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州合宜住宅前期規劃─用都市設計畫出水與綠的藍圖


GREEN BUILDING 綠建築電子刊 2021 NOV-JAN Vol.070
2344 2022-02-06

受訪者:

貳本規劃設計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徐佳鴻

攝影及文字整理:

棲位工作室 呂慧穎


與貳本規劃設計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徐佳鴻在《浮洲地區合宜住宅都市設計準則擬定計畫委託規劃》一案中相識,當時徐佳鴻任職於皓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一晃眼已是10年的光陰。當時從事生態調查與生態工法顧問相關工作的我,不免感嘆,生態調查與策略規劃等,經常被建築、水利及景觀等其他專業視為法規所需、不得不做或是錦上添花的項目,顧而不問、想法斷層之事屢見不鮮。但在參與浮洲合宜住宅一案的過程中,看見了徐佳鴻及皓宇團隊的用心,在都市設計準則擬定時,考量到景觀生態格局及生態策略對於實踐生態社區的重要性,並且依照現地既有的生態資源進行合理的實質擘劃。

10年後,當我穿梭於浮洲合宜住宅社區之中,更多的是夢想成真的感動,而落實這個夢想的最大推手正是本案的景觀設計師潘一如,她在後續的設計裡照顧到更多「水與綠」界面的整合,無論是雨水逕流處理、水陸交換帶設計、社區生活空間,遠超過我們之前的想像。而潘一如則謙和的說,能夠實踐這一切,是奠基在都市設計前置規劃上。因此,能請到徐佳鴻以規劃者身份談浮洲合宜住宅生態社區藍圖繪製過程的點滴,加上她本身也居住在社區之中、兼具使用者的角色,相信能為大家帶來更多有關都市開發案整體布局的思考。都市設計準則涉及層面相當複雜,今天呼應《綠建築》本期主題,就與低衝擊開發相關的層面讓徐佳鴻與我們一同了解浮洲合宜住宅成形的第一座里程碑。

 

Q:你曾說過浮洲合宜住宅生態社區的形成是個幸運的例子,它有哪些得天獨厚的條件呢?

A:當時的時空背景是這樣的,(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上任,積極推動雨水逕流零流出的政策,加上《浮洲地區合宜住宅都市設計準則擬定計畫委託規劃》一案業主新北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使得這個案子在行政部門的整合上獲得很大的幫助。當時皓宇也做了相當正確的抉擇及判斷,這並不容易,很少顧問公司願意在都市設計準則擬定的階段就投入生態調查及地形測量,而且這並不在原本的委託內容之中。當時由皓宇主動提撥了部分費用並且說服了業主增列額外的補充經費,才促成了生態資源的調查與至少1:400的地形測量(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所提供的地形圖比例尺為1:1000,而且除了台北外並沒有標示樹的位置)。

 

Q:顧問公司願意提撥費用,執行原本不在委託合約中的內容真的不常見,當時你與皓宇團隊因何做出這樣的決議呢?

A:這也涉及到這個基地得天獨厚的條件之一。因為浮洲合宜住宅基地原為榮工工程的廠區,在第一次基地現勘時,就發現範圍內有許多大樹,依據過往對於都市開發的相關經驗,這些大樹很有機會能夠被保留下來,因為它們是以列植或樹群的方式存在。作為都市設計師的我在想,一個社區如果在居民剛遷入時就能夠享有這些大樹資源,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另外,就是當時中央與地方政府都想讓浮洲合宜住宅成為生態社區的示範案例,但說實話,對於生態社區是什麼?大家並沒有確切的概念。因此,我們的想法很直接,就是要盡量留下原有的大樹,作為生物多樣性的基質,所以必須要了解原有的生態資源到底長什麼樣子、如何分布,因此生態調查及更細緻的測量也成為一定要做的項目。而皓宇也是一家非常重視環境倫理的顧問公司,所以在公司內部並沒有經過過多的討論,在提出後很快的就形成了決策。

 

Q:當初皓宇團隊如何將生態資源調查結果,轉化成都市設計準則?

A:這可以分幾個方向來說明。

我知道如果沒有生態網絡、生物多樣性效益的討論,要爭取讓大部分的樹留下來是很難成功,但只有一個面向就會成功嗎?我不知道!而且都市設計原本就有更多層面的考量。因為基地座落地理區位緊鄰大漢溪及湳仔溝,而湳仔溝又是土城集水區重要的出水口,這讓合宜住宅的基地坐擁風口及高淹水潛勢的特質,這些都跟水息息相關。所以我們團隊就在思考,如何結合水的元素,把基地打造成一個大家都喜歡,甚至可以驕傲的環境,而且可以成為公有建設投資的指標。因為當時大家對於合宜住宅的認知有點迷失,認為是經濟弱勢聚集的地方,甚至有點排斥;而我當時的自身條件也符合宜住宅跟社會住宅照顧的族群範圍,因此想證明上述論點並非事實。

所以我們團隊結合了風向、既有的大樹資源、綠色運輸系統等面向,擘劃整體的空間發展架構,在「樹不轉。路轉」的思維下,提出了不對稱路型的規劃,並且擘劃了具備風廊性質的東西向綠廊及開放空間,亦引進水的元素。我們希望平常時水可以豐富生物多樣性,並且協助涼風往西側市中心吹送,在大雨來時有空間可以確保逕流不外流。所以既有大樹的保留,不僅是留下了人文底蘊,也是建立南浮洲生態網絡最重要的基礎。

再者,訂定景觀與植栽維護配套準則:基地開發申請都市設計審議應檢附現況植栽調查與測量資料,包括樹種、位置、樹徑、樹冠幅、樹高…等相關資料。符合新北市受保護樹木及原地保留樹木規格者須原地保留,若基於建築開發不易規劃,則提送都審討論遷移,但仍應以原基地內移植為原則。

第三,運用主要跳島、補綴跳島、綠廊道等景觀生態空間元素,劃設景觀生態格局空間架構。保全現有優質生態資源與歷史記憶,再藉由指認重要生態交流節點/路徑,增補跳島與綠廊道,提昇生態的穩定度與連結度。進一步改善植被組成或進行生物友善規劃,提昇跳島/綠廊道生態品質,發揮安全格局結構功能。最重要的是訂定主要跳島、補綴跳島、綠廊道等景觀生態管制準則,賦予重要的生態空間元素實際的尺度定義,讓空間可以被框定下來,但同時必須保留足夠的彈性給後續的細部設計。

Q:潘一如老師認為,浮洲合宜住宅都市設計設準則前置計畫,為她後續的環境設計提供了很好的利基,你怎麼看呢?

A:我代表團隊虛心接受,但確實如此。

留下這麼多樹,在當時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並不是主事者不好,而是有更深層的原因。即使是現在都市設計仍可以算是一個沒有被重視的產業,但很多都市計畫的擬定也確實缺少三度間的想像,而三度空間的想像是否能被操作又是另一回事。我們團隊做的比較多的應該是在將都市設計想法轉換為都市設計準則的過程中,做了很多與真實開發行為關係的確認。也就是說建議的內容應該考量建築設計是否可以操作,而且是否保留足夠的設計彈性空間,讓後面接棒的設計師有發揮的空間。

當然40%-50%的法定建蔽率也給了規劃設計很好的條件,讓我們在為生態網絡留設集中式開放空間或限制開挖範圍的時候有更多的可能性。但為了操作的可行性,過程中的試算及試設計都是需要的。除了在面積上保留設計彈性外,綠廊道也透過容許一定尺度內挪移的彈性,希望能夠建議一個讓設計師願意一起開心努力的規範環境。所以大家可以看見規劃時的配置跟現在的配置有許多異曲同工之妙。而這絕對也是利基的一部分

在多重利基的建構下,水在這個基地中是真的可以下滲到土壤底層的,而且在綠地及開放空間下方,土壤和水都是互相連通的。這樣的成果說明了,都市計畫、都市設計等每一個機制和環節都很重要。而空間專業合作環境的整體提升,在未來則仍待持續努力,尤其是如何透過都市計畫、都市設計跨專業的緊密合作完成都會區空間規劃,而定訂都市計畫的專業群,對於環境更需要有系統性、前瞻性的思考。如此才能藉由每一寸土地累積造就都市永續的利基。

當然接棒的設計師也很重要,很謝謝潘一如老師將我們對於環境的想法實踐出來,甚至是超越原本的想像。

 

Q:你認為實施雨水逕流零流出對於城市的空間可能會有那些影響?

A:為了因應「洲」的高淹水潛勢的地理特質,在浮洲合宜住宅的都市設計案裡,除了在公園用地規劃滯洪池來增加基地雨水貯流能力,舒緩洪峰時段主要排水渠道之負擔外,亦透過都市設計準則限縮開挖範圍;希望運用控管基地透水面積的方式,達到涵養水分、調節微氣候的多重目標。

當這樣的準則架構一出,基本上就會決定基地規劃的走向。而我認為每個基地開發都要能肩負起雨水逕流就源管理的責任,而不是把責任推給公共空間。因為如果一個公園要負起周邊社區雨水逕流的容量,那它的設計就會因為滯洪需求而受到限制,沒有彈性再去做更多、更有趣的空間發展。

 

 

Q:你認為浮洲合宜住宅生態社區的效益,能夠形成外溢效應嗎?

A:浮洲地區位於板橋區西南隅,東側隔湳仔溝與板橋市區相望,西側以大漢溪與樹林鎮之分界。因為這樣的地理區位特性、河流廊帶的分布,讓我們有機會透過建築物量體及高度的分布、綠地系統中生態跳島的留設與補綴廊道的規劃,將這裡營造成為城市的重要風廊入口,協助減緩或疏散蓄積於市中心區的熱能。

而我也透過實際的居住,實地感受到涼風在社區內流動,即使是只有微風的夏季,也看見社區的生態越來越豐富,有越來越多的居民喜歡在地面層活動。

我也確實想過,這樣的規劃成效是否有機會以浮洲為基點往外擴大,向外進行區域性的規劃整合。我認為不是沒有機會,只是這還需要上位者擁有把都市設計放進都市計畫的企圖,才有機會創造比較大的可能性。

我很榮幸能擔任這個案子的專案經理,真的是許多的行政支持與跨領域的專業合作才能夠在紙上作出一個好的都市設計。


 

2344 2022-02-06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省水,可以不用等到沒水那天
環保綠撇步
GREEN綠雜誌2013年8月
Vol.24
3601 2015-08-28
修鞋的啟發
環保綠撇步
GREEN綠雜誌2014年12月
Vol.32
4114 2015-08-28
大城小市 Thinking of the City Through Market Place
GREEN綠雜誌2013年02月
Vol.21
3786 201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