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139
TA台灣建築雜誌 2007年4月 Vol.139
新 聞
宣言」 6×2=18搞設計:2007畢業設計紙上展覽/王俊雄│王增榮│林芳慧│林聖峰│呂理煌│黃聲遠│龔書章
作品檔案612」松間照/施進宗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613」文心隱士林/十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614」WW House/CitiCrafts / 建築作坊
作品檔案615」交通大學交映樓/羅興華建築師事務所
專欄」圍牆與權力/黃恩宇
專欄」回首台灣的社區建築軌跡/曾旭正
專欄」小廟易開罐/李清志
專欄」跟煮熟、沾醬的時代說再見/徐明松
專欄」風景建築的古典美學/郭瓊瑩
評論」歐洲最大的景觀工地—2010年德國國際建築展「律動的大地」/李鎨翰
特別策劃」開啟新門戶.行駛新未來-臺北車站特定專用區
中央車站與中央公園整體規劃設計案/境群國際規劃設計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臺北車站特定專用區規劃設計/槙總合計畫事務所+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臺北車站特定專用區交九BOT開發案/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
臺北車站特定專用區文化資產保存與研究/黃俊銘
社長的話
啟動區域再發展之鑰
「每個車站和它前面的那一條街,告訴我們那個城市心臟跳動的速度。」
—英國R.Hommer
臺灣各都市火車站地區,長久成為人們進出該都市之樞紐與大門,始終是該都市經濟活力最強之地區,然而人車之高度密集與公共空間缺乏規劃、經營,使得許多火車站地區反而成為市容與生活品質十分惡劣的地方。
高速鐵路通車後,高鐵的新站勢必會取代部份臺鐵的火車運輸功能,為因應此衝擊,現有火車站勢必轉型為區域性運輸系統,並改變傳統的車站屬性,讓車站不只是運輸的轉運點,而是成為地區休閒、觀光及資訊的複合式車站;相對地,車站周邊的商店,也應有整體性文化設施的規劃,融入地方色彩,加強站體的特色,形塑屬於車站的特殊文化商圈風格。更積極的作法是同時利用大規模的複合都市開發手段,進行城市空間改造,奠定城市永續發展的基石。
臺北車站作為首都出入門戶交通及轉運樞紐,也是全臺唯一集臺鐵、高鐵、捷運淡水線、板南線、及機場捷運的五鐵共構交通要塞,又是城際長途巴士轉運中心,形成國家最便捷、最重要的國際門戶,然而它也有跟其他車站一樣的問題:交通系統過度集中,造成人車動線不佳、道路品質低落,因此,車站地區的人車交流問題自然成為必須解決的首要議題。另外,臺北市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及人文資源,為彰顯臺北獨有的都市性格,車站是自然與人文脈絡中多樣文化內涵及人本精神引入的最佳場所,在規劃車站特定區時,我們很高興見到規劃單位提出「交流臺北」、「文化臺北」、「生態臺北」三大議題,若此目標能落實達成,這個更新案將可啟動整個車站特定區北側舊市區都市之再造,使西區重拾其動力與魅力,屆時臺北市軸線翻轉不再是口號,臺北也更朝健康永續的城市願景邁一大步。
「一座城市應該建設得能夠給它的市民安全感和幸福感。」
—西特引用亞里斯多德
本期特別策劃-臺北車站特定區之報導,藉由中央車站區整體規劃、車站設計、交九區BOT開發案及特定區文化資產保存的相關研究等諸多面向切入介紹,希望這個更新再造案成為車站地區更新的示範,達到拋磚引玉的功效,讓車站不再是一個令你匆匆逃離、喧囂不堪的混亂之地,也不是冰冷無味的往來場景,而是值得被探訪的城市節點、大家情感記憶維繫之地,使火車站成為城市出入的重要門戶,同時也具有國際水準及地方文化特色,進而帶動整個都市之更新與再造。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熱門首選
HOT
10393
7841
7300
9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