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蜿蜒之蛇


全谷史前博物館 Jeongok Prehistory Museum GREEN BUILDING 2020 APR / MAY Vol.064
2576 2020-04-19
關鍵字 : 

▲管狀結構隨地勢變化,目的在突顯地景觀而非建築本身。

 

 

史前蜿蜒之蛇
全谷史前博物館
Jeongok Prehistory Museum

 

文字:李欣怡
圖片提供:XTU Anouk Legendre + Nicolas Desmazieres
攝影:XTU

 

【Jeongok Prehistory Museum】

位置:南韓、京畿道
用途:博物館
設計/團隊:XTU Anouk Legendre + Nicolas Desmazieres
建築面積:72,600㎡
日期:2013年

 

 

南韓京畿道與北韓相鄰,內部環抱著首都首爾。位於京畿道的漣川郡全谷邑,在兩座山丘及蜿蜒的河流之上,矗立著一座蛇形般彎曲的建物,沿著自然地形而起伏。不銹鋼的閃亮外觀,反射出周圍環境的面貌,而穿孔圖案則刻意模仿蛇皮的紋理。夜晚光線從孔洞透出光芒,猶如天際上一條閃耀光輝的小龍,又彷彿降臨地球的太空飛船。
 

▲修繕博物館周圍的道路,以重現動物前來飲水的景觀。

 

找回史前珍貴地景
這座建物是全谷史前博物館(Jeongok Prehistory Museum),因為此處挖掘出史前時代遺址,建築師希望打造出與地景協調且柔和的建物,而有了仿生建築的構想。雖然科技化的外觀極具未來感博物館的設計理念,其實蘊含著史前人類與土地、河流之間的關係。

 

▲博物館出入口在相對應的軸線上,與時間順序相呼應。

 

博物館內部珍藏舊石器時代的文物,主要分為四種不同類型的石器,包括礫石加工類例如斧頭、石片型器具、有柄尖狀器具以及小型石器為主的細石器類型。此地的發掘象徵京畿道在人類發展史上占據重要角色,其中還包括出土了東亞最早的阿舍利(Acheulean)型手斧,阿舍利文化是史前人類工藝技術的稱呼。有鑑於此,建築師期望傳達出建築體的細節及結構來回應這些特質。
 

為了紀念孕育韓國首批居民的河道地景,並保留河灣與兩座山丘形成之美,整棟建築目的在突顯當地的地形特性。博物館管狀的外觀隨著地形而建,在凹陷的崎嶇地形藉橫跨兩地的高台,保留原本的地景,並有部分建築深入地底。從遠方的公路看來,就像一座連結兩處山壁間的橋梁,也象徵穿越現代到舊石器時代的時空膠囊。

 

▲不銹鋼的金屬外觀,能夠反射週遭景觀,使建築融入自然之中。


律動光影賦予生命

博物館的設計向參觀者呈現獨特的視覺感官,與內部的考古遺跡相互呼應。為使建築物具有爬蟲動物的外觀,建材使用輕薄的不繡鋼金屬板搭蓋成外皮,金屬板被置於內牆分離的框架中,能有效阻隔陽光及高溫。其上設置不規則的孔洞作為窗戶,這些孔洞是由雙層防曬玻璃牆組成,用來保護內部及阻隔熱氣,同時達到通風效果。此外,這些窗戶還可依照不同的光照需求進行控制。建築內部整體設置了雙層牆面系統,以維持溫度及效能的恆定。
 

白天,窗外的天光得以自屋外,藉由孔洞照射入屋內;到了夜晚,內部架設的LED光源通過同樣的孔道,自屋體透出牆外;如此,得以保持博物館光線的律動,將生硬的建築,塑造成具有生命力的生物體。
 

 

▲重組化石骨骼結構,再現史前人類及動物樣貌。

除了運用仿生形狀的外觀,建物本身反射周遭景致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不鏽鋼的光滑表面映照出四周隨天光變化的景致,呈現出自然與歷史遺跡的重要性。建築師透過將博物館融入考古遺跡之中,帶給參觀者彷如親臨史前時代,感受身處古代歷史的一部分,而非僅只是被動的成為歷史文物觀察者。
 

藏在細節的時間隱喻

無論在內部及外觀方面,建築設計的關鍵在於賦予隱喻及時間的概念。從外觀來看,燈光透出外牆隨時間緩緩移動,是一種光陰流動的隱喻。此外,建築體本身也像是液態金屬般,呈現流動的形狀。博物館空間設計主要圍繞在「進化軌跡」的主題,參觀者沿著列印的線條指示前進,這段旅程將引導他們穿越人類在京畿道全谷邑地區的進化。路線上有著律動的燈光及投影,喚起人們感受時間無時無刻的流動。此外,博物館的入口與出口位於建築物相對應的兩端,也是呼應對時間排序的體驗。

 

博物館內部運用科技化的外型、顏色及質地,展示連續不斷的循環,並作為教育與活動展場,呈現出開放式的空間,重現原始人類生活氛圍。準備室及展覽空間位在同一樓層,內部可透過樓梯連接到接待處、展示空間、自助餐廳、會議室、活動教室及多媒體實驗室,動線四通八達。在史前博物館的地下室,則設有一處多功能會議廳,擁有200個座椅及展覽廳,提供寬闊的文化交流場域,這些設施也為缺乏文化設備的京畿道北部,創造出新的文化亮點。
 

▲內部設計、形狀及顏色極具未來感,目的是突出室內的展品。

▲不同設計的光源,帶來全然不同的新感受。

 

倒流時光重現歷史

此外,根據當地結構發展出的功能,建築內部被覆蓋著一層圓形加厚的牆面,緊縮了空間,同時改變博物館內部形式,並運用管道、通風、電動、聲音、儲存及開放空間,營造出與遠古時代相似的洞穴景觀。
 

全谷史前博物館跳脫傳統的博物館形式,使參觀者能夠透過互動及探索的方式,欣賞散布在整個展覽空間的展品,時而在島上,時而是地面上的水井,或是牆面的壁龕。這種活動式的規劃,讓使用者能夠設計自己的路徑來參觀展品,也強調出全谷邑歷史不斷前進的意象。
 

博物館就像是鑲嵌在大地裡的時光機,向來訪者介紹當地自然裂谷及史前歷史,更透過挖掘出的化石,重組史前人類骨骼的模型,呈現出人類進化的歷程,以及人類與動物在自然界中如何相互依存。並且,還修復原始的洞穴壁畫,展現豐富的展品。整體的規劃概念結合了博物館周邊及四周山勢間的道路,經過重整呈現古代動物沿著這些路徑前來河邊飲水的景觀。目的在營造一種體驗,帶領訪客經歷過去原始人類的日常生活,藉此拉近與自然環境及早期歷史的距離。針對四周自然環境,研究植物分布,恢復成原始的自然河濱公園。
 

全谷史前博物館的仿生建築,擴大建築對於人類居住生活的意義,將史前人類歷史及自然環境拉回到當代,成為不同時間、空間彼此連結的橋梁,用令人嘆為觀止的外形,向史前的人類致敬。

 

 

 

 

 

 


 

2576 2020-04-19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化為大愛的黑色甜蜜
「Feeling18巧克力工房」
GREEN綠雜誌2014年8月
Vol.030
7722 2016-08-01
城市傳說
沙丘上的白城市
GREEN綠雜誌2015年10月
Vol.37
5993 2015-10-12
300年老樹上的隱匿木屋
「熱海鳥居」
GREEN綠雜誌2015年10月
Vol.37
16511 20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