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都是「借來的」


People’s Pavilion GREEN BUILDING 綠建築 2019 APR / MAY Vol.058
2373 2019-04-28
關鍵字 : 

▲ 100%以回收材料建造的「人民的場館」。(Filip Dujardin/攝影)

 

 

 

 

 

 

全部都是「借來的」

People’s Pavilion

 

 

 

文字:沈如瑩

圖片提供:Bureau SLA、Overtreders W

攝影:Jeroen van der Wielen、Filip Dujardin

 

 

 

People's Pavilion

【基本資料】

位置:荷蘭、恩荷芬

業主:Dutch Design Foundation

用途:設計館 

設計/團隊: bureau SLA、Overtreders W 

設計師:Peter van Assche、Hester van Dijk、Reinder Bakker

結構工程:Arup

面積:250 ㎡ 

日期: 2017年10月21~29日

 
 
 
 

荷蘭設計週(Dutch Design Week, DDW)每年10月在荷蘭知名的創新城市恩荷芬(Eindhoven)舉行,這個於1998年由一群設計師發起的活動,如今已成北歐最大的設計盛事。荷蘭設計週的核心理念為:對世界宣揚荷蘭設計精神、為設計師提供機會與平台、設計人才發展與培育。每一年的設計週都以面向未來的態度為核心,訂定充滿想像力的主題名稱,如2013年的「進入勇敢的新世界」(Enter a Brave New World)、2015年的「如果……」(What if...)、2017年的「延伸」(Stretch)等。

 

類似這樣盛大、為期短暫的活動,經常在籌備過程中耗損大量資源,後續多半化為垃圾。隨著近年愈發注重環境永續的態度,世界各地也陸續出現相應的設計方案,如2012年秉持綠能、低碳的倫敦奧運就是頗具代表性的例子。在2017年的荷蘭設計週中,亦出現一座「借來的」建築——人民的場館(People's Pavilion)。

 

為壞世界帶來好設計——100%的循環建築

 

這座場館在設計週作為演講、座談及表演場地,為100%的循環建築。此案由Overtreders W與Bureau SLA兩間事務所合作,藉由這次機會探索回收塑膠在建築上運用的更多可能。Bureau SLA於2016年設立了自己的塑膠回收廠,並已完成四個由回收塑膠完成的室內設計案。創辦人Peter van Assche希望藉由人民館這個案子,將循環建築的理念提升至最高水準。知名設計雜誌《Dezeen》在這座場館裡舉辦「給壞世界的好設計」(Good Design for Bad World)一系列五場講座,其中一場便聚焦於探討是否能夠藉由設計,解決現今世界最頭痛的環境汙染問題,他們認為這座場館成為推廣循環建築的象徵,重新思考關於建築壽命的定義,以減少甚或消滅在製造過程中產生的浪費。

 

100%的循環建築,意味在整個施工期間,包括梁木、牆面、玻璃屋頂、照明等材料,都是向供應商、製造商,甚至恩荷芬當地居民「借來」的,並且除了廢料之外,都必須在設計週結束後原封不動全數返還。這意味著所有元件都以非破壞性——鑽孔、螺絲、膠合、切割——的方式組合,幾乎不留下任何碳足跡。

 

▲借來的材料。

 

 

借我幾根柱子,過幾天還你——重新思考建築的壽命

這座展館擁有五彩繽紛的外牆,是由回收塑膠製成的方形瓦片組合而成,設計靈感來自英國、專以改造廢棄空間為主的Assemble工作室。他們在一個翻新東倫敦舊工業廠房的案件中,有一面被命名為Yardhouse的建築外牆,即覆蓋著色彩繽紛的手作水泥瓦片。受到Assemble的啟發,人民館將材料改為塑膠,只要將來自恩荷芬居民家中的回收塑膠依顏色分類,便能生產出各種色調的塑膠磚瓦。共同開發的廠商Govaplast已投入塑膠升級改造多年,在生產過程中不會產生任何廢棄物,此項計畫亦預計進行量產,未來將成為眾多建築材料中的選項。

 

 

▲外牆會隨著光影產生色彩變化。

 

 

場館骨架則以借來的木材組成,主要有19個構件,由於展後必須完璧歸趙,他們與知名建築集團奧雅納(Arup)合作,嘗試運用鋼帶(steel straps)將木材相互綑綁增加強度,12支柱體則以七公尺高的預拌混凝土固樁,並使用已拆除舊大樓的鋼筋作為斜撐。這些木材、混凝土與回收鋼筋,共使用350個捆綁帶(ratchet straps)固定,由於這種做法無前例可循,他們與恩荷芬科技大學合作進行多次承重與抗風測試,確保結構安全性。玻璃窗一樣是從烏德勒支(Utrecht)的辦公大樓整修後留下來的回收物,在設計週結束後,這些玻璃將用於下一個計畫,繼續它們的旅程。此外不僅演講和表演用的舞台是借來的,場內使用的家具和長椅也都由不同單位借出。這些來自各地的暫時性物件,最後組成了一個八公尺高、250平方公尺大的空間,可容納200個座位或600人站在室內,可以在此討論、分享、觀賞、聆聽,從硬體到內容,無一不呼應它的名字——人民的場館。

 

 

▲(左)彩色磚瓦固定在外牆的組件。(右)逐漸成形的外牆,下方可見要運用在屋頂的回收玻璃。

 

在設計週結束後,各項零組件皆回到原位,唯一無法原貌歸還的塑膠磚瓦,就送給居民當作紀念。循環建築雖已討論多時,卻礙於初期開發成本高昂,又要大幅更改既有作業習慣,仍是紙上談兵或以實驗性建案居多,但在每一次的實驗當中,只要能找到多一點可能性,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真的為這個「壞」世界,帶來更多好設計。

 

▲運用鋼帶(steel straps)將木材相互綑綁增加強度。

 

 

▲人民館內有演講和表演場地,連觀眾席上的長椅都是跟教堂借的。(Filip Dujardin/攝影)

 

 

▲以捆綁帶(ratchet straps)固定的木材、混凝土與回收鋼筋。

 

 

 

 

 

 

 

 

 

2373 2019-04-28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化為大愛的黑色甜蜜
「Feeling18巧克力工房」
GREEN綠雜誌2014年8月
Vol.030
7726 2016-08-01
城市傳說
沙丘上的白城市
GREEN綠雜誌2015年10月
Vol.37
5998 2015-10-12
300年老樹上的隱匿木屋
「熱海鳥居」
GREEN綠雜誌2015年10月
Vol.37
16518 20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