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耕南屋
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9月 Vol.276
作品檔案1717
雨耕南屋
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南屋的概念最初起於2013年的屏東夏天,最初並非專注在建築空間的規劃,而是希望從城市的老建築使用與城市空間研究開始,當時因回到許久不見的屏東市區,發現一個不同於台灣其他城市步調與生活樣態的城市空間,當時希望以一個老建築為據點,透過自身的田野行動與過程中想要參與此行動的朋友,逐步的累積城市空間與發展的資料,慢慢透過相關的資料分享與運轉,期待因此而增加願意認識這座城市的人們,而這些人們再運轉出更多的訊息,當時是這麼想的。|
因一時之間無法找到適合開始的起點,因此這想法被擱置了兩年,兩年多後因團隊工作空間的需求,也期待回到東部7年後能讓團隊有個自己的家,後來取得雨耕南屋的骨頭﹝當時是廢墟﹞。當時的想法除了一樓工作室、工具間、浴廁之外,設定二樓為會議與研究朋友的臨時工作空間,同時有一個可以住宿的房間﹝有人會拿來當民宿﹞,三樓為小討論室與構築實驗空間。
而最初不管台東或者屏東會以老建築為搜尋目標主要的原因在於,希望宣導在城市開發與擴張的同時,民眾也能思考舊城區中的空間還有哪些可能性,二方面也能透過老房子再利用後,吸引外部民眾透過空間與資料索取的同時,能有機會認識這些城市空間的內涵,今天台灣許多城市都有舊城區空間空洞化的現象與問題,如老樹成長到一定年紀時,髓與木質部逐漸腐化,造成樹幹中空支撐力減弱等現象,似乎我們的城市發展也有類似的情形,因此希望透過一個廢墟老建築的活化開始這件事的討論與宣導。
整體設計的空間單純,室內空間如前段所描述,外部的配置於基地的西南側臨基地邊設置一到1層樓半的承重牆,主要隔絕與鄰居後側的介面,又能兼顧庭院的採光與局部通風,因原廢墟之樓梯已被前屋主拆除,因此新樓梯及設置於承重牆邊,於灌漿時同時施作,而原樓梯的空間則保留成為室內的天井一到三樓。
因基地位於雙路衝,因此庭院的入口設置為一個較迂迴的路徑,需進入庭院後轉個身才能看到院子與建築的入口,庭院以RC牆作為基地內外的界定,而牆下方留設約六十公分高的開口提供小貓、小狗與風的進出﹝因院子中與水池,小貓會來喝水抓魚﹞。
院子裡以最簡單的配置處理,種植了一棵獨立樹,增加綠意與擋西曬,設置了水池將屋面的雨水收集起來提供庭院所有植物每日使用。建築正立面設置了木質與金屬隔柵的防颱皮層,平日也可拉起來擋西曬。三樓構築實驗一座輕鋼構與木構混合的棚架,平時可減少部分的雨水降到舊屋頂面﹝老房子容易漏水﹞,同時可維持採光、通風與城市屋頂的停留休憩空間。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雨耕南屋
業 主:雨耕聯合團隊
地 點:台東市
用 途:工作室、研究室與住宿空間
建 築
事 務 所: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主 持 人:陸俊元、林湘苹
參 與 者:陸俊元、林湘苹、黃偉誠、吳珮柔、劉宇誠、林書吟、林塗榮、楊舜雯、塗凱彣、何凱理
監 造:林塗榮
結 構:原建築結構
水 電:吉星工程顧問公司
室內、景觀: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施 工
建築、水電、室內:雇工購料
空 調:自購
材 料
外 牆:水泥粉光
開 口:鋁質氣密窗
室 內:磨石子地坪、超耐磨地板(房間)、水泥粉光(室內牆壁)
基地面積:35㎡
建築面積:20㎡
樓地板面積:40㎡
層 數:地上三層
造 價
建 築:新台幣2,000,000元(修建)
空 調:新台幣200,000元
室 內:新台幣300,000元
設計時間:2014年至2015年
施工時間:2014年至2015年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18年9月號,Vol.276)
熱門首選
HOT
10626
8076
7442
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