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46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6年3月 Vol.246
8736 2016-03-01

封面:毓秀美術館(立建築工作所 AMBi Studio  提供)


 

編輯室手記

 

新聞

新聞延伸」台南總圖書館競圖的省思:我們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公共」建築?/撒拉鐵

 

現代混合式木造建築的發展及台灣未來的機會


作品檔案1395」静岡縣草薙綜合運動場體育館(日本)內藤廣建築設計事務所

作品檔案1396」日向市車站(日本)內藤廣建築設計事務所

作品檔案1397」虎屋京都店(日本)內藤廣建築設計事務所

作品檔案1398」高知車站(日本)內藤廣建築設計事務所

評論」內藤廣建築師的木結構思維以高知車站為例陳冠帆

論述」都市木造的未來蔡孟廷

論述」環境反撲時代的建築觀與新材料的應用以近期作品為例王銘顯

論述」木構造的在地實踐─三個屋頂的試煉陳啟仁

作品檔案1399」從理論到實踐的校園建築─國立高雄大學構造實驗展示屋Demo Building國立高雄大學永續居住環境科技中心

作品檔案1400」日式老宿舍的再生基地─高雄橋頭糖廠日式木造宿舍Catenary Arch國立高雄大學永續居住環境科技中心

作品檔案1401」遺址上的天空─國定古蹟鳳山縣舊城西門遺址保護棚架Truss Roof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402」半半齋德豐木業股份有限公司、林煉昌建築師事務所

評論」評新社半半齋陳國洲

特約編輯」德豐木業,林木一家德豐木業

作品檔案1403」思空間─毓繡美術館立建築工作所 AMBi Studio

作品檔案1404」現代水牛精神─土溝實踐木造建築水牛建築師事務所

論述」由里山。森林產業到木構造的實踐方尹萍

 

專欄│台灣建築的過往軼事」
文化衝擊下的國族象徵(上)凌宗魁

專欄│建築與藝術」瑞安街老奶奶六十年回憶、瑞安街娘家黃風然×謝耕宇
 

 


 

 

「現代木構造建築」這一個討論不時出現台灣的建築雜誌中。在2004年以來,具相關知識及訓練的建築師們開始在台灣努力推廣木構造建築及技術;但整體而言,成果非常有限。世界上許多驚人的木造建築已被建造,目前建造中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一棟十七層五十三公尺高的宿舍正在興建;而目前已建成的還包含挪威的五十一公尺、澳洲三十二公尺的高層木造建築。

木構造在台灣難以推行的因素既不是技術、防火、耐震等技術問題,也不是法規上的闕如;而是使用者心理的障礙以及建造預算及維護費用的問題。由過去建築發展有關新型材料被接受及推廣的歷史觀察中,經濟因素確是核心。在面對木造建築較RC高出三成的建造費用,或許也只能耐心等待這差距小到甜蜜點的出現吧!

公共建築中出現木構造、混合木構造,型塑一般人們對此構造及空間的印象。在台灣,除了早年留下的學校、機關集會空間、倉庫、穀倉、殘存日式住宅外,幾乎沒有公共空間是木造;而更不用說,沒多少人有浸潤於大型木造空間中的經驗。近幾年中,九典、簡學義、廖偉立、陳啟仁、陳永興是其中幾位突破預算限制,而努力嘗試將現代木構造用於公共空間的建築師。其餘如洪育成建築師的努力也只能是零星的私人委託,而其空間對於公共的影響性較有限。

望向日本,他們的森林產業傳統的延續以及一般民眾的心理認同感,讓木造及混合式木造建築大量出現在公共空間中。內藤廣(Hiroshi Naito,1950-)是這其中木造公共空間設計的翹楚者。他在2005年之前設計的海之博物館、牧野富太郎紀念館、Chihiro博物館等,建築優雅、細部美麗,早已影響力十足。這幾年的幾座車站─日向市站、高知市站更將木構造的魅力更加擴張。內藤廣剛完成不久的草薙綜合運動場體育館以及京都名店虎屋,在另一方面給了木造建築不同詮釋的魅力。

的確,在台灣要找到可以和日本對話的木造建築,還真的很蒼白。《ta》並非嘲諷台灣在這一塊的失落,而是試圖鼓勵追求這種永續材料及構造的機會,並由羨慕到追上。王銘顯建築師在台中公共住宅的競圖中勇敢地使用CLT木造系統的提案,但被評委「羞辱」而敗退。但在台灣逐步找不到RC模板師傅的未來,有多少人真正認真看待木構造、混合木構造逐步拉近建造預算的可能?《ta》邀請的許多年輕一輩具有相關專業的建築師們提供了許多相關討論內容,或許是我們可以開始嚴肅面對木構造建築的時候了!看著廖偉立建築師設計/德豐木業施工的咖啡廳豎立在九九峰山林中,它的優雅還真的令人神往。

有關近期封面設計,引發許多討論。有讀者贊成、但有讀者還是喜歡封面出現的單一建築照片。身為主編,讓我詮釋一下這期的封面。在這構圖中出現很大的樹以及依附其旁邊的廖偉立的木造建築,這其中比例的差異暗示木造建築與自然感的關係。而微微月光的照亮暗示期盼木造建築能在悠悠長夜中被凝望、被想像。木造建築所呈現的陰性、母性、夜晚的美學,實在應該和白天的美學─由RC、鋼構所建造的光亮建築,分享著相同的份量及機會。不知道陰翳禮讚,在台灣是否有機會真正被經驗(驚豔)的可能?或許我們還須再等待幾年…

 

 

                                                                                                      總編輯褚瑞基

 

8736 2016-03-01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基隆國光客運臨時轉運站
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10月
Vol.277
6162 2018-10-05
大安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
盧俊廷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10月
Vol.277
14598 2018-10-05
烏鎮劇院(中國)
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11月
Vol.218
25025 201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