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00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2年5月 Vol.200
編輯室手記
新聞
新聞延伸」台北市建築師公會改選風波特別報導/王俊雄│李滄涵│陸金雄
2012│6×2建築系學生畢業設計紙上展覽召集人與策展人宣言/吳光庭│王增榮│林聖峰│郭文亮│黃聲遠│漆志剛│龔書章
編輯顧問200期建言/王維仁│吳光庭│宋立文│李清志│林芳慧│徐明松│陳珍誠│曾成德│褚瑞基│蔡元良│龔書章
特別企劃」21世紀新生建築師─第一個十年
[論述] 告別年代的英雄維度/王俊雄
[作品1016] 三羽建材南崁概念店/無有建築設計 WOOYO ARCHI
[作品1017] 生活的藝術瑜珈小木屋(中國)/得體建築/上海翁獅建築設計事務所
[作品1018] 武漢光谷生物城展示中心(中國)/這方建築師事務所 Zephyr (US) Architects P.C.
[作品1019] 嘉義商旅/空間種子設計+陳順惠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1020] 華山觀止 虫二行館/楓川秀雅建築室內研究室+次方論意識建築創作室
[作品1021] 星巴克內湖民權門市/翁鵬傑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1022] Twin House/禾磊建築/禾磊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張漢維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1023] 嘉義蔡公館/蘇杰鳴建築師事務所/SOE ARCHITECTS & ASSOCIATES
[作品1024] 新竹橫山黃宅/黃介二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1025] 宜蘭縣政中心林宅/常式建築師事務所(oasistudio)
[評論] 模糊的樣貌與風景─我看台灣新生代的年輕建築師/劉崇聖
特別企劃」台灣現代建築20+
[論述] 想像的現代性?─二十世紀的台灣建築/郭肇立
[台灣現代建築35件]
彰化南瑤宮│理學堂大書院│台北賓館│大稻埕街屋群│台北州廳│台大醫院舊大樓│台北專賣局│台灣總督府│建功神社│台南末廣町街屋與林百貨大樓│勸業銀行舊廈│基隆港合同廳舍│台北鐵道工廠│台北公會堂│台北電話局│橋仔頭糖廠│東海大學早期校舍│台北大同教巴哈伊中心│中興新村宿舍及生活群區│南海南園科學館│台南後壁菁寮聖十字架堂│公東高工聖堂大樓│台灣大學第一學生活動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校園建築群│路思義教堂│高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南機場國宅第一期│台灣大學農業陳列館│虹廬│台北聖心女子大學│新淡水高爾夫球場俱樂部│民生社區│國父紀念館│救國團洛韶山莊│宏國大樓
[座談會] 台灣現代建築20+座談會/黃俊銘×李乾朗×王增榮×王俊雄×吳光庭×王惠君×徐明松×郭文亮
編輯室手記
本期為《台灣建築雜誌》第200期,內容上,本刊特別製作了以「新」與「舊」兩相參照的特別企劃,企圖讓這兩者產生對話,或循著歷史軌跡,尋出新的想像脈絡。首先在邁入二十一世紀的十年後,我們挑選了十位年輕建築師的十件作品,製作名為「21世紀新生建築師─第一個十年」特別企劃。這十人的共通之處,即是皆在1990年代於台灣接受基礎建築教育,隨後或有前往歐美研習建築,或有繼續於台灣的建築研究所進修學習。學成之後,大多選擇於台灣在地事務所從業,並於2000年後自行創設個人事務所。這十人的建築知識養成背景與建築從業的經歷,可說是扎扎實實地來自台灣在地養分,呈現在本期十件作品當中,無論是其形式、美學或建築論述,可以看見他們以一種更貼近在地生活的角度,去實踐對於建築的想望。而在劉崇聖的〈模糊的樣貌與風景─我看台灣新生代的年輕建築師〉一文中,更以其同樣屬於這個世代的建築師觀點,為我們深入探討關於這個世代的建築人與現實衝撞後的無奈與執業困境。但在看似四面楚歌的現實執業環境裡,這十位年輕建築師以各自的一套生存方式,努力地維持對於建築的熱度與抱負,並尋找機會持續地衝撞,或許這就是「年輕」的特質吧!我們實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
另一特別企劃「台灣現代建築20+」。所謂現代建築是西歐建築發展因其社會與文化進展之下,對於傳統建築所產生反動。但在全球同質化與資本主義滲透之下,台灣的現代化卻非由社會內而外的自發性形成。在台灣,這些藉助多重外力與複雜時空背景下被建造出的建築,尋求確認身分的方式這個議題,逐漸受到重視與討論之時,由本刊與台灣現代建築學會所共同企劃辦理的「台灣現代建築20+」活動,在學者專家進行多次座談與討論後,以建築物之時代意涵、建築樣式、構造工法等面向衡量,首波選出三十五件具代表台灣現代性之建築為基礎,企圖以這樣的基礎建立起屬於台灣的「現代建築紀錄」。而這個動作的必要性,在郭肇立〈想像的現代性?─二十世紀的台灣建築〉一文裡便明確指出,「我們需要重新檢視二十世紀的台灣現代建築,希望藉由此專輯整理出來的作品,探討其建築思惟與現代性的關係。」
建築是各種活動的載體,在土地空間使用密度極高的都是台灣,人造建築物體對我們的視覺上帶來了巨大量體感與存在感。如此貼近人群的建築,其實是我們生活習慣與文化內涵的結晶體,放大來看,可以分析出一個時代的意涵、美學意識、社會與政治狀態、經濟型態等各種光譜,因此探討建築的層面與角度,往往是既廣且深,不易立即產生定論。而建築也隨著這些背景的相互照映,不斷地變化和演變。《台灣建築雜誌》從1995年創刊至今,報導作品已在今年三月號圖破了千件,對於自許為台灣建築發展的紀錄者而言,我們一路與台灣建築的發展同步在書寫歷史,雖因大時代背景的影響之下路途不平順,卻也堅定腳步。我們廣納各種建築類型於本刊的報導之中,更不忘提供學生展現其設計的舞台,在即將邁入下一個里程的同時,除自勉以更精準的報導角度與編輯詮釋來介紹台灣建築作品案例之外,我們也將逐步提高國外建築作品之報導篇幅以作交流和參照,並企圖建立起建築評論之平台的廣度與厚度,以作為台灣建築論述發展的基石。我們同時感謝各編輯顧問提出了他們對於《台灣建築雜誌》的建議與感言,這都將是我們往後在編輯上的方針與動力。
《台灣建築》200期,讓大家繼續給予支持與批評!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熱門首選
HOT
10626
8077
7442
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