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ific Ocean 野房子


王柏仁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3月 Vol.210
2656 2015-08-26
關鍵字 :  住宅 王柏仁 台東


作品檔案1101
 
Pacific Ocean 野房子
王柏仁
攝影:劉俊傑、王柏仁
 
伏簷穿透的基地本色
    基地處於太平洋與海岸山脈之間的田野村落裡,東南可遠眺綠島,夏季時東南向的颱風帶來豐沛的雨量和風。北風與東北季風則是冬季的常客;海岸山脈則明快界定東西向,防衛並鞏固了西與西北風。
    在緩緩的斜坡上串聯太平洋與海岸山脈,面對空曠土地的開闊尺度,加大可包覆所有使用行為的水平版設計是可攻可守的架構。像是潛伏準備展翅的鳥類,加上太平洋與海岸山脈的自然包圍,大開口地面對一邊是山、一邊是海,主軸空間所具備的客、餐廳機能與延伸至半戶外的大木平台,伏簷穿透的透過室內到戶外,把太平洋綠島、海岸山脈小馬和平山、周邊的開闊土地及野生的生態環境全部串聯在一起。
    西南方的鄰接道路是進入基地的唯一入口,對開放性明朗的主體建築而言,因為緩坡的自然界定領域,以及方向性的明確限制與易於管理而顯得自在。
    挑高的基腳可有效防止雨季時的排水與蛇類,屋頂的大懸臂反樑系統與上方的覆土整合成一個元素,因應領域不同所自然形成不同的屋頂與室內高度,同時也強化了穿透與阻擋、行進交織的多元屬性空間。
    
有表情的技術
    面對不充足的預算,運用明快的技術系統,直接了當地面對每一個機會。
    為了能大開口面對太平洋與海岸山脈所設計的加大懸臂板,迎接充足的光線與阻擋颱風帶來的豐沛雨量,同時兼具雨遮與遮陽功能。使用上發展成內外兼備的型,與清水混凝土、厚實的鐵木共同組構了戶外延伸的表情。
    清水反樑板加強了室內外永久相連通的氣息,由內而外地打開了封閉。不規則的模板分割呈現施作到使用的時間態度與延續感。
    墨綠色的蛇紋石洗石子外牆經得住每年從東南面襲擊的颱風,不均質的自然斑剝反而因時間增加而提升色澤的細膩程度。
    西南與東北長軸的採光天窗,是鑿開封閉的空間精靈。穿梭在手工拉毛的水泥大牆上的移動照射中,呈現了空間延伸與環境融合的一致性。
 
十二萬公里
    兩年的施工期程,每週五傍晚從新竹出發前往台東,週日的下午從台東回來,每週一次的往返約一千二百公里,兩年約行駛了十二萬公里,當然還不包含坐飛機的里程。
    記得在越南的胡志明市工作時,在執行施工現場的設計與細部討論,總覺得相當困難,就建築的施工執行而言是非常在地性的。我們像是空降特種部隊般從遠方空投到戰場,面對文化衝擊總是會折損我們的熱情與能量導致難以伸展。
    來到台東小馬執行施工現場的討論,這時才感受到因山脈阻隔所造成的城鄉差距的技術認知,並不亞於在越南的胡志明市。唯有蹲點才能克服時空的距離。
  這同時也是在偏鄉執行建築的幸福感,少了成熟的技術,卻多了許多手工藝與工法開發的可能性。(文:王柏仁)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Pacific Ocean野房子
業     主:林芬芳
地     點:台東縣成功鎮小馬路134-3號
用     途:一樓一層獨棟住宅
 
建     築
事  務  所:王柏仁
主  持  人:王柏仁
參  與  者:王柏仁、劉珀城、劉禹伶、王逸承、朱國華、翁梓綺
監     造:王柏仁
結     構:胡裕輝結構技師事務所
水電、室內、景觀:王柏仁
 
施     工
建築、水電、室內、景觀:曾憲揚
 
材     料
外     牆:洗蛇紋石外牆、卵石外牆基座、水泥砂漿磨石子平台拉毛處理
開     口:香杉實木門窗、本色鋁門窗
室     內:水泥砂漿粉光處理+水泥砂漿拉毛處理混合搭配內牆粉刷、磨石子平台、緬茄木地坪、婆羅洲鐵木地坪、鋁條+銅條+磨石子分割地坪
景     觀:卵石植草生態工法、婆羅洲鐵木地坪
 
 
基地面積:4,043.77㎡
建築面積:252.54㎡
樓地板面積:196.34㎡
層     數:地上一層
 
造     價
建     築:新台幣6,500,000元
水     電:新台幣1,200,000元 
室     內:新台幣1,800,000元
景     觀:新台幣1,500,000元
 
設計時間:2006年至2010年 
施工時間: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13年3月號,Vol.210)

2656 2015-08-26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里院
里埕設計工坊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3月
Vol. 210
21447 2015-02-25
剩閒居
葉熾仁
台灣建築雜誌2011年3月
Vol.186
31185 2015-03-04
水上流
葉熾仁
台灣建築雜誌2011年3月
Vol.186
18288 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