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圍宅─庶民的鐵皮建築


場域創意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建築雜誌2021年7月 Vol.310
4426 2021-06-30
關鍵字 :  住宅

©吳佳益

作品檔案1977

壯圍宅─庶民的鐵皮建築
場域創意事業有限公司
 
 
「從1994年開始,有一群人在宜蘭認真地找尋他們理想中的家,這個行動到現在仍然持續者。」
──仰山文教宜蘭厝1994
 
整建一棟三十八年的宜蘭老屋,想起了宜蘭厝,一群人及專業者認真地找尋屬於宜蘭的建築,並建立了幾點初步的共識。時間過去了,似乎很難改變流行取向的宜蘭田野建築。看到不少像西方雜誌、日本乾燥區域出現的無雨遮、導溝的平屋頂、清水模房子,還有台灣特有的精裝室內。這些繁華慾望後,壁面水漬青苔、積水、漏水、生鏽、發霉,甚至治安疑慮等困擾著屋主。種種這些真的適合宜蘭嗎?
 
使用者
姊弟妹三個小家庭來到宜蘭的生活空間。希望能結合本地人的經驗,做出物理環境舒服、充滿光線、耐看且低成本、少維修的房子。
 
現況條件
剛接觸這間房子就被美好的環境吸引。基地面對車不多的產業道路,前面就是整片稻田及竹圍景觀,遠處還有變換不斷的山嵐。在美好的環境下,老房子長年多雨、潮濕,加上平屋頂常積水,防火巷側牆及鄰戶共同壁更是到處壁癌,漏水嚴重。
 
如何整建延續老房子的壽命?詢問了塗料且看了頂樓一做再做的防水層,實在無法相信化學塗料了。我們最後選擇了鄉間常見的風頭壁穿不鏽鋼鐵衣方法,並同時用不鏽鋼浪板,搭建頂樓的雙斜屋頂,讓水可以快速排除,希望以物理性的方式解決最基本的問題。然而伴隨來兩點困難:鐵皮屋容易被汙名化(醜陋的台灣建築),需要更多的溝通;其次是受限於預算,我們只能盡量使用現成的鐵皮屋材料。最後憑藉著整合構造、植栽、雨庇、退縮陽台等,試著在不增加一般鐵皮屋的預算下呈現出自然外顯的美感。
 
立面空間語言
我們保留一樓深6.5米、狀況良好的大雨庇,讓多雨的宜蘭有更多半戶外的機會。落地門前有植栽槽區隔車位,並在雨庇開孔採光(1.2 x 2.8m),讓大樹光影及下午西曬的光有機會照進一樓的客廳深處。
 
二樓退縮1.2米戶外陽台──落葉櫸木及戶外遮陽簾從戶外控制6至9月份西曬的炙熱太陽。 
 
三樓是一個半戶外場域,與打通挑空的樓梯相連,沒有明顯的區隔,所以也會有蚊蟲入內。只有一個架高的玻璃木屋及衛生沐浴的盒子是封閉的,其它部分則完全地自由,創造出開放的露營感。
 
另外,三樓的玻璃木屋附屬了一個可透過竹梯上去的閣樓,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地方,可以摸到屋頂,更可以往下眺望整個挑空的樓梯間,很像是制高的眺望亭。而曲面玻璃欄杆除了能夠保護小朋友,也可以變成小睡時的床頭。
 
物理環境
貫穿一至三樓的樓梯間,頂樓朝南的擴散板漫射入整個梯間,讓整個房子中段充滿光線並除去潮濕;梯間加大到110公分有如半戶外,形成充滿綠意與光線的地方;樓梯屋頂高處設置自然換氣,讓熱可以迅速排出。
 
三樓生活區用2.2米玻璃屏風隔開,讓側面南向熱源只在樓梯上部區域,光線則一樣地進入。
 
三樓4.5米高的斜屋頂以不鏽鋼三明治浪板反射大部分的光線及熱,在2米下日常生活的高度,前後風貫穿對流;白天只有在最熱的三個月需要到可封閉的架高木房內吹冷氣,夏日晚上10點後則有來自西邊員山鄉沁涼的自然山風,拉開玻璃拉門,便可享受最涼爽的風入眠。
 
室內
室內材料延續戶外,只有水泥板、玻璃、鍍鋅鐵、實木、三防F1夾板等不容易發霉的原始材質;使用極少的塗料,收納及慾望也降到最低。由於只做為單純的生活場所,因此很簡單地僅以環境為主,成員都有自己的住家,這裡只是順從與土地互動較簡單的方式──清雅、淡然。(文:場域創意事業有限公司)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壯圍宅─庶民的鐵皮建築
業    主:吳家
地    點:宜蘭 壯圍鄉
用    途:休閒住宅
 
建    築
事 務 所:場域創意事業有限公司
主 持 人:吳佳益、朱曉芳
參 與 者:吳季謙
監    造:場域創意事業有限公司
水    電:正光水電工程
空    調:舜達冷氣工程
室內、景觀:場域創意事業有限公司
 
基地面積:160㎡
建築面積:70㎡
樓地板面積:247㎡
層    數:地上三層
 
造    價
建    築:新台幣2,600,000元 
水    電:新台幣700,000萬元 
空    調:新台幣250,000元
室    內:新台幣650,000元
景觀、家具、家電:新台幣300,000元
 
設計時間:2020年5月至2020年7月
施工時間: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21年7月號,Vol.310

4426 2021-06-30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里院
里埕設計工坊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3月
Vol. 210
20502 2015-02-25
剩閒居
葉熾仁
台灣建築雜誌2011年3月
Vol.186
30168 2015-03-04
水上流
葉熾仁
台灣建築雜誌2011年3月
Vol.186
17619 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