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蘆竹區一號基地(大新段424、425地號)新建公營住宅


究境建築 台灣建築雜誌2017年3月 Vol.258
6443 2017-02-24


 

作品檔案1515

桃園市蘆竹區一號基地(大新段424、425地號)新建公營住宅
究境建築
圖片提供:究境建築


Rethinking Social Housing
根據2014年審計部統計資料與去年甫通過的社會住宅中長期推動方案,全台有社會住宅需求者將近三十三萬戶,但現有社會住宅僅有不到七千戶,台灣社會住宅數量嚴重失衡,主因在於都市發展過快及相關法令之不足。近年來,政府開始正視此問題,陸續訂定相關法令,同時大刀闊斧地興建社會住宅,可預測未來二十年內,社會住宅將成爲台灣建築發展的一大重心。

而在台灣社會住宅的現況中,建築師以及都市規劃師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們該如何從都市空間來探討社會住宅?如何去定義其空間配置?當今社會住宅面臨的問題為何?都是迫切需要探討的議題。

社會住宅不僅是一種建築類型,更需要施以積極的空間策略,更應該是最具實驗性與前瞻性的住宅類型。空間專業者探討社會住宅時,應該跳脫刻板印象,不應將社會住宅貼上「造價較低」或是「背離市場」的標籤(目前對於社會住宅空間的討論尚未跳脫這個觀點),而是積極回應文化的延續性 (cultural continuity)及當代的使用(contemporary condition)。社會住宅因其發起者為公部門,總量龐大且分佈廣泛,從都市計畫層面分析,整體的選址標準和規劃足以生產出龐大的都市規劃價值,從對於市場房價的修正、延續地方文化特色、創造新的產業商機,甚至到對都市議題的批判,以及拓展集居空間的想像力。

在台灣興建社會住宅,遇到的難題之一即為周遭居民的抗議,這些在特定造價考量下的住宅,與都市其他區域形成無形的隔閡,容易造成社會對立。而建築的拆除、重建或新建,也會導致地方文化以及都市紋理的斷裂,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社會住宅的發展過程,需要更細膩的處理與鄰里社區的關係,同時考量文化延續性。像是OMA設計的台北藝術中心鄰近士林夜市,便反轉劇院配置,讓劇院從鞋盒般的造型中解放,成為都市中的可視物件,積極用空間連接當地原有的夜生活及夜市文化;MVRDV設計的Markthal則結合既有市集與新建集合住宅,捨棄住宅樓加上裙樓(市場)的做法,直接讓集合住宅成為市集的頂蓋,讓焦點聚焦在市集的活力上,成為Markthal一大特色,由此可見,集合住宅可以成為替城市創造價值的公共建築物。社會住宅應該透過如此的空間配置思考,展現並延續其本身以及在都市中的文化。

社會住宅的居住族群比一般住宅更多元,且一個空間通常不會只有一組居住者,所以應具備泛用性、適應性與彈性,創造出一種符合台灣當代居住空間的新典範 (New Paradigm)。社會住宅的本質不同於市場上常見的XX宅,應該更精準的回應使用族群的需求以及生活型態。例如將年長者的群體與年輕人的活力結合的托老互助空間、小家庭需要的短暫托嬰共享場域、小型工作室與住宅結合的混合應用、自給自足的生態住宅等,社會住宅可以有更多當代空間的可能性。
(文:吳承軒、沈弘軒)



在社會住宅的議題中,我們想嘗試的是生活與空間結合的多樣性(Diversity)與識別性(Identity)。一直以來社會住宅都被設定在某個預算與坪效的限制之下,呈現的樣貌多數僅能裝飾性的做變化。本案希望從最小的空間開始做模矩上的整合,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方式,從多樣性的空間,來創造整體量體與單元空間的變化。發展四種不同坪數的單元,管道間位置整合在單元內,所以每一個簇群都可以自由的組合單元,讓多樣性展現在建築的立面上。

基地位於桃園市蘆竹區內,附近有國中小與二二八公園,東南向還有開南大學,學區與公共設施完善。東北向緊鄰四、五層樓的鄰房,南向有十三樓的住宅樓房,西南向是二二八公園與水埈,公園對面有新建的高層集合住宅。

本案的目標族群是新婚夫婦&有學齡前小孩的新婚夫婦,我們希望設計出的居住單元是有彈性使用的獨立的空間,讓新婚夫婦生活上可以相互適應。並且有讓新手媽媽有互相交流的空間;商業的機能可以提供生活所需,有托育中心、老人照護中心…等綜合機能的配置。其中,托育中心的空間配置,藉由空間的開展,視覺與活動的串聯,讓它成為整個社區的核心空間,社區意識的凝聚從這裡開始。

機能配置的策略:在一樓平面,提供街角空間給商空,以及住戶與鄰里共享的公設:包含兒童圖書館&老人照護空間。三樓配置托育中心,各戶的動線在此樓層被打通,是匯集居民的重要交流場所。托育中心外配置空中花園,藉由此空間序列的串聯,促進住戶間的交流,提升社區意識。四樓藉由一個挑空,讓公共空間與綠意在三度空間上延展,簇群與簇群間的交流不僅限於平面上,也可在垂直向度上。藉此,期待可以創造生活機能便利、居民互動熱絡與滿是綠意的舒適環境。

主要有四種平面。特色是:1.每戶衛浴均有自然通風採光。2.服務區帶集中,讓配管變得很有效率,降低營建與維護成本。也意味著另一側的生活區帶,空間與家具擺放是很彈性的。3.深窗幫助抵擋過強日照。4.彈性隔間,創造不同生活領域。透過戶型組合而形成量體單元的錯位堆疊,自然形成不同大小的陽露台,產生豐富的立面層次,從都市景觀的角度來看,更增添活潑與豐富度。另一方面,立面的凹凸立體感,創造不等的深陰影,也可有效抵抗西曬。

在這個社區裡,需要被住戶細心地維護的凹凸陽台可以充滿著綠意,讓每個社區成員都被邀請對這個社區做出貢獻;再加上各戶不同的立面色彩,讓個別的識別性在此被突顯,而不是均一空間價值的呈現。機能的安排則讓住戶有在立體空間交流的可能。這是一個對於集居方式的期待,期待藉著空間的引導,讓每個個體參與創造環境與活動的相互交流,讓外立面與公共空間可以持續變化,成為城市中持續變動的風景。(文:究境建築)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桃園市蘆竹區一號基地(大新段424、425地號)新建公營住宅
業       主:桃園市政府
地       點:桃園市蘆竹區
用       途:七層社會住宅
 
建        築
事  務  所:究境建築
主  持  人:沈弘軒、吳承軒
參  與  者:林涵如、張嘉容、李侑霖、吳宜澄、孫承潔、蔡昀庭
模型製作:趙雪、劉潔、陳柏羽、林宛霓
結       構:築遠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基地面積:2,515㎡ 
建築面積:1,150㎡ 
樓地板面積:10,190㎡ 
層       數:地上七層
 
設計時間:2015年12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17年3月號,Vol.258)

6443 2017-02-24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里院
里埕設計工坊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3月
Vol. 210
20587 2015-02-25
剩閒居
葉熾仁
台灣建築雜誌2011年3月
Vol.186
30279 2015-03-04
水上流
葉熾仁
台灣建築雜誌2011年3月
Vol.186
17668 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