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 · 創生 | 蕭力仁的建築存在主義 Vol.313


ta台灣建築雜誌 2021年10月 Vol.313
3805 2021-09-29

封面/財團法人臺北市私立延平高級中學綜合大樓©鄭錦銘


編輯室手記
 
新聞
 
新聞延伸──森林之嘉——現代木造建築特展
 
2022第八屆traa台灣住宅建築獎——評審專訪
 
 
老屋 · 創生
 
論述」城市空間形態轉化下朝向健康體質的老屋創生/曾憲嫻
論述」重新看待修復過程中的重建工作:以大阪商船臺北支店為例/張崑振
 
蕭力仁的建築存在主義
 
論述」我們的創作心路歷程/蕭力仁建築師事務所
論述」台北社會住宅興辦的實踐之路/林洲民
對談」蕭力仁的建築存在主義——深入的觀察、觸及終極的存有/蕭力仁、邱文傑、林洲民
 
ta好作品徵集
 
 
 

專業者的職人精神

因為社會產業型態的更迭,都市生活需求也隨之改變,舊市區、老房子、廢棄工廠、閒置空屋往往造成窳陋的都市環境,必須加以更新;然而整合街區大規模的重建實屬不易,或許也沒有真正的經濟需求,更可能會變成與都市不相容的異形,造成歷史文化的斷裂;在地球永續的思考下,利用原有建築再生使用,針灸式的做法能延續都市街區原有的紋理與特色,也更為環保;但是舊有建築如何整理成符合現代生活需求,滿足居住品質要求的改造,需要以都市設計的角度,兼顧街區整體空間形態,尤其是都市空間的利用、串聯,轉化為再生機制的基礎,這些都考驗專業者的視野與格局。

 
其實人類造屋,剛開始一定是會考慮到環境的物理條件,只是因為使用行為和需求不同、密度和容量日益增加,形成了老屋室內空間不符合現代生活的條件;利用空調設備來解決室內舒適度的問題,只是把熱空氣排到建築外部環境中,將造成環境更大的壓力;不如重拾老祖宗的智慧,利用局部改造的手法、開窗方式引進陽光、空氣,使室內仍有充足的採光和空氣流通。舊建築如何在基本生活和新的使用需求下,進行結構補強、管線重整,並以新的創意做立面改造與城市對話,這些都要靠專業者職人的巧思。
 
隨著時間的輪轉,建物一定會因使用狀況與社會因素而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動,從修復的角度來看,古蹟或歷史建物要回溯到哪一個時間點是必須拿捏精準的,對待古蹟或歷史建築物的態度,我認為會因為建築本身的藝術價值而有所區別,是一般最沒有爭議的現況保存還是具有爭議的局部重建,要克服的除了史料文件、照片圖資、現況遺蹟的調查研究之外,如何準確地重現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特徵,又不致混淆歷史的意義,讓爭議平息,需要專業者謹慎而準確地拿捏取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的塔樓重建提供了一個還不錯的範例。
 
專業者面對的現實環境常常是受各樣因素干擾、阻礙,無法盡如己意,從政治、法規、經費、龐雜的需求、冗長的行政程序、使用者、結構、機電、消防整合的責任、到設計費用之不足,在在打擊專業者的自信與士氣,也考驗專業者的恆心與毅力,所以如何突破外在條件的制約,以負責任的執行能力持續貫徹自我的核心價值,克服困難,進而在理性的需求框架下,加入具有創造力、感性的元素,使人產生愉悅與美感,甚而成就其社會責任,這是建築職人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就是因為建築的範圍太過龐雜,建築師無法僅靠個人的力量照顧到所有工程的細節,需要事務所團隊合心齊力去完成,如果建築師只是要求員工血汗付出,經營終究無法累積長久;本期蕭力仁建築師提出「幸福感」一詞,讓人頗有所感,若能讓業主、事務所同仁甚至使用者都能夠感覺到參與完成作品其中的「幸福感」,那真是一件美好而有意義的事!蕭建築師是青壯一輩兼具口碑與市場的佼佼者,他溫和而自信的態度背後,是價值的堅持與執行能力,廣慈社宅案需要協調三十五個局處,可以想像其中之艱辛,在他卻只是娓娓道來沒有什麼氣憤與抱怨,我想這也是他持續獲得業主的認可與業務來源的原因,如何讓參與者都具有「幸福感」,真是職人精神最有意義的價值所在!
 

總監 黃長美

 

 
 

 

 

3805 2021-09-29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高雄前鎮 ‧ 李宅
樸作設計有限公司(樸作設計 PMD)
2016年8月
Vol.251
6912 2016-08-01
工研院光復院區大門改造工程
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6年06月
Vol.249
8526 2016-06-02
臺中一中校史館修復及再利用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6月
Vol.251
8361 2016-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