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33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5年2月 Vol.233
4766 2015-02-16
關鍵字 : 

封面:CASA_h(阮偉明 攝)


 

編輯室手記

 

新聞

新聞延伸」環保建築大獎及香港建築環保技術的發展/張羽

 

作品檔案1284」SCALETTA(日本)/株式会社ナカヤマアーキテクツ

作品檔案1285」上山回家旅舍/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

作品檔案1286」C15 VILLA/AK堅石設計整合公司、蜻蜓開發有限公司

作品檔案1287」CASA_h/CitiCrafts+大烜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288」懷石「THE HOUSE」/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289」三宅一/林添安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290」Google Mexico(墨西哥)/SPACE

 

評論」看不見的城市的看得見的離開─《雲,及其不明飛行物》勾引的餘緒/黃以曦

 

論述」尋找「回歸者」─ 一種建築評論的方法/胡恒

論述」世界上根本沒有文創─文化空間的公共性是什麼?/鄭衍偉

論述」東台灣的跨領域建築數位化教學(續篇)/陳俊良

 

專欄」削麵機器人/李清志

專欄」N世代設計教學之衝擊與蛻變/郭瓊瑩

藤森照信 對談錄」丹下健三 /藤森照信
 



編輯室手記

 

本期刊出的七件作品,若暫不討論Google Mexico的話,其餘的六件作品,似乎都跟「方塊體」以及「白/灰色」有關。這些關鍵字正是1970年代的建築界爭論的主題,尤其環繞著《Five Architects》這本書,這五位建築師指的是Peter Eisenman、Michael Graves、Charles Gwathmey、John Hejduk以及Richard Meier,後被稱之為「紐約五人組」(New York Five),他們強烈的方塊體建築,延續自1920和1930年代的柯比意建築。這本書來自於1969年Arthur Drexler和Colin Rowe在紐約現代美術館所策劃的一個建築展,目的是迎擊1960年代的粗獷主義,其在美國的代表是Paul Rudolph所設計的耶魯大學藝術與建築館(1963)。而這棟建築在1969年慘遭祝融,傳說是學生縱的火,當時是學生運動最熾烈的時候。接替Paul Rudolph成為耶魯建築系主任的是Charles Moore,他和Romaldo Giurgola、Allan Greenberg、Jaquelin T. Robertson、Robert A. M. Stern被合稱為「灰派五人組」,對抗的正是被稱為「白派」的「紐約五人組」。我初次讀到這段歷史,已在1980年代中期,學生時代從《Five Architects》這本書懵懵懂懂地捕捉到一些皮毛,再加上八卦地看待這些名建築師的這段爭論,建築系生活頓時有趣許多。直到1990年前後在康乃爾念書,老師之一是Colin Rowe,才能用完全不同角度看待這段歷史。當然,這段歷史與本期這六件作品之間並無直接關聯,但形式上的仿似,卻令人不禁想起這段往事。

CitiCrafts設計的CASA_h有著明晰的白色方塊體感,呈現出非常強烈的幾何美,這除了其本身構成成功之外,也得力於它和周圍雜亂建築形成的對比。而其內部空間和外型之間連續性的辯證性操作,除可能與「紐約五人組」有關外,似乎也與近年來日本建築的白色風有關。C15 VILLA雖然在方塊體型構成上,不如CASA_h的嚴謹,但其空間上呈現的流暢感,卻讓我們領略方塊體的可能性,尤其上下動線的安排,是最精彩的地方。林添安的三宅一,可以視為是向灰色的過渡,白色突出的方盒以灰色清水混凝土量體為背景,交雜出一個令人目不暇給的住宅風景,尤其三層和四層以清水混凝土來營造居住房間,是相當成功的。SCALETTA、上山回家旅舍和懷石THE HOUSE則都是灰色的,但這三件作品的灰,卻好像在反應不同的情狀。中山眞琴的SCALETTA是一件非常優秀的作品,將完全不同性質的三個餐廳必須被收納在一個方盒的衝突,處理得非常老練,讓其似嫌保守的外型有了衝撞的生命力。而其灰色,似乎比較多反映的是黑川紀章在後代謝派時期,引用千利休的「利休灰」所談的狀態:灰是所有顏色攪在一起的綜合,把所有顏色的自性都吃掉了,是一個巨獸般可怕的顏色,最適合用在都市裡,而其高達三層樓高的與其整體尺度不相應的奇異狀態,好像都在表達一種無法和諧的衝突。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的上山回家旅舍民宿則完全相反,這裡的灰似乎比較接近「極簡主義」的灰,讓其建築可以粗糙地鑲嵌進荒野般的自然環境,卻又足夠文雅地能和自然環境對比開來。其異常巨大的挑空中庭猶如這個具有雙重性的灰,它能在室內產生室外感,在室外卻又是完整室內的一部分,非常靈巧有趣。而林祺錦的懷石THE HOUSE的灰,則是對台灣房地產刻板操作「崗石城堡」意象的轉化,因而呈現出非常有活力的生命。

文章方面,黃以曦對於顏忠賢在空總圍牆上新創作的評論,非常值得一讀。而胡恒對於評論的新解,讓我們將之歸於「論述」,意思是說這是「關於評論」的論述,已不單純只是一篇建築評論。鄭衍偉對於文創的批判,則似乎說出了很多人對於文創的疑惑。最後,藤森照信專欄本期刊出丹下健三,是不可略過的一篇。藤森是丹下欽點的作史者,也是丹下喪禮上唯一一位代表建築界發言的人,他對丹下的研究不但周延,而且獨到,敬請讀者詳加品嘗。

 

4766 2015-02-16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慈林新館
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7月
Vol.238
20946 2015-07-06
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4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6年1月
Vol.244
12336 2016-01-04
Four Seasons.台大
英屬維京群島商唐宋國際建設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胡永復建築師事務所、協定設計
15752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