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間屋開始反核
從「了解環境,善用資源」開始 GREEN綠雜誌2013年8月 Vol.24
4789
2015-08-28
▲反核,才有富貴平安。
從一間屋開始反核
採訪、攝影:沈憲彰
貢寮,你好嗎?
一間屋,有頂有牆、遮風避雨,我們居住下來。一片地,撿拾薪柴、種植作物,我們生存下來。認識土地、保護自然、善用資源,我們的生活就不虞匱乏,生活本應是如此單純。若有人破壞環境,生活將受威脅,理所當然的用生命來對抗。唯有對環境更了解,才能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留下好的,消除不好的,物盡其用,永續生活。浪費更多的資源來達到節能是本末倒置,續建中的核四即是如此。了解土地不是代辦事項,而是日常生活的時時刻刻,像崔愫心導演的紀錄片和吳志寧先生的歌曲《貢寮,你好嗎?》一句呼吸般自然的問候,卻是無盡的殷殷關切。從我們住的一間屋開始,從身旁的土地開始,那是生活最初該理解的事。
從一間屋開始
一間屋,是一家貢寮的民宿。受訪者雅惠是一間屋的女主人,十多年前與丈夫從新莊搬回貢寮,一方面想陪伴年邁的婆婆,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夫妻倆都喜歡鄉下。兩人平時就喜歡爬山,因宗教關係吃素,生活偏好簡單健康的作息,她說:「要離開城市過生活還是得真的喜歡自然才行,否則不會這麼乾脆就把房子賣掉回來。」一間屋本來真的只是一間屋,不是民宿,開始的時候甚麼都沒有,只有四面牆壁、空蕩蕩的一間寮舍廢墟。一家人住在三樓,住了五年沒有樓梯扶手的屋子。等籌足了資金,第六年才開始經營起民宿。能自己動手的就自己來,吧檯桌椅就地取材加工,吃的用的部分能自周邊的土地取得,也自己種些蔬菜稻米。民宿漸漸步上軌道,與當地的關係越來越深。這時才發現當初以外地人身分聽來的核四議題,與此刻身在其中感受到的完全不同。核四就在一旁,貢寮是生存之所在,他們想從一間屋開始做些什麼。
先有在地意識才能影響他人
漸漸有些人像一間屋夫妻一樣,中年返鄉回來貢寮定居,當農夫、開咖啡廳民宿或在附近上班,一個帶一個回來,發現在家鄉工作比在外地生活踏實得多。由於做的多與旅遊服務業相關,夏天總是忙季,各自忙各自的,冬天才比較有空閒把大家組織起來,一起為地方做點事。雅惠說,對於地方意識有理念的人大多也是剛起步,但她很積極樂觀,相信在地意識一定要先建立,才有能量影響他人。很多在地人雖然在貢寮住了很久,但其實對土地並不熟悉,因為常看到的反而被忽略了,需要提醒才能重新重視。她想從「了解環境,善用資源」開始,讓在地人充分認識自己的土地,讓在地人愛自己的地方,外來者才會跟著一起愛貢寮。如果更多人深愛著地方,那麼核四的存廢就自然有定論。
低碳家園示範
「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是在貢寮當地很積極的反核團體,一間屋作為其一據點,無償提供場地舉辦聚會或講習,並示範低碳家園的生活方式。用自然農法種植水稻,不施肥、不放藥、不多給、不強取,自己種自己吃;築了一間土角厝做雨水回收;利用小溪做小型的水力發電。這些低碳生活示範是為了讓民眾知道,我們可以不需要那麼多用電,若善用資源就不需要核能,示範如水力風力等替代能源真正在生活裡的實踐方法,證明核四非唯一能源。最大的環保就是節約不浪費,也自然不必再花大錢開發新能源,更何況是用有害環境的方式。從在地人開始,也從學生扎根,舉辦讓學生參與的營隊,台大新聞社也曾來貢寮田野調查,訪問各聚落居民對核四的看法,直接看到核四、直接聽在地人的聲音,這比二手的媒體傳播更真實客觀,待這些學生回到各自的城市後再散播更大的影響力。
重新喚醒在地資源
一間屋也參與「新北市在地資源發展促進會」,提供場地也為在地人開設許多研習課程,主要關於社區營造和環境認識。如純天然不添加的大菁藍染,不添加化學染劑的藍染雖吃色較淡、耗費時間較久,但顏色因布料或溫度而變化多樣,不同於一般常見的單一深藍色。參與的民眾也多認識了在地的植物,與其可利用在生活中的方式。後來更因染布而激盪出「海洗」的新創意,因離海近很自然地想到用海來洗布,一種環境感知的直覺。
把布置於網中綁在岩石旁,海浪的沖刷力就是天然攪動的洗衣機,不須再用洗潔劑,利用海天然的鹼性就可洗淨布料,去除衣物的汗臭味特別有效,最久在海中置放24小時,回來再以清水沖洗即可。雅惠說:「乾淨的海洗出來的布就是乾淨的,如果有汙染就馬上會看到,這是環境對生活最直接的反應,也是認識環境的一種方式。」促進會現在更開設「種子師資培訓班」,透過協會多元的課程培訓種子教師,待在地的種子發芽,有機會再擴展至其他地區。
只有自己動手才懂得珍惜
走進一間屋,眼前即是如爬藤般飛舞的一座樓梯,彷彿自天花板流洩而下的扶手由漂流木搭接而成,自然樸拙風味十足。屋內也常見風格特殊之家具擺設,這些都取自環境,經過巧思加工利用就成了生活所用。一間屋推廣充分利用資源、不浪費的生活方式,土、水、植物都可以採集後再利用。屋後有木工DIY區、窯烤披薩區,都可讓來訪的客人親自動手參與製程,也邀請客人一同去海邊撿柴,同時藉機教育觀察海岸。當自己體會到撿柴、劈柴的辛苦,自然會節省的使用,烤出來的食物也更珍惜、更美味。七人以上才能預約窯烤,如此才能讓資源不浪費做最大的利用,雅惠說:「即使兩個人可以負擔七個人的費用,我也不會開窯,窯燒一次要兩個小時,那是浪費。」住宿不提供一次性用品,減少廢棄;房內沒有電視,網路電話收訊也不好,反而讓來訪的一家人多了彼此相處的時間。「平常夏天只要不是假日來都很舒服啊!」雅惠也希望遊客不要假日來人擠人,她也知道台灣人喜歡湊熱鬧,但平日的貢寮才是最舒服的,如果台灣人的旅遊習慣可以改變,好好的住下來兩、三天以上,那就有機會真的多認識當地一些。
你家隔壁的焚化爐會爆炸,你要嗎?
雅惠刻意把「反核」的旗子與「富貴平安」的紅色春聯貼在一起,她說「不反核,哪來富貴平安?」常有客人看到反核旗子主動問起她對核四的看法,她總是用最簡單的比喻解釋給客人聽:「如果你家的垃圾沒人要來收,然後焚化爐要蓋在你家旁邊,焚化爐會爆炸,你要嗎?只要產生的核廢料無法處理,那電就一點也不便宜。核四若有問題就是立即災難性的毀滅,你還要不要呼吸?」雅惠知道台灣危機意識認知普遍不足,不只是貢寮,散播圈300公里,這是全台灣都要面對的課題。核四該續建的原因所有人都知道,只有政府打死不認;核四該停建的理由所有人都知道,只有政府充耳不聞。面對核四停不了也做不好,也許任何反核抗議或遊行有如狗吠火車,但這還是一定要做的,唯有公民意識覺醒壯大,才有對抗公敵的力量。
沙灘上面來了青年幾十萬,我要嗨要搖滾青春又勇敢。
如果大家一起同聲大聲唱,那會是多麼大的能量。
我要大聲的唱,對著你們唱。
我要大聲的唱,對著沙灘唱。
我要大聲的唱,用盡我所有能量。
我們不要核電廠。
──《貢寮你好嗎?》吳志寧
▲坐落在高台上的一間屋,從院子就可以眺望湛藍海面。(張倩綺/攝影)
▲一間屋本是荒廢寮舍,後來慢慢改造成一處清幽民宿,並作為開始認識故鄉環境的基地與傳播站。
▲屋內多數家具擺設來自親手創作,材料多從環境中撿拾回收而來,風格質樸特殊。
▲大廳中從二樓飛瀉而下的樓梯扶手,由回收漂流木搭接構成,是一間屋最搶眼的特色。
▲種子教師培育計畫——大菁藍染課程。
▲阿公阿嬤時代保存種子的智慧。(張倩綺/攝影)
▲無償提供場地舉辦研習課程——新北市在地資源發展促進會。
▲漂流木創作DIY體驗區。
▲ 剩下的小段木材,製作成飯匙大小剛好,手感溫潤。(張倩綺/攝影)
▲ 窯烤披薩,七人以上可預約參與製程。
▲ 邀請客人可親自撿柴、劈柴,付出勞力收集來的資源自然會珍惜使用。(張倩綺/攝影)
▲ 不添加化學染劑的藍染吃色較淡,但成色因布料、溫度、時間而有更多變化。
▲ 海洗步驟:尋找安全海域→用繩索固定好→利用海浪潮汐沖洗浸泡→退潮時趕緊取布,不然會傷害布料→大功告成!大地的彩衣~(陳雅惠/圖片提供)
4789
2015-08-28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5492
2015-08-28
3764
2015-08-28
4263
201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