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無礙協會與三明治工


所行無礙 GREEN綠雜誌2014年10月 Vol.31
855 2015-08-28
關鍵字 :  作品集成

▲離島澎湖的花火節,行無礙的旅遊也沒有缺席。

 

行無礙協會與三明治工


採訪:史蒂芬
圖片提供:三明治工、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

 

若無黑夜恰如其分的襯托,焉能仰望星空的璀璨?這是對「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遇上「三明治工」最好的詮釋了。一個積極協助身心障礙者建立自信的社福機構,一家專為公益發想藝術計畫和設計的公司,兩股熱血的力量,共同擁有著改變社會對弱勢觀感的想法,讓彼此有了趣味又充滿社會意義的交集。

對於身心障礙者,你腦袋閃過什麼念頭?同情?憐憫?辛苦?弱勢?不管是什麼樣的觀念在你腦際中擾動,「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會大聲告訴你,身障者不可憐,更無須任何同情憐憫的目光,只要讓生活無障礙、行動無障礙,就能積極讓身障者走出自我,不需再以住家綁綑住自己,因為,讓身障者產生障礙的,並非不便的身體,而是從來不曾友善過的環境。因此「行無礙」之命名,就是要創造無障礙的環境,畢竟,環境和善了,行動真能創造無礙,就能為身心障礙者建立自信,走出自我。

2004年8月創立的「行無礙」,絲毫沒有許多社福團體訴求的悲情或弱勢,相對地,這是一個充滿正面能量的社福組織。它想照顧的身心障礙對象,不僅是肢體有殘缺的「社會刻板印象下的弱勢」,包括老人、小孩、因臨時受傷行動不變的人,都算是「行動有礙」的範疇,所以提供像是手動輪椅、電動輪椅、助行器、斜坡板的租借,也提供像是關懷訪視、健康促進與調查需求、轉介與媒合資源等個案服務;並辦理無障礙環境講習課程、角色體驗、志工培訓、陪伴支持等項目,更希望社會大眾懂得以「輪椅上的視野」來看待身障者,而非一味的同情而已。

「行無礙」的正向能量,似乎從上述業務看不出端倪,不過若從協會落實友善生活的願景「從旅行中發現自己」,或許你就恍然大悟了。選擇從旅遊出發,是因為旅遊涵蓋了食衣住行育樂等日常元素,其實身障者的需求與興趣,與一般人無異,透過親近大自然帶來的驚喜,等同為這一群人的心開了一扇窗,從旅遊中學會走出戶外,既是敞開自己封閉的內心,其實也能讓更多人看見。

▲ 2013年藝騎暢遊十三行活動。

▲淡水在地無障礙推展。                                          ▲日本石垣島潛水。

關注無障礙設施的友善度,一直是「行無礙」熱心的課題,在協會眼中看來,台灣的無障礙,從旅遊至設施,處處充滿「障礙」。要鼓吹的觀念很多,要奔走的事物很雜,但台灣社福單位多如繁星,該如何讓公部門或社會大眾的目光落在身障者的層面,其實有賴創意行銷的發想,「三明治工」的出現,給了這麼一個契機。

「三明治工」的取名,來自三名志工的諧音,由三位年輕的藝術家謝若琳、李萬鏗及曾韻潔共同組成,發揮跨領域創作專長,巧妙結合藝術、設計與公益,協助公益機構創造社會價值與認同。三明治工成立於2012年,明白點說,就是一家專為社福團體及公司企業提供藝術設計及公益企劃的公司,他們的理念主要有三:用藝術設計做公益,停止販賣可憐,改變社會對弱勢觀感的「開發公益計畫層面」;針對服務對象故事及特色,企劃獨特性藝術設計的「發掘公益特色層面」,以及推出創新計劃及商品、找尋橫向連結可能的「連結社會資源層面」,這三個燃燒社會關懷熱情的年輕人,曾獲得101年度教育部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u-start-文創業首獎。後來透過公益計畫「極速傳說」合作之後,開啟了更多公益創新的交流。希望能以藝術及文創的面向,讓民眾更有機會認識行無礙欲推廣的無礙環境理念。

▲在三明治工與行無礙合作下,透過藝術方式讓更多人了解「行動無礙」的意義。

▲結合餅乾、報紙與公益的COOKIE NEWS,是三明治工的創意發想。


 

 

855 2015-08-28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貢寮守護的先行者 漫漫反核路‧吳文通
貢寮的生活革命
GREEN綠雜誌2013年8月
Vol.24
5710 2015-08-28
從一間屋開始反核
從「了解環境,善用資源」開始
GREEN綠雜誌2013年8月
Vol.24
5019 2015-08-28
在時代理解的距離下善待彼此
緬甸曼德勒動物園與仰光動物園的遊歷省思
GREEN綠雜誌2014年12月
Vol.32
3928 201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