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1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3年7月 Vol.214
5163 2015-04-17
關鍵字 : 

封面繪圖:簡學義(台北市網球中心)


 

編輯室手記

 

新聞  

新聞延伸」進行式的不只是展覽─「田中央,工作中」/林與欣

 

作品檔案1134」隱‧品局/建築繁殖場

評論」變形記:呂理煌的構築與形式/阮慶岳

作品檔案1135」城市絮語/建築繁殖場

作品檔案1136」協奏/變奏/建築繁殖場

 

作品檔案1137」待庵/木本設計有限公司

作品檔案1138」木石,水路,花樹下/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作品檔案1139」夢見蒙德里安的樹/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地景生態與文化研究室

作品檔案1140」漂流木平台/林昶濬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141」水舞風聲/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

 

特別策劃」簡學義及其建築結構

[作品檔案1142] 新鶯橋/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143] 新莊國民運動中心/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144] 潮境海洋研究中心/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145] 台北市網球中心/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英商奧雅納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台北分公司

[作品檔案1146] 台灣客家文化中心苗栗園區/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147] 基隆港西岸客運專區港務大樓/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148] 北部流行音樂中心/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149] 實踐大學台北校區體育館/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評論] 構築橋,橋構築/賴明正

[對談] 簡學義及其建築結構/簡學義×賴明正×王俊雄

 

廣編稿」打開眼睛、伸出手輕觸植物園……/王台英

 

論述」呈現日本國族意志力及爆發力的代謝論建築/吳光庭


   
專欄」國旗屋/李清志

專欄」建築師公會為何不能作為保存「王大閎」經典私宅建築作品之推手?/郭瓊瑩

外方論」戰略強勢的WOHA建築/羅時瑋

台北學憂鬱」懲罰。師大路。/顔忠賢

 


編輯室手記

 

本期特別企劃「簡學義及其熱愛結構的建築」,詳細報導近十多年來簡學義和他的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在創造結構和空間之間連續關係所做的持續努力。簡學義 是台灣建築界家喻戶曉的人物,自1990年代初期浮出檯面以來,行事風格始終持續如一。雖然始終如一,但如果仔細觀察簡學義的創作脈絡的話,大概可以用鶯 歌陶瓷博物館,來標誌他創作上的變化。陶博館之前的簡學義,可說是一教科書型的建築師,謹守著某種特定格式,這個格式不僅是一種空間風格,也包括對構成這 個空間風格的種種元素的精確掌握,除一般性的空間和造型構成外,也包括結構關係、材料以及其材質原現、比例、光線和細部構成等,這等深入不僅在當時少有人 及,甚至今日亦不多見。陶博館大廳可說是他這個特定格式的高峰之作。因此有人戲稱他是台灣的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也成為他的勳章。然而,他對這枚勳章似乎 毫無依戀。陶博館之後,他拋棄了這個格式,卻保留了這個格式的精神,依此創造了在此特別策劃裡被我命名為「熱愛結構的建築」的新路線,清水混凝土已非主 角,也無青澀的安藤忠雄式的空間模樣,藉著開發和不同的結構系統之間的運用關係,其空間變得勇猛多變,本期報導的八件作品可為代表。因為還在嘗試的路途 上,這些作品或許未臻完美,但透過這些作品,簡學義的勇敢挑戰自己和用功不懈,以及他在變與不變之間的折衝抉擇,才是本期選擇報導他的緣由,因為這樣的堅 持和努力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相應簡學義和竹間,本期另一報導重點是呂理煌所領導的 「建築繁殖場」,刊出他們的三件近作:「隱.品局」、「城市絮語」和「協奏/變奏」。由於歷經呂理煌車禍受傷等因素,建築繁殖場的創作近年來也遭遇很大變 化,而在重新出發後,以往仰賴2×4松木為主要創作基材的情形已不復見,材料運用變得多樣起來,從塑膠桶、C型鋼、方型鋼管、扁鐵、到L型鐵等,都是嘗試 的對象。順著這些不同的材料斷面和運用到不同的結構形式,建築繁殖場似乎脫出了自我的桎梏,朝向更廣闊的領域探索。同時,環境因素在這些作品中扮演的角色 更為吃重,因此這些作品若是脫離了創作基地,似乎就會變得無根地面目模糊了。位於陽明山的「隱.品局」可能是談論這項轉變的最佳處所。藉著因地制宜巧妙地 運用簡單不張揚的結構,創造出新的空間關係,三棟原來毫不起眼多種構造物雜陳的農舍式住宅,其潛力被發揮出來,造成一種迷宮式的炫目變化,空間大的極大 (如在屋頂),小的極小(僅能容一人窩居的迷你陽台),極致地詮釋了手工即興建築創作的無窮可能。而順著建築繁殖場以實作來進行建築教學的這個脈絡,本期 也報導今年三月在宜蘭綠色博覽會「漂流之林」的六件作品。這些作品雖然是學生習作,但其創作力之充沛和施作之精準,與專業相較似乎毫不遜色,值得一起和簡 學義、呂理煌的作品齊觀。

文章方面,本期亦甚可觀。順應著報導簡學義和呂理煌,本 期特別邀請賴明正和阮慶岳分別撰寫兩人作品的評論。賴明正的評論言簡意賅,點出了獨特其實來自於對本質的探索,這正是簡學義近年來建築創作中最重要的精 神。阮慶岳則技巧地藉著交叉王澍和席勒的觀點,指出呂理煌/建築繁殖場的變形記,其實是對理性/現代性反動,而更重要的,這反動只該被視為出發點而非終 點,因此我們對於呂理煌的戰鬥位置及其延展出的意義,還需要更廣闊的視野來關照。順應著展覽旺季的來臨,本期也刊出林與欣和吳光庭分別對於「田中央,工作 中」和「代謝派未來都市展」兩個展覽的介紹。林與欣以一種生成(becoming)的觀點闡釋了田中央的建築哲學,也以此梳理了「田中央,工作中」的策展 脈絡,讓這個展覽的意義更加顯現。吳光庭則以當代史的觀點,回顧了代謝派的成因和發展,為我們鋪築了認識這個令人期待的展覽的基礎。

最後,顏忠賢的專欄「台北學憂鬱」,這次帶我們去經歷師大路的關於他的滄桑,他的重考裡的自我懲罰。在文字的彷彿間,似乎令人悟識到,這座城市之所以讓我們覺察到我們還活著,是因為它吞吐著日夜交替時,也不停召喚出我們的悲歡離合。

5163 2015-04-17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慈林新館
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7月
Vol.238
21032 2015-07-06
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4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6年1月
Vol.244
12363 2016-01-04
Four Seasons.台大
英屬維京群島商唐宋國際建設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胡永復建築師事務所、協定設計
15839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