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要塞化身綠緞帶 獻給土地與人民的禮物
維克滕堡新荷蘭水線博物館 GREEN BUILDING綠建築 2016 OCT/NOV Vol.043
▲古老堡壘化為清晰乾淨的幾何線條,與草地及流水合而為一。(Jeroen Musch/攝影)
戰爭要塞化身綠緞帶 獻給土地與人民的禮物
維克滕堡新荷蘭水線博物館
Netherlands Waterline Museum
文字:曾令愉
資料、圖片提供:West 8 (http://www.west8.com/cn/)
歷史古蹟的修復與重建,向來是不容易處理的問題。因為「修復」畢竟是一種外力的介入,要將建築或景觀「重建」為往逆某一時空狀態,當然也意味著存在於現況的部分時光肌理將被抹去。然若任其自然,歷史的記憶卻也可能亡佚荒煙漫草中。因此,「修復」之難,不惟技術,更難在平衡,難在辨識,難在一個最本質的問題:要復原的是建築物本身,還是人們對她的記憶與感情?
引河禦敵的荷蘭民族
荷蘭維克滕堡(Fort bij Vechten)的重建工程,就是一項高難度考驗。這座維克滕堡原建於1870年,屬於「新荷蘭水線」(Nieuwe Hollandsche Waterlinie)的一環。「新荷蘭水線」是當時大型軍事防禦工程,由維克滕堡等46座堡壘串連為一種類似護城河的水道防禦線,不同的是,新荷蘭水線不僅規模比護城河大得多,亦改變傳統護城河深而窄的作法,新荷蘭水線淺而寬,極淺而讓船隻無法航行,極寬而讓敵人難以橫渡,深深體現了荷蘭人與水共存的民族智慧,以及在水利工程中磨練出的卓越見解與創新思維。而荷蘭也確實因水線的強大守護,成功在一次大戰期間迫使德軍放棄攻荷的念頭。
▲維克滕堡於1880年落成的原貌。
戰神化身森林母親
但是,隨著世界大戰的戰火從陸地延燒至天空,戰鬥機從高空鳥瞰的視野很快攻破了平地的防備。於是,這一座裝載著十九世紀末戰爭記憶的堡壘,在快速變遷的時代裡急流湧退。但是維克滕堡退而不休,在寬敞水道的隔絕保護下,她遺世獨立長達40年之久,竟從戰爭的女神蛻變為自然的母親,安安靜靜豢養了一整片豐美的森林資源,乾淨的水土引來許多瀕臨絕種的鳥禽草木棲居,每年冬季更有多達45種蝙蝠冬眠於此,成為相當珍貴而獨特的自然生態庫。直到1995年,人們重新發掘新荷蘭水線的歷史價值,提名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世界遺產名錄,並於2005年時宣布列為荷蘭國家級歷史標誌,眾人才再次注目維克滕堡的美麗,並以她所守護的自然生態為榮。
喚醒沉睡40年的堡壘
除了自然保育的功能之外,荷蘭當局也希望歷史記憶的光輝能於此重生。因此,政府於2004年舉行整體設計競圖,除了重新規劃維克滕堡佔地42,000公頃的廣袤範圍之外,亦要求參賽團隊於此設計一座「新荷蘭水線博物館」,讓荷蘭人民在親近維克滕堡的同時,也能認識整個新荷蘭水線的歷史,讓這裡成為更具公共意義的空間。這份理想由贏得競賽的West 8和Rapp+Rapp建築事務所逐步落實。自2005年始,由West 8與Rapp+Rapp建築事務所聯合Jonathan Penne、Anne Holtrop等團隊,耗時10年,終於正式在2015年完成「新荷蘭水線博物館」,並於2016年獲得荷蘭國家改造平台金鳳凰獎(NRP Gulden Feniks)的榮譽肯定。
俯瞰反差中的第二自然
要如何兼顧自然保育與歷史記憶,是整個維克滕堡重建工程最困難的地方。而設計團隊正是以過人的智慧與優雅的手法,處理了兩項議題之間的關係,而在競圖與金鳳凰獎脫穎而出。設計團隊選擇保留九成的森林覆蓋區,而巧妙地劃出一條80×450公尺的帶狀區域,細心修整該區域的雜草,「復原」為1880年時維克滕堡的原貌。這樣直率而明快的處理方式,看似是大膽地介入,卻同時展現了對於歷史與自然的尊敬。從高空俯瞰時,森林覆蓋區與復原區形成明確的對比,更創造驚人的敘事效果,而獲得金鳳凰獎評審的高度肯定:「正是這種反差(修復與未被修復區域之間)能清晰地展現出堡壘當初建造的樣子。」
▲紅色區域即為主要修復區。(Jonathan Penne Architects+West 8/圖片提供)
這種表現方法也展現了設計團隊West 8「第二自然」的觀點。West 8主張,景觀的本質是為自然賦予一個身分,因此在景觀生產裡創造象徵有其必要性,亦即需要設想一個新的「第二自然」,除了要能應對實際機能需求之外,也強化屬於此景觀內在的地方文化符碼。由此可知,維克滕堡的修復策略來自其內在的歷史後設性格,而歷史的本質就是抽離當下語境的俯瞰角度,這番思考相當精采地表現在維克滕堡如虎頭蘭般的蝶狀平面上,像是輕輕繫上一道淺綠色的緞帶,成為一份獻予土地與人民的禮物。
▲維克滕堡修復的區段宛若一道明亮的緞帶,是一種溫柔而大膽的介入;然而這美麗的對比必須要採取俯瞰的視角,亦意味著歷史本身就是抽離脈絡的觀看角度。(Ossip van Duivenbode voor Jonathan Penne Architects/圖片提供)
隱身於景觀之中的博物館
而新荷蘭水線博物館的設計,則顛覆了一般建築與景觀規劃的實虛關係──為了避免讓維克滕堡給人歷史說教的沉重感,在這裡你不會找到一個聳立、雄偉、高大的博物館!參與計畫的建築師Penne Hangelbroek表示:「這裡擁有許多寶藏。我希望人們自然駐足於此,並對這裡所存在的一切產生好奇心:『這是什麼?』」於是,空間的故事也在遊園動線裡逐層展開。在橫跨護城河的橋梁後,接著必須穿過一座從中間被人行道分開的高聳土丘,讓「進入」本身帶有一種儀式性的感受;而在園區內,堡壘的古老城牆以清晰的幾何線條呈現在遊客面前,卻同時與草原丘陵起伏的地形融合為一,形成如梯田般的等高線景觀,模糊了自然與建築之間的界線,卻又讓人能從中感受到古老的歷史氣息。而博物館又被分解為室內與室外區域,室內區域即隱身於草地下的地底建築,而室外區域則像是一座露天的井,裡面是整個新荷蘭水線的模型裝置,讓遊客能夠站在草地上俯瞰甚至操作新荷蘭水線引水禦敵的狀態,不但達到歷史教育的意義,同時也再次賦予維克滕堡一個「俯瞰」的視野。
▲遊客必須穿過一道兩側有高牆的步道進入園區,具有一種象徵的儀式性意味。(Jeroen Musch/攝影)
▲在園區內認識歷史古蹟之際,遊客也能感覺到森林自然的懷抱,此處地下亦是荷蘭水線博物館。(Jeroen Musch/攝影)
▲設計團隊以護城河裡的土壤覆於古堡屋頂上,創造出丘陵般起伏的草原景觀。(Jeroen Musch/攝影)
▲除了室內的博物館之外,還有一處露天區,是模擬整個新荷蘭水線的縮小版模型,讓遊客可以在此「俯瞰」歷史。(Luuc Jonker/攝影)
以積極態度創造新自然
維克滕堡的修建工程讓古老的堡壘重獲生機,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積極的態度。面對「修復」,West 8自有一套哲學:「現今世界探討永續發展的模式,許多是根據政治或哲學,討論該保護什麼或該維持什麼;但我們寧願以積極態度去創造新的生態環境,建新土地,然後用繽紛的自然色彩描繪它。」正如當年維克滕堡是荷蘭人「與水共生」的智慧表現,West 8積極創造新自然的態度,毋寧是百分之百荷蘭文化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