡
建築面積:376㎡
樓地板面積:376㎡
 
造    價:新台幣3700,000元
 
設 計 時 間:2018年2月至2018年5月
施 工 時 間:2014年5月至2018年10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20年3月號,Vol.294

2906 2020-02-26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Transformer Urban Show Case
中怡設計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建築雜誌2010年10月
Vol.181
5789 2015-03-13
旅行的大洋蔥計畫
大合設計/蕭有志、王揚恩、蔡明穎
台灣建築雜誌2010年10月
Vol.181
5924 2015-03-13
浮雲 Woven Cloud(澳洲)
幼葉林藝術創作工作室、Cave Urban Co.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6月
Vol.237
6560 20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