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199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2年4月 Vol.199
3986 2015-05-11
關鍵字 : 

封面繪圖:林洲民(淡江大學自強館)



編輯室手記


新聞

2012︱6×2建築系學生畢業設計紙上展覽─徵件活動開始


作品檔案1004」2011-12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 台北展展館-日常培力/龔書章、曾瑋

作品檔案1005」2011-12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 亞洲都繪展-村落.廢墟.違章/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作品檔案1006」淡江大學自強館館舍整建/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仲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作品檔案1007」台中大墩國民小學/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008」台中大墩國民中學/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009」台南永仁完全中學/林東憲+劉木賢+徐岩奇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010」高雄紅毛港小學/劉木賢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011」屏東高樹國中教學大樓/葉世宗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012」台東嘉蘭國小多功能學習中心暨教師宿舍重建工程/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大尺設計工程(股)公司

作品檔案1013」鑫輝澹然/林淵源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014」仰沐別墅/冶鑄建築+設計事務所

作品檔案1015」仰沐行館/冶鑄建築+設計事務所

評論」「住宅」的生活性與物質性 評「仰沐行館與別墅」/曾光宗

 

書介」從「創新氛圍」到「氛圍創意」 From “Innovative Milieu” to “Milieu Creativity” /羅時瑋

影評」從《跑酷.我的城市嬉遊記》談起/黃以曦

評論」建築荒謬 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談協審建築師/商滄玉

 

論述」地平線上的反思 世界設計博覽會中原大學展場設計/陳宇進、蔣雅君

台灣地域主義建築論壇」半畝塘的節氣建築/江文淵+何傳新×郭文亮×邱文傑×羅時瑋×郭肇立×劉國滄×廖偉立×黃聲遠×陳永興×王俊雄×林盛豐

 

專欄」台灣建築前輩的青澀歲月 記「從台灣省立工學院到成功大學的建築學生作品展(1944-1963)」/傅朝卿

專欄」改革?先從自己開始/徐岩奇

台灣的地方」東風吹水日銜山,落花狼藉酒闌珊 記桃園縣埤圳景觀/陳其澎

 


編輯室手記


教育的目的在傳遞人類文明,而學校教育又是兒童至青年階段學習知識、技能和社會規範最有系統的一套體制。隨著社會結構轉變和科技的快速進展,舊的知識體系在無法因應新時代時,教育的內容與受教育的方式勢必得進行調整。如何對應新的教學內容與方式,來塑造更適宜的校園環境是社會重要課題。

本期介紹七件校園建築。作品包括小學、中學和大學,有新建、整建和偏遠地區重建之學校。在林洲民的「淡江大學自強館」中,將一棟老舊宿舍改造且帶入節能概念,使其兼具教學與辦公功能空間;其富有表情的建築立面,更替具有歷史年代感的校園氛圍注入新的氣象。姜樂靜的「台中大墩國小」與「台中大墩國中」則位於台中新開發地區,這兩件作品雖為獨立兩校,在設計發展上卻相互連貫,企圖對於學校建築就該是方正量體的既定印象進行擾動,改以滑順及曲線的建築變化,營造多處的小天地空間,讓學習與遊戲不再只能發生在教室內,更可在校園裡的任何角落。徐岩奇的「台南永仁完全中學」透過建築空間有機的配置手法與強調色彩的運用,讓偌大的校園空間有更積極的使用與合作交流。劉木賢的「高雄紅毛港小學」則企圖反應歷經學校遷校的特殊歷史背景,新校園如何能繼續保有紅毛港歷史記憶,是設計上一項重要課題。葉世宗的「屏東高樹國中教學大樓」,建築配置積極與基地環境配合,以建築作為自然與校園的界面。郭旭原的「台東嘉蘭國小多功能學習中心暨教師宿舍」為2009年因遭莫拉克風災毀壞的重建校舍。融合基地自然環境與部落傳統元素,加上部落居民與設計專業人員的投入,雖規劃不大,但在資源相較是匱乏的偏遠山區部落裡,卻是當地居民與孩童重要的學習活動場所。儘管這七件作品的基地條件與建築目的各不相同,但想為使用者創造更多可快樂學習智識場所的企圖和使命感,卻是相同。不過,若回應到目前難以取得共識的教育改革,這些校園建築設計是否革新力足夠,還是僅淪為另一種逐漸僵硬的設計思考和模式,尚待我們關注與思索。

其他作品則有第三屆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代表台灣參展的兩件作品─龔書章、曾瑋的「台北展展館」與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的「亞洲都繪展」。透過參展方式,藉由台北城市各種歷史與生活空間向度,和香港、深圳兩城市進行對話。住宅作品則為林淵源的「鑫輝澹然」與禹連泉的「仰沐別墅」、「仰沐行館」三件集合住宅。這三件住宅以材料呈顯低調洗練的質感,空間配置上企圖塑造一種生活的情境與對生活新的想像。在曾光宗的〈「住宅」的生活性與物質性〉一文中,為我們探究和剖析住宅發展與人類生活型態、社會價值和經濟活動相互影響之下所產生的變化。居住空間雖為民眾的「家」事,但主導權卻往往淪入建商的手裡。如何找尋居住空間的本質與秉持設計專業者的設計精準度和適當詮釋,仍是我們不該停歇思考的問題。

本期文章有羅時瑋為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發行的第三本建築作品集所寫的書介〈從「創新氛圍」到「氛圍創意」〉一文,經由事務所經年累月完成的多項作品,帶出羅時瑋對於潘冀的建築設計理念的觀察與歸納。再者,我們更首度嘗試於本刊刊登電影評論〈從『跑酷‧我的城市嬉遊記』談起〉。建築總有設定使用對象,但你我可曾了解對於極限運動者而言,他們眼裡的建築會是多麼地不同?專業影評人黃以曦以期觀點為讀者提供觀看此紀錄片的另向視野,或許能帶來更多對於「建築」的想像和刺激。商滄玉的〈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談協審建築師〉則直指目前審議制度的不合理現象,值得正視。陳宇進與蔣雅君的〈地平線上的反思〉則以去年世界設計博覽會中原大學的展場設計提出了一個觀看、體驗與存在於這個土地上的不同面向。台灣地域主義建築論壇此次帶來〈半畝塘的節氣建築〉,由建築師的親述發表與多位學者專家的評論,為半畝塘的建築哲學理念下了一個暫時性的註解,如何在自然環境與人造建築間取得平衡和融合,相信不僅是半畝塘,更是這個時代下皆需關注的議題。

最後,台灣的地方,陳其澎這次帶來桃園縣埤圳的景觀美景─〈東風吹水日銜山,落花狼藉酒闌珊〉一文,讓我們了解水圳埤塘因經濟結構的轉變,從喪失水圳功能到重新被賦予新意義的再現風華之過程。

 

3986 2015-05-11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慈林新館
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7月
Vol.238
20186 2015-07-06
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4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6年1月
Vol.244
11887 2016-01-04
Four Seasons.台大
英屬維京群島商唐宋國際建設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胡永復建築師事務所、協定設計
15213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