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庵
木本設計有限公司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7月 Vol.214
2404
2015-08-24
作品檔案1137
待庵
木本設計有限公司
圖片提供:木本設計有限公司
廢材再利用
配合環保局環保觀念的推廣,在這棟小屋上盡量使用廢棄的建材,包括宜蘭河流的漂流木,製材廠製材過程中產生的廢棄木料邊材,以及老屋拆解時產生的舊角材、門窗等構件。
原住民建築智慧
應用泰雅族原住民傳統住家的建築智慧,一樓的牆體由幾根立柱和堆疊的漂流木形成的牆體,既可通風達到省能的功效,一方面兼具社區儲材的概念,將尚可再利用的老舊或廢棄的材料儲放在牆內備用。
在地建築特色
由屋頂到外牆採用日本時代宜蘭地區因林業盛行的雨淋板木構造,衍生出小屋的主要表情。室內灰泥裝修混合社區農作的稻梗,增加灰泥的強度同時具裝飾的作用。以宜蘭龜山島為意象的屋頂造型,兼具防颱的曲面設計概念。
環保技術
採高床式作法架高二樓茶室,並開多面窗戶以利通風,使木構造材能乾燥耐久。屋頂與外牆使用防水毯、銅板與雨淋板三層交疊構法等細部的處理,達到防水與抑制蟲蟻生物為害。立面木板漆上液態玻璃,使玻璃分子滲入木材孔隙以強化防潮防腐效果。室內採用灰泥裝修,吸收空氣中的酸性物質,達到室內微型空氣清淨的效果。
協力造屋
任何人都具有設計建造自己家屋的本能,經過協力造屋的過程,凝聚社群內人與人、人與建築物的感情,一直是我們對永續建築的信念。因此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備材和構材的加工,構架的組裝與部分構造由專業者施工外,留下一部分外牆雨淋板簡易的施作,讓未來使用該小屋的行健社區居民與有機農產品的認購者參與協力造屋。
建築手工藝
提倡建築手工藝的復興,恢復人類營造家屋的本能,由結構膠合樑的製作、銅板的加工、雨淋板的釘裝、灰泥的塗裝、爐灶的打造等,盡可能地部分以手工來製作,並呈現建築手工藝的美感。
預製組裝工法
為了讓學生與社區居民皆能參與協力造屋,此小屋採取預製再吊裝的構法,將小屋的構造設計成獨立的一樓構造及二樓左右的二個構造體分別建造再組裝。並將施工分為四個階段,先在桃園工廠施作一部分,將未完成的三個構造體載到社區協力造屋後,再載到綠博展場吊裝安置,最後綠博結束後再拆解到社區重新組裝。(文:)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待庵
業 主: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地 點:宜蘭縣武荖坑
用 途:茶室
建 築
事 務 所:木本設計有限公司
主 持 人:黃俊銘
參 與 者:李國玄、吳弘庭、蔡宜芳、朱家融、游惠婷、陳冠璋、黃家誠、聶巧林、陳思潔、王政弘、郭秉樺、林孝謙、黃子芸、羅正宏、柯懿芳、楊竣升、惠婉婷、劉芳綺、林達震、王正祥、黃漢章、許偉倫、施宏橋、余在宥、任乙天、彭德全、蘇浩傳、黃泰輝、江子謙
監 造:黃俊銘、木本設計有限公司
室 內:木本設計有限公司
施 工
建 築:中原大學建築系、木本設計有限公司
室 內:木本設計有限公司
材 料
外 牆:基礎回收舊木料框架(基礎與一樓外牆);杉木面板材(外牆);漂流木(一樓外牆填充物);杉木板材、銅板(屋頂面材)
開 口:杉木板材(開口部框架);玻璃與回收舊窗框(開口部)
室 內:冰片木板材(1F地板);合成板材、竹片(2F內牆裝修);砂石灰泥(內牆裝修)
建築面積:10㎡
樓地板面積:18㎡
層 數:地上二層
造 價
建 築:新台幣400,000元
設計時間:2013年1月至2013年2月
施工時間:2013年2月至2013年3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13年7月號,Vol.214)
2404
2015-08-24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21032
2015-07-06
12363
2016-01-04
15839
2016-03-30
熱門首選
HOT
10626
8076
7442
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