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36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5年5月 Vol.236
5287 2015-05-06
關鍵字 : 

封面:承億文旅桃城茶樣子(阮偉明 攝)


 

編輯室手記

 

新聞

新聞延伸」建築,從空間到場域  市定古蹟新富市場的再生/梁雅婷

 

2015│6×2建築系所學生畢業設計紙上展覽」
召集人與策展人宣言/龔書章│黃俊銘│黃若珣│黃奕智│朱弘楠│凌天│王喆

 

作品檔案1306」法鼓山寶雲寺/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擊壤設計

作品檔案1307」彰化縣立美術館/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308」承億文旅桃城茶樣子/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擊壤設計

作品檔案1309」House H/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擊壤設計

評論」建築的紀律:垂直與水平的對話/何以立

 

作品檔案1310」地底棲居 地中の棲処/House of cave(日本)/SUEP.

作品檔案1311」綠蔭舞台 葉陰の段床/Hakage(日本)/SUEP.

作品檔案1312」森林吊床藝廊 Hammock gallery(日本)/SUEP.

評論」美,需要道德嗎?/蕭有志

日說新語」把人跟環境融合一起/末光弘和×王俊雄

 


 編輯室手記


本期主題為黃明威與末光弘和的近作。末光與黃明威不但相差了一個世代,建築關切的重點亦不相同,同時一在日本一在台灣,作品的相似性不多,為何要安排在同一期中刊登?在上一期的編輯室手記中曾經談到,台建在今年遭遇的局勢轉變,以及想在這樣轉變中,藉著「編輯」展現出新的風貌。若要用個名詞來稱呼這個新風貌,或許可暫用「參照」。台灣作為國際十字路口的位置,讓它具有靈敏地反映國際潮流變化的可能,然而要做出這樣的反映,不能僅倚靠天生位置的優勢,還要有主動捕獲潮流變化的能力。另一方面,台灣建築並非一被動反映潮流變化的處所,在大家合齊善用本地資源及條件下台灣建築亦有獨特的發展軌跡,尤其這二十年來,台灣建築似乎已然建立起自己的自主性。這兩者之間能相互「參照」,但又保有各自的路徑,從某個角度來看,似乎是今日台灣建築最重要的特質。

黃明威已許久未在雜誌上登出作品,本期的四件作品讓人看到他這幾年潛行的累積。其中彰化縣立美術館是競圖得首獎作品,之前已較為人所知,看著這件作品從模型持續發展、最終被完成為真實建築,頗能感覺到黃明威事務所這幾年間的快速成長。如同彰化縣立美術館一般,承億文旅桃城茶樣子熟練的形體變化也反映了潮流變遷。然而,House H和法鼓山寶雲寺卻較多反映了台灣本地的環境與條件。尤其寶雲寺,黃明威巧妙地運用鬧區中取靜的佛寺這樣的特殊命題,論述了一個垂直佛寺的原型,而這個原型似乎又轉借自辦公大樓,讓可能跟鬧區格格不入的佛寺,安居於街肆之間,絲毫不顯突兀。這樣靈巧地運用轉借和游離的論述技巧,在無奈的現實中尋得自在,台灣建築師中似乎無人能出其右。因此本刊特別邀請何以立來對黃明威這幾件作品進行評論,何的評論確能切中要害,值得讀者詳讀,再三玩味。

末光弘和則是發展出一種新的建築師行事方式,就如他在訪談中稱呼他自己是「一半設計師一半分析師」。逃離我們對於日本建築師偏重藝術性的刻板印象,SUEP.的建築從技術出發,然而卻不拘泥於技術的結果,用經驗和感覺來馴化技術,以及彌補技術的不足,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建築新嘗試。以往我們總是習於感性和理性設計方法的二分法,末光模糊了這樣二分的界線,而其出發點是已被喊了數十年的環境危機這個課題。其差別是在,對於上一代的人來說,環境危機雖然真實但仍可迴避,而對於現在二三十歲的一代來說,環境危機可說是他們呼吸的空氣的一部分,正如蕭有志在其評論文章中說的,克服環境危機人人都視為其使命。正是在這樣認知的轉變下,SUEP.徹底將利用環境去節能置為其建築創作的起始點,而這並非回復老祖宗的智慧,而是有其時代性的意義。也是在這一點上,蕭有志的評論接著質問傳統以美為中心的建築價值觀,是否該修正呢?

本期由於稿擠,原本安排由謝宗哲、謝宏昌和傅朝卿三位先生撰寫的專欄文章,必須忍痛移往下期刊出,在此特向上述三位作者以及讀者致歉。

 

5287 2015-05-06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慈林新館
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7月
Vol.238
21028 2015-07-06
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4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6年1月
Vol.244
12363 2016-01-04
Four Seasons.台大
英屬維京群島商唐宋國際建設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胡永復建築師事務所、協定設計
15839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