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125
TA台灣建築雜誌 2006年2月 Vol.125
新 聞
作品檔案542」台北真理堂全人關懷大樓/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543」圓山窗外/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544」苗栗縣公館鄉衛生所/張薰和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545」辛耘企業新竹廠辦大樓/吳明修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546」震旦21世紀商業辦公大樓/王致毅建築師事務所
專欄 IHTA5」Red House:在William Morris的居所/吳秉聲
專欄」仰天微笑的科學館/李清志
專欄」殞落的記憶-談早年的王大閎/徐明松
專欄」國土美學另類思維/郭瓊瑩
論述」失落於公共的公共藝術/林志銘
特別策劃」國際青年建築師.荷蘭BAR設計團隊
評論」BAR 經驗/理 的思考者/張正瑜
社長的話
社長的話
荷蘭能,我們能不能?
荷蘭,一個面積、人口與台灣相近的歐洲小國,面積41526平方公里,人口約1500萬人──具有歐洲最高的人口密度,24%的面積低於海平面,1/3的面積僅高出海平面1米,卻在世界的經濟、文化、藝術層面有著不可小覷的地位,大型跨國公司如菲力普;重要藝術家如林布蘭特、梵谷、蒙德里安,De Stijl風格派則是荷蘭自成一家而且影響後世發展甚鉅的重要風格流派。
荷蘭沒有資源,建築被視為非常重要的創意產業,整個國家投入,都在培養這些設計上的可能 。荷蘭政府每年補助建築事務所從事設計 研究、規劃、出版,貸款鼓勵年輕建築師創業,並整合公共資源讓他們有機會承接各類型委託案。每年國民住宅競圖案限定四十歲以下者參加,因為沒有階級歧視或流派成見,為荷蘭造就出一群年輕又充滿精力的建築師,認真的執行出為數不少的指標 建築,而這些建築師也在造型、美學、機能之外,提出節省能源、重視生態、都市老舊地區再開發等前衛議題。
荷蘭建築協會NAI(Netherland Architecture Institution)在其中扮演著重要建築推手的角色,它幾乎稱得上是全世界最大的建築資料中心,更像是一座博物館,裡面共有七座展示廳,每年舉辦建築相關展覽多達三十場以上,是一個建築學習和從業人員交流、增加實力的地方,也是人民了解建築、了解都市未來發展的場所,到了今日,建築文化在荷蘭已經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種文化 消費產品,這是政府及專業界共同努力的結果。
二次大戰中全毀的鹿特丹,戰後成為荷蘭『現代建築的實驗場』,雖然重建基本上依循鹿特丹原有的都市紋理而成,然而摩天大樓、玻璃盒子、鉛筆形建築、傾斜的立體方塊屋等,就像是設計師手上的玩具,以各種夢幻造型大剌剌地矗立在街頭,邀請人們進入這些獨特卻實用的工作及居住空間。在此,各式各樣混亂的風格演出設計大展,從機能主義、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現代建築、後現代建築,建築師各自畫著自己的夢想,因而庫哈斯(Rem Koolhaas)稱鹿特丹為「formless city」。
荷蘭建築師在二十世紀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風格派(De Stijl)建築師里特維德(Rietveld)所設計的施羅德住宅(Schroder House)(1924),後來成為現代主義的典例,庫哈斯(Rem Koolhaas)為2000年普立茲建築獎得主,此外,新一代建築師如MVRDV、MECANOO、NOX、UN Studio(Van Berkel & BOS)、Wiel Arets、WEST 8、Koen Van Velsen、DKV、NACO、F.Claus、K.Kaan、R.Meyer、J.Schooten等人及本期介紹的BAR二人組也在國際間嶄露頭角。
因為地理因素,向海爭地成了荷蘭歷史發展中的宿命與挑戰,培育出荷蘭建築師對於土木工程與營建材料的認識。又由於地狹人稠,必須依賴三度空間的高度創意,才能解決複雜的空間需求。荷蘭建築師的獨特之處,在於他追求原創精神,不喜歡複製,不甘於用平凡方法解決問題,把抽象的意念呈現在建築物上,展現出一種獨特的現實 。
值得注意的是,荷蘭的建築設計團隊往往不是一個人開業,而會結合相同或不同領域的數位夥伴一起創業。匯集建築、地景、公共藝術、視覺、媒體等跨界整合,並以跨界形式來處理,使建築具有地景,視覺藝術與媒體的特質。
在政府、學術單位、專業團體三位一體、全力拚建築的情況下,建築創意已成為荷蘭立足歐洲、放眼世界的優勢競爭力;建築師將枯燥乏味的社會、文化、經濟、都市等議題,利用簡單易懂的圖像與拼貼方式,輕鬆的轉化成空間設計概念,形成極具實驗 、顛覆 的空間,貼近當代都會生活的特殊風格,如同好萊塢電影產業般,產生群聚效應,並且轉化成強勢商品,行銷全球。看了荷蘭的例子,我們能夠如此嗎?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熱門首選
HOT
10626
8076
7442
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