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縫合-新竹市文化綠廊環境景觀縫合工程
合寬建築|預景設計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7月 Vol.274
作品檔案1694
綠.縫合-新竹市文化綠廊環境景觀縫合工程
合寬建築|預景設計
新竹 景觀都市主義
本案始於2016年6月,雖然規模僅止於文化中心街區開放空間整建,但因基地位於新竹之森的重要位置,且扮演護城河親水綠廊及經國綠園道間的串連,因此除了將其景觀整治外,更應從景觀都市主義的都市開放空間角度作為切入點,故而提出「綠‧縫合計畫」。(關於本案之背景請參閱2016年9月台灣建築252期景觀都市主義美學)
路徑與城市的可及性
考量到基地位置的重要性,在設計之前應先釐清本案於城市中的定位;首先,作為一個城市之中重要的開放空間,且基地周遭緊臨住宅區,故創造居民的可及性。此外,基地為扇形,鄰接兩條重要線性綠帶以及附近鄰里巷弄,故我們設計了一條可以自由地穿越演藝路到東大路的人行動線;再者,基地上擁有兩座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建築:文化中心及演藝廳,亦應提供市民聚集、交流、休憩的場所;相對於兩個建築量體的實體,我們創造了一個以景觀與環樹包被的景觀虛體,來呼應這兩棟建築物,並創造與東大路的街角廣場連結到竹影城跡的漫遊路徑。
基地的挑戰
基地上的多處廣場,因始於不同時期整建,故在空間串連上擁有許多問題;且因建築物興建得早,並沒有考慮充足的停車空間,造成目前機車亂停的現象;基地土壤長期遭人為踩踏夯實,致使其缺氧成為無效土壤層,加上基地排水不良、土壤不夠肥沃等,皆造成樹木根系無法順利生長,喬木高度不足;年久失修的硬體設施、步道、水池等,也都產生公共安全問題,導致使用率極低。
城市的景觀空間
考量到真實預算及回應上述議題,將一一盤點基地資源,從最關鍵的地方著手改造。首先,將臨路的花台移除,拓寬成為3.5公尺的人行步道,並且修改「竹影城跡」藝術地景,讓出一條路徑連接至文化公園,沿人行道周邊皆設有寬40公分的景觀坐牆,提供市民暫留以及區分動線與景觀;透過植栽的梳理打開東大路的街角廣場。此外,將靠近文化中心一側重新規劃成景觀機車停車場,以利市民使用。而鄰演藝路一側,重新疏理基地上的喬木,改善土壤品質及排水,調整軟硬鋪面比例,配合樹蔭設置座椅,使樹冠下方成為舒適具有遮蔭的街角廣場;最後,針對荷花池區域進行改善,利用口字型配置與動態水景,阻隔來自馬路及停車場的噪音與空氣,重新規劃成為水景廣場,並且透過這個景觀虛體讓都市的活動來填充,並提供了市民停留或者是戶外活動發生的場所,10公分的水池也成為夏日裡孩童的遊戲場,並成為這個開放空間中的景觀節點。(文字:周書賢、柯宜良)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綠.縫合-新竹市文化綠廊環境景觀縫合工程
業 主:新竹市文化局
地 點:新竹市 東區
用 途:文化局週邊開放空間整建
建 築
事 務 所:合寬建築師事務所|預景設計
主 持 人:周書賢、周書寬
參 與 者:劉忻宜、吳曼菱、吳佳容、柯宜良、柯佳妤
監 造:許龍彰、劉忻宜
水 電:岡宏宝新電機冷凍空調技師事務所
景 觀:合寬建築師事務所|預景設計
施 工
水電、景觀:好士達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基地面積:14,000㎡
造 價
景 觀:新台幣21,560,000元
設計時間: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
施工時間:2017年4月至2017年12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18年7月號,Vol.274)
熱門首選
HOT
10623
8072
7440
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