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田計畫
無有設計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5月 Vol.212
2205
2015-08-26
作品檔案1125
2012 LF光田計畫
無有設計
攝影:溫子揚、劉堯琪
光田計畫是由無有設計發起,聚集了許多同樣熱愛台灣的年輕人,在工作與課業之餘,貢獻所長;以藝術與設計的手法,嘗試喚起民眾對土地的記憶,表達對於台灣環境的關切。
台灣,雖然只是一個小島,但擁有許多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美麗的海岸線、多樣的物種作物,以及濃得化不開的人情味,讓居住在這裡的我們,總是感到驕傲。然而,伴隨著過度開發而來的農地汙染、林地砍伐以及海岸線破壞等問題,已讓台灣的許多美麗不再;自然環境的反撲也威脅著每個人的健康與生存。台灣何其小,台灣土地何其珍貴,該是讓我們一同做些改變的時候了。
光田是以人身等高的光苗裝置為單元,以特殊彈性材質製作支幹,五金固定於地面,模擬植物於土地生長的型態;當風吹起時,光苗會隨風搖擺垂下,電子感應裝置也同時傳導風速訊號,點亮起一陣陣的光波,將風的方向與強度視覺化;當人的皮膚感受到風的同時,視覺也見到了風;而這景象也喚起兒時夜晚走在水稻田邊時,那一波波搖曳的稻梗,反映著銀色月光的景像。無風時,感應器將擷取四周的人聲、音樂與蟲鳴鳥叫,點亮光苗。
而這藉由光的啟閉與波動,彰顯環境中的隱藏元素,將都市中的人與自然重新連結在一起,體認到人也是自然的一部份,應與自然和諧共處,珍惜這塊土地上的資源與事物。這田的意象,也刺激都市中的居民去思考,在都市擴張下,漸漸失去的田野風貌,以及曾經擁有的農林景緻。在喚醒每個人對土地的記憶與情感同時,進而反思我們是不是可以在發展與美好環境間取得平衡?而台灣居民所真正需要,應該被珍視保留的,究竟是什麼?
未來,光田計畫將持續推廣,期待光田能像黃絲帶般,成為一種象徵,成為人與土地的聯繫,傳遞著愛與希望。讓每一次,在每一地種下的光田,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散布土地關懷的理想,不斷述說台灣的美好故事;也期望相同理念的人能將光苗帶回家,生長在自家陽台,讓光影流動在院子。
讓我們都化為一株株光苗,在所有人心中,種下一畝光田。(文:無有設計)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光田計畫
地 點:松山文創園區
設 計
事 務 所:無有設計
主 持 人:劉冠宏
參 與 者:賴聲寬、劉辰岫、洪鈞莉、陳敬儒、邱楘榕、王智元、李重緯、張智舜、曾華裕、馬玟華、黃思博、劉艾玲、溫子揚、梁雁晴、蘇姿羽、劉堯琪、黃真、黃瀅蓁、張巧怡、劉堯琪、徐啟泰、王鈞平、謝和憲
監 造:無有設計
結 構:劉冠宏、蔡明賢
水 電:蔡明賢、賴聲寬、劉辰岫
施 工
水 電:蔡明賢
建築面積:600㎡
設計時間:2012年10月
施工時間:2012年11月至2012年12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13年5月號,Vol.212)
2205
2015-08-26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6684
2018-10-05
15454
2018-10-05
26162
2015-02-26
熱門首選
HOT
10629
8078
7443
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