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馬雅建築的現代啟發
The Inspiration from Maya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GREEN BUILDING 綠建築 2017 OCT/NOV Vol.049
▲ 馬雅的奇琴伊察金字塔。
傳統馬雅建築的現代啟發
The Inspiration from Maya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文字、圖片提供:楊天豪
是帶有一股神祕力量的馬雅文明,乘載了美洲古文明的文化精華。他們的宇宙觀、世界觀,以及延伸出來的文化與生活模式,與其環境、土地息息相關。
位在加勒比海旁的猶加敦半島(Yucatan Peninsula),是墨西哥境內馬雅文明最主要的分布區域。這片伸向海洋的半島,因為不定期會被颶風肆虐,所以也深深地影響著馬雅文明的建築樣貌。
金字塔,或許是我們對於馬雅文明的第一印象;不過,更加深入地探索現代馬雅人的生活後,會發現那些傳承千年的建築工藝,仍然存在於現代馬雅人的民居,其中更不難發現,很多當地人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竟也可作為我們思考未來永續發展的啟發。
▲ 烏斯馬爾叢林金字塔。
城市發展因地制宜
猶加敦半島有植被豐富的叢林,也有三面圍繞的海岸線。由於環境樣貌的多元,必然使得生活其上的民族,需要順應環境做出改變。
馬雅文明的傳承,並非像傳統中國是一統天下的大帝國,相較之下,比較類似於古希臘的城邦制度。意思是說,每一個馬雅城市的總人口,遷就於環境或是相關條件,都有一定的限度,人口超過了極限,就勢必得有一批人離開,另覓新地,開闢新城。
長時間的文明積累,造就馬雅人擁有了一定水準的曆法、建築,以及採集技能與社會分工制度。具備這些基本要素,無論新一批的馬雅人身遷何處,都能讓文明的種子得以延續。但是,也因為地形地貌的多變,在不同環境開闢的馬雅城市逐漸演變出不盡相同的生活樣貌,呈現出現今分布在猶加敦半島各處,大小不一共數十座的馬雅城市遺跡。
舉例來說,最廣為人知的奇琴伊察(Chichen Itza)金字塔,以及充滿神祕面紗的烏斯馬爾(Uxmal),就是馬雅文明的叢林城市代表,生活型態以採集和狩獵為主。而逐漸拓展至海岸線的馬雅城市,生活型態則演變為漁獵和貿易,其中又以圖倫(Tulum)為代表。
▲ 海濱圖倫古城。
▲ 烏斯馬爾是馬雅文明的叢林城市代表。
重要建築物的穩定力量
無論馬雅城市如何因環境、地形而演化出不同型態,具有文明底蘊的基本架構,仍然有著一套固定的系統,而這也是馬雅文明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部分。例如,每座城市都有著用來祭祀、觀察天象的金字塔,也有作為行政、教育的重要建築。這些建築物,均以石材興建,象徵著權威,也代表著永恆,是每一座馬雅城市的心靈歸屬。
以馬雅最大的奇琴伊察金字塔為例,這座象徵意味濃厚的建築,主宰了該城市的生活規律。對應著適切方位,搭配特殊造型的語彙,讓金字塔得以反映太陽軌跡,明確指引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重要時節,讓人們的生活作息有了依歸。 如此明確的周而復始,也讓文明的發展,有了穩定的基石。
也因為馬雅文明中,重要建築物都是費盡心力,以石材作為材料,才使得這個經歷殞落的古老文明重新被揭開面紗後,還能夠從歷史的斑駁痕跡中,一窺往日的繁華。
▲ 現代飯店的傳統馬雅風格。
▲ 現今的馬雅傳統聚落。
▲ 取自猶加敦半島的天然屋頂材料,是馬雅民居最大的特色。
傳統馬雅民居的「韌性」
不同於重要建築物均以石材興建,傳統的馬雅人民居,建材均來自於猶加敦半島的天然素材。真正走訪其中,可以輕易發現,不管是最原始的民居形式,或是演變到現代城市的建築物,屬於民間的建築特色,可以說都原汁原味地被保留下來。
最傳統的馬雅民居,是將木頭以橢圓形的形式圍塑,界定出牆面,四周不開窗,僅有一面開口作為進出通道。木頭兩側再鋪上一定厚度的泥土,作為調節內部濕度與溫度的介質。說到這裡,都還算容易理解,但是屋頂的材料與形式,可就充滿了馬雅人千百年來與天氣搏鬥的智慧結晶。
屋頂材料是馬雅民居最大的特色,也是猶加敦半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資源。各類不同型態的棕櫚葉,在大大小小的馬雅民居上搭起了一座又一座造型特殊的斜屋頂,為馬雅人提供遮風避雨的居所。屋頂的遮雨功能,藉由棕櫚葉的紋路特性,可以快速導引水流向下,協助屋頂排水。不過,說到遮風,這就有很深刻的智慧了。
在馬雅人的文化中,「週期」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那意味著開始與結束會不斷交替發生。因此,為所當為、順勢而為,不與之抗衡,反而成了順應猶加敦半島偶有颶風肆虐的哲學之道。當這樣的觀念轉化在傳統民居的建築形態上,就能體現出馬雅人順天的一面。若是颶風真的太猛烈,大到超出預期,那就讓屋頂被吹掀吧!因為,隨手可得的棕櫚葉,可以再次將家園重建恢復,快速地讓生活回 到正常規律。
或許,就是因為這套不正面迎擊,也不選擇躲避的態度,讓屬於猶加敦半島上的馬雅建築,無論是傳統民居或是現代樓房,都能夠在承襲視覺的文化意象上,不斷精益求精,展現出極具特色的那一面吧!
▲ 現代城市中的馬雅民居。
從馬雅文明看如今的氣候變遷
有幸親自走訪了一趟猶加敦半島,感受過幾處截然不同的馬雅文明古城,不禁令人思索,過去馬雅先民的智慧,是否也能成為今日的我們,在面對氣候變遷、極端氣候下的新思維呢?
我認為,馬雅人在順天應時的發展中,逐漸掌握了什麼東西是重要的,什麼事情又是可以適時放手的。在文明需要傳承、作息需要規律的重要建設上,他們傾全族之力,讓建築堅固到得以永恆,奠定了每一個城邦發展的基石。而那些不可抵擋的天災,雖然不是消極以對,但是卻也在千百年的磨練中,淬鍊出可以快速復原的方法。
換一個角度思考,如果馬雅人的生活態度是將劇變視為週期的一部分,進而轉換自身的生活態度,與之對應;那麼,現今的我們,是否也該在觀念上做出調整,挽起衣袖,將我們身處的環境,打造成可以接受災變,並且快速復原的「韌性」環境呢?
藉由重新詮釋的馬雅文明,希望可以幫助你我思考不一樣的永續未來。
/// 完整版圖文請見《綠建築》vol.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