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河劉宅


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9月 Vol.276
2624 2018-09-10
關鍵字 :  住宅


作品檔案1716

東河劉宅
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近十年來移居人口與自地自建應該是東台灣自清代有紀錄以來的第五波移民潮,而近百年來每一次的東台灣移居潮中都依據著不同的原因,但其中與土地都仍有直接的連結關係,從明清時期的戰略因素到日治初中期的殖民地移民政策,以及戰後的國府安置與新政權更替,到最近一次的西部的八七水災西部移居潮,在在都有大時代的背景下的原因引導著島內的人口轉移及牽動的力量,而近十年來的東部移居潮與過往百年來的背景因素不大相同,總體而言的觀察大致有幾個因素。

一、都市土地價格飛漲與生活壓力。
二、人與城市生活對話後衍生新生活方式的出口。
三、近代生活價值觀的反省檢視下的因素
四、年輕學子歸鄉原因的再定義。

  東河劉宅與上述的幾個原因都有相關聯,劉先生第一次接觸東部土地是於其當兵的時期,在服役結束後於北部工作與生活,在自己個故鄉生活與工作多年後卻想起數年前與東部土地互動的感覺,因此有了嘗試移居東部生活的念頭,劉先生近年來用自己的方式找到深根東部的生活,除了開設民宿之外,念書、農耕都是他用心耕耘地方的方式。
  劉宅基地背山面海,位於類似大梯田的地形環境中,周邊維持的農耕與劉家的菜園,當時規劃空間最初的討論是盡可能留設可以與自然互動的空間,遠方則是視覺,基地周邊則是手作,在整體設計開始前我們已在早期劉家居住的空間旁看到劉媽媽的菜園,也是與土地深刻的互動讓劉先生曾經想再東海岸設立農業資材的小商號,因為這些行為想法的因素我們提及有無可能在我們房間走出去就可直接到基地旁邊的土地上,而把除了睡覺之外的公共空間拉到二樓,盡量的留設出半戶外的停留空間於一、二樓。
  因該建築的室內坪數僅四十餘坪,整體空間非常的單純;最後因上述的考量將兩個房間放置於一樓,其中夾著半戶外的起居室,二樓則是半戶外的平台連結著客廳、餐廳與廚房。因面海的方向希望盡可能單純,因此將垂直動線放置於後側,而西曬與後側仍維持農耕行為,因視覺與顧及隱私,規劃將後側的皮層拉開建築主體,製造一個垂直的虛空間,而將此虛空間成為界定建築與後側農田以及放置垂持動線的位置。
  就整體的配置因素建築中的各單元空間皆可獨自地與戶外連結,並沒有主出入口的規劃邏輯,房間的使用者可由一樓各個方向進入空間,而二樓則可利用後方的樓梯出入,而配置會以L型型態為考量主因為冬季的東北季風,因此於一樓東北側的開口皆為較小的開口,起居空間也有設置一道不及頂的隔牆,而二樓的入口與半開放虛空間也因季風的因素設置於南端,冬季時仍可在平台上看海。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東河劉宅
業    主:劉先生
地    點:台東縣 東河鄉
用    途:民宿

建    築
事 務 所: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主 持 人:陸俊元、林湘苹
參 與 者:陸俊元、林湘苹、許請評、聶郁中
監    造:許請評
結    構:赫偉業結構技師事務所
水    電:吉星工程顧問公司
室    內: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施    工
建築、水電、室內:雇工購料
空    調:自購

材    料

外    牆:水泥粉光配合部分分割線
開    口:鋁質氣密窗
室    內:復古地磚(地坪)、超耐磨地板(房間)、乳膠漆(室內牆壁)

基地面積:50㎡
建築面積:25㎡
樓地板面積:45㎡
層    數:地上二層

造    價
建    築:新台幣4,000,000元
空    調:新台幣150,000元
室    內:新台幣500,000元

設計時間:2010年至2011年
施工時間:2012年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18年9月號,Vol.276)

2624 2018-09-10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里院
里埕設計工坊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3月
Vol. 210
21443 2015-02-25
剩閒居
葉熾仁
台灣建築雜誌2011年3月
Vol.186
31181 2015-03-04
水上流
葉熾仁
台灣建築雜誌2011年3月
Vol.186
18287 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