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的質域
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7月 Vol.238
作品檔案1325
未知的質域
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
攝影:李佳曄
「未知的質域」以兩百四十張紙、七百四十米纜索,在面積達六百六十平方米的範圍內,創造出代表山、城、室的一百三十九個空間意象,參觀者可在纜索構成的多重視點導引下,自由穿梭於如迷宮般的裝置中,並與未知的人事物相遇。
裝置中纜索連結的內部終點,是由五座不同隱喻的「城市遺址」結構體所組成, 它們一方面提供參觀者在參訪過程中的視覺引導;另外,也作為城市中未知事件的發生舞台。裝置的中心點是由結構體所圍起來的「小廣場」,除了可提供不定時的演出需求,緩丘般的造型,邀請參觀者佇留,參觀者可躺可坐,形成另一層內部地景。
參訪過程中,時而透過紙上的墨彩,感受山嵐樹影;時而穿越在斑剝老城的小徑中,與陌生的探索者擦身;時而可在城市的小廣場與群眾一同欣賞表演,也可以獨自轉身進入層層疊疊的房間內,深深地自我探尋。
本作品透過光影、空間、路徑、材料及人事的相遇,進行多層次互動,參觀者在真實與想像間、自我與群體間,體驗多樣且自由的會面經驗。
另外,透過溝通與整合,把「未知的質域」素材的製作與工法,帶進「工藝」精神,以呼應「X-site計畫」提倡創作的核心概念。在工藝表現過程中,建築工作坊與不同產業的核心知識進行合作,包括:樹火紙文化基金會的製紙經驗,恆儀發展實業對材料複合的技術,以及志堅工業的精密鋼構與膜構造的知識,最後由建築工作坊將之整合並轉化成此次作品的內涵。透過建築工坊「創作」與「研究」並行的目標,並藉著「X-site計畫」強調跨領域結合的藝術實驗精神,希望能展現本土工藝的創新能力。(文:邱裕文)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未知的質域
業 主:台北市立美術館
地 點:台北市立美術館廣場前
用 途:建築裝置、展覽表演
展 覽
事 務 所: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
主 持 人:邱裕文、許偉倫
參 與 者:陳彥昇、任乙天、王文君、蔣馥聯、林佑丞、樓芃成、柯懿芳、蔡君陽、陳文哲
監 造: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
結 構:築遠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燈 光:肯緒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劇場技術:台灣戲曲學院/舒應雄
施 工
建 築: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中原大學建築學系
結 構:志堅工業有限公司
燈 光:恆光光電有限公司
劇 場:台灣戲曲學院/舒應雄
舞 台:尚興舞台有限公司
原 紙: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
膠 合:恆儀發展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基地面積:2,400㎡
建築面積:660㎡
造 價:新台幣3,500,000元
設計時間: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
施工時間:2015年 3月至2015年5月
(相關內容請點「編輯出任務─用創作來尋找自己」)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15年7月號,Vol.238)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熱門首選
HOT
10626
8076
7442
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