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137
TA台灣建築雜誌 2007年2月 Vol.137
新 聞
作品檔案602」青山鎮一期二區/沈祖海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603」高雄縣阿蓮鄉鄭宅/I2 建築研究室
作品檔案604」台南南瀛天文觀測館(第一、二期)/廖偉立建築師事務所
評論」管變體」的敘事地景:廖偉立的南瀛天文館/羅時瑋
作品檔案605」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新建工程/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606」敦煌書局總部及書庫大樓增建/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專欄」居住,在M的另一個山峰上/柯俊成
專欄」台灣建築海外得獎的喜與悲/張基義
專欄」環保教大教堂/李清志
專欄」值得懷念的一代/徐明松
專欄」走出「公共藝術」走向「全民美育」/郭瓊瑩
專欄」第8章 將宇宙的原理做設計/渡邊邦夫
特別策劃」未來宗教建築的趨勢
歸於沉寂的宗教建築/漢寶德
歐美現代的宗教建築藝術/張基義
日本新宗教建築/李清志
特別策劃」交通新紀元-台灣高鐵
台灣高速鐵路路線及場站之規劃考量/廖慶隆
我國與他國高速鐵路在路線規劃與興建方式上之比較/馮正民
台灣高鐵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與補償—以水雉復育區為例/李偉文
台灣高速鐵路開發對文化遺址之影響/編輯部
台灣高鐵一定是做對了什麼/林芳慧
高鐵,台灣房市的新未來?/蘇玉珠
社長的話
社長的話
改變台灣國土空間的高鐵?
台灣的高鐵從民國79年籌備處開始、到87年BOT簽約、興建,96年1月通車,正式擔負起西部走廊區域間的聯結運輸功能,但由於當年高鐵定線時之種種因素,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及終點的高雄站,都離開原來的市中心有一段距離。如此一來,其優點是讓高鐵的「外溢」與帶動效果更廣、可規畫的空間更大;缺點則是因與市區有距離,可能降低民眾搭乘高鐵意願,讓高鐵的運輸效益降低。
其實迎接高鐵世紀,更值得重視的是高鐵帶來的空間革命與區域重整效果,交通建設的興闢不僅具有改變區域結構的潛力,同時亦是引導區域發展的先驅,間接促使人力、資源的積極開發和利用,從而對都市、區域的發展型態產生直接的影響。從地方發展、人口匯流的要件來看,地區的發展好壞,最關鍵的因素在核心產業引入就業人口、帶來消費能力、產生聚客效應後,才開始帶動地區的商業乃至房地產等服務業發展,最後架構出一個完整的區域經濟體系。高鐵是以「擴散效應」發酵,釋放政經、文化資源乃至人口,由高度集中的都會擴散到其餘地方,達到城鄉、區域均衡發展的目標;還是以「吸管效應」發功,藉著高鐵便利的交通,把所有資源與人口進一步吸入都會中,讓城鄉失衡更鉅;其結果端賴政府政策規畫的引導與落實,這對台灣長期的政經與社會發展有深遠的影響。以國外例子來看,日本新幹線高鐵造就了東京及大阪兩大都市人口更集中,法國與德國則是相反,高鐵使得人口及經濟從大都市向外分散,造就了新興區域的經濟復甦。我們如何才能不重蹈日本覆轍,而達到德法高鐵的效果呢?
政府對高鐵站區的規畫,雖早已選擇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五大站區,但高鐵的站區都是在都市郊外,它的都市發展能量本來就很弱,交通系統也未完成,且台灣住宅用地明顯呈現供給過剩的情形,所以未來這五個站區能不能發展,還得看當地的基礎產業究竟有沒有吸引力,而引進產業的成敗,政府的規畫與政策影響最鉅,若不能結合住宅、土地使用政策,引進相應的核心產業,並將幾個短距的站區做為地方住宅發展的核心,即使高鐵站區的房地產案炒作得再兇,價格飆得再高,恐怕終究是鏡花水月一場。
以目前政府對高鐵站區的規畫、乃至整個國土計畫與區域計畫的執行來看,我們擔心屆時吸管效應會蓋過擴散效應;發展高速鐵路不能光靠鐵路軌道和車站,就期望促進區域發展,高鐵效益是否能成為提升台灣整體社會發展、拉近城鄉差距、平衡區域發展的契機與關鍵,不僅在政府的一念之間,更在政府的執行力。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熱門首選
HOT
10626
8076
7442
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