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犯流放地的重生


鸚鵡島Cockatoo Island GREEN BUILDING 綠建築 2020 DEC /2021 JAN Vol.068
1946 2021-01-02
關鍵字 : 

囚犯流放地的重生

鸚鵡島

Cockatoo Island

 

文字、攝影:YiHsuan Peng 彭懿萱

 

 

以新的概念使歷史復燃,將島嶼重新編織於城市的紋理之中,並融入雪梨的文化和商業生活,以城市的姿態邀請人們前來,感受島嶼的故事……

 

鸚鵡島(Cockatoo Island)為雪梨港灣內最大島嶼,位於帕拉瑪塔河(Parramatta River)及蘭蔻河(Lane Cove River)的交匯處。整座島嶼由砂岩所組成,為砂岩丘陵,海拔高度約18公尺。地形中央凸起、四周平坦,建物主要分布於島嶼中心及南側區域,不同時期與不同用途之建築、設施交雜在這座面積約17.9公頃的小島上,人為開發主要分為六個階段:

-監獄營房(Convict Prison 18381869

-新南威爾斯公共事務部(NSW Department of Public Works 18701913

-英聯邦海軍造船廠(Commonwealth Dockyard 19131933

-鸚鵡島碼頭及工程(Cockatoo Docks & Engineering 19331991

-威格士鸚鵡島造船企業(Vickers Cockatoo 19481991

-雪梨海港聯邦信託基金(Harbour Trust 2000迄今)

 

 

 

從海灣眺望鸚鵡島。

 

島上大多的建物於閒置時期(19922001)損毀,部分區域更含有過去造船工業所產生的汙染物質,西元2000年,雪梨海港聯邦信託基金接手鸚鵡島,對其進行多面向修復作業、既有建物及設施的適度再利用、海運及相關產業復興,並同時引進多樣化用途,如:工作坊、文藝活動、觀光住宿等。各棟建物由線性及環狀路徑串聯,公共開放空間分布其中,亦設置多個觀景平台,意圖提升島嶼魅力、吸引人們前來探索。

 

作為囚犯流放地,鸚鵡島展現了十八、十九世紀的刑事機構,由傳統的勞力強迫與國家監獄系統轉變為驅逐出境與勞力強迫系統,這構成了大英帝國龐大殖民地的重要項目之一,及運用刑事殖民地以滿足開發新領土所產生的大量物質需求。2010年,鸚鵡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清單中,印證其歷史意義的重要性。

 

 

位於港口旁的起重機。

 

 

尊重基地紋理的修復環境原則

龐雜的建築群蘊含著深遠的歷史脈絡,因應其年代背景、扮演的角色,各自有著相應的尺度空間與材質樣貌,當島嶼重新開放,其所扮演的是觀光景點、是文藝場所,是人們得以在時光迴廊穿梭之餘,亦能享受旅遊樂趣、體驗島上風光。而不同活動皆有其適合的空間場所和尺度,且不僅建築本身,外部景觀亦是整體空間使用及氛圍營造的重點。因此,部分歷史重要性被評估較次要之建物,在考量總體規劃後,對其進行改建、或是拆除,並於必要之場所,置入新建物,而非以新建物完全取代既有建築群落。

 任何建築的改建及新建皆須符合下列原則:

-需與鄰近建物平均高度相當

-需保有建築與相鄰既有設施的關係,如水的邊緣、放船斜坡道、碼頭

-需保有單一建物在該所屬建築群落之角色

-建物外形需考量周圍建築外貌及獨特的屋頂形式,如基地南側鄰岩壁的建築群

-運用既有建物功能性而非裝飾性的外觀形式、細節及建築材料(紅磚、瓦楞鐵)

-與既有的材料與結構保持一致

 在外部景觀重建上,亦參考考古團隊對於保存島嶼文化景觀的幾項建議:

-保留既有自然地形、原生植栽及動物

-保留花園遺跡及重要樹木,因其說明不同時期的文化期待與社會背景

-保留主要的地貌改變,包括濱海地區的開墾、砂岩壁、碼頭、隧道及與代表重要開發或事件的道路

-限制車行

 

 

位於北側岸肩的露營區。

 

 

引導人們探索的空間建立

鸚鵡島由四大區域組成,北側、西側、南側岸肩及位於島嶼中央的高原區。自西側岸肩最北角的帕拉瑪塔碼頭上岸後,大片砂岩壁矗立眼前,數以百計的海鷗於上方盤旋,巨大的起重機暗示著工業時期島上的盛況。此區域主要涵蓋遊客碼頭、岩壁前廣場及工作室,入口空間保留其開放性及彈性,以因應不同規模的活動及每日頻繁的遊客出入,舖面使用島上既有材料,強化空間屬性並改善地表逕流。入口建築則改建為遊客中心及咖啡廳等設施,東面亦分別設有供私人小船及大型船隻停靠的碼頭。岩壁前廣場可為多功能使用,像是舉辦文化活動、市集或是船隻展示。在往南前進,是密集的古蹟建築群落,在去除汙染及修繕後作為工作室使用,工作內容亦呼應原建築的功能性。

 

 

位於南側岸肩的碼頭。

 

 

若在抵達帕拉瑪塔碼頭後,逕自往右方前進,便是主要作為公園使用的北側岸肩。規劃完善的露營區包含沐浴間、烤肉區及座椅,周圍部分建物改建為遮陰場所及露營設施。過去的電力及汙水處理設施配置於此區的西側,現今延續其功用,仍作為基地汙水處理使用。連接北側岸肩及高原區的是已修繕後的既有階梯。建築群主要坐落於中心高原區,由監獄營房、工作室及宿舍所組成,路徑及公共開放空間交織其中,並由一環狀路徑串聯各建築物,向人們展現刑事機構特色及海運歷史,此區的複合式使用將包含工作坊、遊客住宿及文藝活動。高原的外圍亦安排多個觀景平台,供人們眺望島嶼上不同的港口及碼頭。

 

 

 

軍事警衛室。

 

 

一懸挑於岩壁上方的步道(Clifftop Walk)配置於高原西側,站立於此,可遠眺港口風光及俯瞰西側岸肩的活動,此一步道接續北側岸肩階梯、環繞住宿區、穿過網球場,再沿著懸崖邊緣經過黃銅鑄造廠,及由囚犯建造的糧倉。雖為連續的空間序列,但步道的設置並非從起頭至終點完整的鋪面延續,而是引導人們走在不同的地貌上。為了讓人們可行走於脆弱的地景之上,設計團隊(JMD design)設計了一系列的元素,僅僅應付隨即撞上的障礙物,鋪面強調盡可能的輕薄,當步行於其上,嘈雜的聲響呼應基地的工業背景。自高原區往南方拾級而下為南側岸肩,目前主要作為海運工業使用,因其空間由多種尺度的工作室型態建築、遮棚、工作平台、碼頭及放船斜坡道組成。此區分布著歷史重要性相對較低的建物,提供當代科技的作業場所,也有多個碼頭供島上工作者使用。

 

環境修補及管理策略

大量的汙染物質曾傾倒於島嶼岸肩區域,造成土地嚴重汙染。環境評估單位更顯示島上部分區域的土壤已超出汙染的標準,儘管許多已知的汙染物質已由土壤、沉積物等固體物質所掩蓋,經由地表逕流,這些掩蓋物可能對基地周遭環境帶來負面影響。為此,雪梨海港聯邦信託基金在開發及後續維管時,遵照生態永續開發(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原則,包含營造提供彈性及資源有效運用的新建物,以應對未來可能增建的需求;減少水資源的使用,並且最大程度的減少水汙染;減少能源使用並盡可能的利用再生能源;提倡綠色交通,鼓勵搭乘大眾運輸;減少化學物質的使用及廢棄物的產生。

 

 

岩壁上方步道。

 

 

位處雪梨港灣的核心區,自雪梨市中心僅需20分鐘的航程,即可抵達這神祕、富有教育意義的文藝度假勝地,島上除了參訪歷史建物,亦可選擇住宿幾日,體驗島嶼夜生活,更時常舉辦多樣的活動,著名的雪梨雙年展便在鸚鵡島上展出藝術家作品。在現今盛行觀光的時代,許多地方淪為失去特色的景點,如何尊重地方特色並重新詮釋,是發展觀光產業所需思考的重要課題。

 

 

發電廠及放船下水道。

 

 

自高原區眺望帕拉瑪塔河。

 

 

引導人們行走於不同地貌的步道。

 

 

高原區底下的隧道。

 
 
 
 
 

1946 2021-01-02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化為大愛的黑色甜蜜
「Feeling18巧克力工房」
GREEN綠雜誌2014年8月
Vol.030
7636 2016-08-01
城市傳說
沙丘上的白城市
GREEN綠雜誌2015年10月
Vol.37
5979 2015-10-12
300年老樹上的隱匿木屋
「熱海鳥居」
GREEN綠雜誌2015年10月
Vol.37
16474 20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