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103
ta台灣建築雜誌 2004年4月 Vol.103
新 聞
青年建築師系列」檔案01—王毅(中國 )
作品檔案399」北京電影學院逸夫影視藝術中心及留學生公寓/王毅建築師
作品檔案400」九寨溝國際大酒店/王毅建築師
作品檔案401」十方蘭庭/十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402」花東縱谷利吉遊客服務中心/中冶環境造形、中冶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403」南投縣和雅國民小學重建工程/莊展華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404」國立東勢高工遷校重建工程/劍橋建築暨規劃事務所
作品檔案405」亞洲文物展展場設計/林義傑建築師事務所
專欄 IHTA5」素材-淺談清水混凝土建築/柯俊成
建築異形檔案」053新高第主義、054眼珠閃爍的建築/李清志
專欄」從王大閎到李承寬/阮慶岳
專欄」工研院77館健身房增建設計規劃競圖首獎/廖偉立
專欄」自「景觀法」之立法談台灣新地方主義之萌芽與發展契機/郭瓊瑩
專題報導」全面參與、機會均等的空間設計
論述」日本Kirishima音樂廳及Orbis多功能演藝廳之音場特性/陳金文
社長的話
社長的話
愛!礙!唉!
國內,依 2003年 6月內政部資料,身心障礙者佔總人口數 3.76%,這個數字尚不包括更多未領有殘障手冊的殘障人士。其實,人一生中至少有1/3的時間是在“行動不便”的狀態下度過的,包括童年期、老年期、生病、災害等。因此,人人都會長久或暫時地成爲行動不便者,也都會是無障礙環境的受惠者。
「一個人的生活環境使用權是最基本的人權,不應該淪為福利設施。」事實上,這也是殘障福利法的基本規定:沒有一個人因為殘障而受到歧視,他應充分享有公共的貨物、服務、設備、權利、居住和所衍生的利益。
令人驚訝的是,殘障福利法自民國69年公布開始實施,迄今已二十餘年,政府推動無障礙環境也曠日持久,甚至編列大筆經費去改善現有建築的無障礙設施,然而到現在為止,身心障礙朋友或者關心這方面的人怎麼看我們的環境呢?「台灣的無障礙環境,其實很有障礙,例如導盲磚,一定會精心設計引導,好讓視障朋友去撞牆﹔又如愛心服務鈴,會剛好設在幾個台階後,好讓輪椅族按不到」(台大社會系助理陳惠萍)。
事實是:環境的障礙絕大部分來自設計者的無知與不負責任,然而,我們這些設計人員卻常認為無障礙環境的設計要求是創作的絆腳石,多半只是為了滿足法規的要求而拿著「一無所知」的無障礙環境設計施工規範「瞎子摸象式」的照抄;甚至對無障礙環境的認知僅止於「設置殘障坡道、殘障廁所、殘障停車位」等標籤式的刻板印象。
事實是:真正理想的無障礙環境是適合每一個人自在無礙地去使用--當然包括殘障人士,設計者不應該為了讓大家看得見無障礙環境而刻意設置「殘障設施」--這種觀念本身就有障礙。
在這樣的理念下,本期籌畫了這樣一個小專題:由長期關注及研究無障礙環境的曾思瑜及林敏哲老師提出他們的觀點,陳淑珍老師也對幾個國內大家耳熟能詳的優秀案例在無障礙設計的不足提出建議。我們的出發點是:希望這些優秀的建築師或設計者能夠更加注意到無障礙設計的精神,讓每一個人都能真正平等地享有他基本的生活環境使用權。
繼上期新闢之「新聞專欄」頗獲好評外,本期亦增加了「青年建築師系列」,一探大陸優秀之青年建築師作品。猶記得約二十年前解嚴之初赴大陸探親遊歷之時,當時除仿古建築外,現代建築幾乎舉不出幾個好作品;曾幾何時,中國經濟突飛猛進,在其踏上世界舞台焦點之際,也是無數世界一流建築師前來一展身手之時,各種主客觀條件的配合下,若干專業紮實、萬中選一的青年建築師也脫穎而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本期介紹的王毅即是其一,他的作品寧靜樸實、文化思想層次豐富,雖有若干手法彷彿依稀某些「大師」的影子,仍可看出其尊重環境的專業態度與內張外斂、層次鮮明的空間品質;不同於本地若干大聲吶喊、強力出頭、展現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表現慾,這種謙遜的態度可能對環境破壞較少,值得我們深思。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熱門首選
HOT
10626
8076
7442
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