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鄉愁


台南佳佳西市場文化設計旅店 GREEN綠雜誌 2010年8月 Vol.006
4084 2016-08-22
關鍵字 :  環保旅店

▲正興街側正立面,開窗設計呼應周遭建築亦保有客房隱私。

 

 

旅人的鄉愁
台南佳佳西市場文化設計旅店

 


採訪、攝影:沈憲彰

 

佳佳西市場文化設計旅店
■ 台南市中西區正興街11號
■ 電話︰06-220-9866
■ 傳真︰06-220-9867
■ jj-w.hotel.com.tw

 

「鄉愁」泛指一切關於舊的人、事、地、物所衍伸出的氛圍或感情,並非只狹義屬於對自己故鄉的懷念,但主要成份絕對包含過去的時間。而台南是台灣歷史的鄉愁,因此也成為台灣文化的鄉愁,同時也共有於每一個島民。佳佳旅店正企圖販售台南的鄉愁,不只給過路旅人,也適用當地居民。

台南過去與現在的窗口
劉國滄,台南佳佳西市場文化設計旅店的主要設計者之一,擅長操作地方文化於設計中,以歷史思惟為根本,讓空間不流於空泛型式。繼藍晒圖、安平樹屋後,佳佳旅店往在地關係伸出了更多元的觸角,結合了旅遊觀光、歷史文化、空間設計、台南氛圍以及重要的回收再利用、環保觀念議題,使一個旅店不只是暫時居所,更是一個讓旅人開始認識台南過去與現在的窗口。

「佳佳西市場文化設計旅店」的前身為「佳佳飯店」,由台灣第一個女性設計師所設計建造,在歷史的風華中曾擁有極高評價的地位。不過因旅館業環境的變遷,飯店也曾經在不同經營者下轉型,休息賓館、坐月子中心都曾經是這裡暫時的角色。隨著幾十年時間的流轉,當時的風光早已所剩無幾,只剩下建築空殼的悲鳴。劉國滄看見一個孤寂建築以外的機會,企圖讓建築被打開,聯合起周圍海安路、神農街、五條港等豐盛的台南人文環境,並且在經營團隊裡加入文化領域人才,建立一個新形態的旅店。其實構想的開始是一個可供藝術家進駐創作的藝術村,但基於運作成本及長久經營的考量,決定保留住創作設計的初衷,改變運作策略,讓歷史中的佳佳飯店以設計旅店的姿態重生,並以緊臨西門市場作為文化地標象徵的延伸,更名為佳佳西市場文化設計旅店。現在的「佳佳」除了是一個舒適的旅店外,從建築外觀到每一間客房,都是藝術家的創作展示空間,也是一個聯結文化的場所。

▲延伸至地下一樓的天井。                                                       ▲建築西側立面與大榕樹。

舊的痕跡與文化傳遞的使命
「佳佳」位於台南市中西區正興街上,即為清中葉以後的「五條港區域」,五條港為台江陸化留下的河道,此區域從康熙後期到同治年間皆位居經濟發展的樞紐位置,台南府城萬商雲集的盛況多由此地而起。而西市場建於日明治三十八年(西元1905年),是台南府城在日據時代的官方市集,可見其商風薈萃。雖然五條港河道遺跡難見,但就如海權時代般,河港所在之處即商業活動的命脈,現今的中正路商圈隱約反映了當時的繁華景況。而海安路地下道的開挖,破壞了原有的都市脈絡,也猶如掘斷了隱藏的地脈,使當地居民和商業活動都深受其害。錯誤的策略顯然沒有帶來期待中的榮景,但卻陰錯陽差造就了海安路的重生,豐富的藝術造街事件、活絡閒適的街頭夜景與人潮來往,都是台南前所未見的。這些蓬勃的生氣也趁機流入舊有的老巷道中,使神農街等其他小弄都感染了新的氣氛,新舊交疊間產生了別緻的雅趣,帶來了新的活動,也保留了舊的痕跡。

▲與建築設計呼應的天井。                                                      ▲延伸至三樓的天井。

如此豐富的時間紋理匯流於此,也賦予了佳佳作為台南文化傳遞者的使命。佳佳聚集了多位藝術家、設計師,聯手打造出具有文化意涵的創意空間,獨具特色的客房成為旅人探索台南的線索開端,也給了曾經熟悉台南的過客一夜回到過去的機會。鹿耳窗屋裡的老窗扇,堆疊出古老巷弄裡家戶門面的美學;織女線房的紅線,牽引出全台最老月老廟與有情人間的姻緣;紅娘布房的花俏妝點,勾勒出西市場裡布莊繁花似錦的場景;淮山舖房告訴旅人府城裡老中藥行的故事,猶如一口古井耐人尋味;水巷船房點出了古運河兩岸的街景,黑白間寫實了繁華水巷中的生活點滴。整個旅店就像個樂園,有不同主題的遊樂區,每個房間說著一個關於台南的故事,也畫了一份遊歷台南的旅遊地圖,透過旅店提供的單車或是愜意散步,按圖索驥就能展開一趟台南主題之旅,端看你是選擇市井風情、古蹟建築或美食小吃。這些設計與周圍環境的聯繫,透過環境教育間傳承了文化,對社區與社會大眾間接助益,亦是環保旅店評量重要的一環。

▲以中藥行為主題的「淮山舖房」。          

▲以月老紅線為主題的「織女線房」。                                                以西市場布莊為主題的「紅娘布房」。

▲紅娘布房融入老裁縫車和花布為主題裝飾。                                                       ▲西市場一景。

環保旅店還原舊物件的新生命
豐富的多元之間,佳佳以設計連接新舊,並以不同方法因應環保節能的趨勢。大量保留舊物件,並賦予其新的生命,重新於旅店中服務過往旅人。古樸鐵窗從街巷卸下後,成了書報架與咖啡杯架,雖然生鏽卻不減風味;古味的長板凳改裝成洗手台,在構造堆疊間省了材料、增加了趣味;一樓大廳保留了原有老佳佳的櫃台和地板鋪面石材,復古的紋樣閃耀著當年的光芒;中藥行的藥櫃再利用成門房鑰匙櫃;三合院灶腳裡的碗櫥搖身一變,成為紀念品的展售櫥窗。許許多多的舊行頭,原本隨著房子拆除就將倒臥於廢棄物堆中,現在卻都在旅店的小角落裡繼續散發光采、發揮價值。除了舊物件的改造再利用,經營者也從建築機電設備著手,包括從冷氣熱交換中回收熱能,全館採用以電能直接轉換光能的LED燈具等,都讓旅店節約了大量能源費用。使用的消耗品也兼顧環保概念,沐浴、保養用品也都從自然植物提煉而來,並以補充式提供,減少一次消耗品的浪費;除此之外,更提供環保節能優惠方案給自備盥洗用品的旅客,以鼓勵並教育旅人環保概念;剩餘的布料與瓷磚也都回收再利用到另一個地方。吃的方面,旅店也積極採用當地的食物、食材,早餐的道地鹹粥、下午茶的傳統糕點,都讓旅人吃到道地的台南味。這些環保信念的堅持,所節省下的點點滴滴,都是日後身邊的每一寸空間釋放的來源。這些不只是環保旅店該做到的,更是一個以文化歷史傳承旅店自居,該以身作則的。

▲二樓客廳窗景。                                                                         ▲一樓接待大廳與餐廳。

▲保留舊佳佳的接待櫃檯和地板石材。          ▲回收舊鐵窗成書報架。

▲紀念品展示區一角。                                                             ▲回收格柵鐵門成咖啡杯架,回收長板凳成洗手檯。

▲以古味窗扇為主題的「鹿耳窗屋」。                                     ▲回收窗扇成鏡子。

回收舊台南 回收老朋友
從老佳佳到新佳佳,從老涵構、老故事、老建築、老家具中回收,回收到的不是沒有用的舊東西,而是新生命。不管是哪裡來的旅人,當走過神農街、走進西市場、走入每一條台南巷弄,磚磚瓦瓦滲出的陳舊戀味、親切有禮的問候聲此起彼落,那些底層熟悉的旋律必定會被喚起,那是關於台灣共同的鄉愁。毛線店的婆婆說她在西市場五十多年,織毛衣的人少了,中國製產品還是不比她賣的毛線;古井中藥房也營業了一個多世紀,自嘲自己是個跟不上時代的老行業。才與他們寒暄幾句,就不客氣的把我推進歷史的洪流中。就像海安路與五條港從錯誤的策略重新活絡起來,也像佳佳飯店的重生,佳佳西市場旅店藉著文化與設計,回收了舊台南,回收了老朋友,建立了新範型,也豎立大榕樹旁一幅似新又舊的人文風景,更是一個承載著旅人鄉愁的容器。

▲街道因錯誤策略重生。                                                                             以神農街景為主題的「水巷船房」。

 

 

 

 

4084 2016-08-22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化為大愛的黑色甜蜜
「Feeling18巧克力工房」
GREEN綠雜誌2014年8月
Vol.030
7726 2016-08-01
城市傳說
沙丘上的白城市
GREEN綠雜誌2015年10月
Vol.37
5998 2015-10-12
300年老樹上的隱匿木屋
「熱海鳥居」
GREEN綠雜誌2015年10月
Vol.37
16518 20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