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居住可能|2019台南建築三年展 Vol.281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9年2月 Vol.281
8470 2019-01-28
關鍵字 : 

封面/棠下「握手樓」© Liky Photos


 

編輯室手記

新聞

書介」建築的變與不變—從服務創造、驅動創新到典範轉型/龔書章

2019台南建築三年展

論述」新摩登 Le Moderne Nouveau:邁向建築抒情年代/謝宗哲

台南市當代近現代美術館/聯鋼營造、坂茂建築設計、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合度之家—台南大同林宅/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
Double One/許錦榮建築師事務所
心地居/元根建築工坊
竹溪寺書院、山門新建工程/群甡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生命之丘/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都市山葵建築設計工作室
灣裡,溫度/衍寬建築師事務所
台南榮民之家/劉木賢建築師事務所
台南市第六救災救護大隊辦公廳舍/樸木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論述」好的未來-孤寂卻常熱鬧的台南城市與建築/丁榮生

論述」台南建築今昔考/魚夫


未來的居住可能

論述」城市社會結構與生活方式改變了!/陳聰亨、許義明、鍾九如
   
對談」城市住宅的居住需求與趨勢/許義明×陳聰亨×張裕能×吳武易×杜康生×彭揚凱×楊詩弘×曾光宗×黃長美

論述」昔の家 今の家:當代城市多元發展趨勢/黃淑娟

論述」高齡友善城市的高齡者住宅之環境體系/陳政雄

論述」青老共築-都市命運共同體打造生活理想宅/吳彥霖

論述」智慧建築/黃建瑋

對談」談當今住宅規劃設計的困境、問題和解決途徑/許義明×鍾九如×陳聰亨×王俊傑×金以容×楊岳虎

作品檔案1754」Apartment House in Tokyo/TAKAHASHI IPPEI OFFICE

作品檔案1755」八社新「劇目」-棠下握手樓/源計劃建築師事務所 O-office Architects

作品論述」合作住宅:一個面對未來趨勢的居住可能/詹竣傑×彭揚凱

作品檔案1756」新青年公社/META-Project

作品檔案1757」Double One/許錦榮建築師事務所

特約編輯」凌波揚  Estuary/張景堯建築師事務所

特約編輯」洗鍊建築表層下所蘊涵的古典況味/謝宗哲

 

        


 

誰來滿足我們居住需求的改變?

社會趨勢在轉變,人類歷史進到工業4.0的時代,居住行為已有翻轉性的轉變:平面液晶電視改變了客廳的寬度、手機的重度依賴讓沙發與茶几的地位變得尷尬,外食的普遍已經可以解放廚房……。根據國發會的預估,三年後出生率和死亡率將達到死亡交叉,之後人口會逐年自然減少,面對這個高齡化、少子化、單身化的社會中,各種多元與差異化的需求還是傳統三房兩廳的住宅平面可以滿足的嗎?還是分眾化的結果可能創造出新的需求,例如符合熟齡需求的優質第三人生住宅、或是青銀共居、老少共生的住宅需求?甚或是空間自決、自力興建的合作住宅?


在城市成為全球人類主要的居住空間後,自然離人愈來愈遠,然而發展到現在,人與自然及城市的關係也在產生轉變,對自然的渴望和科技的精進,讓自然與人的關係更友善、更親密,於是陽台可以種大樹,建築立體綠化、垂直森林也讓城市更「綠」,人似乎仍然可以回到自然的懷抱。
聯合國《IPCC全球升溫1.5ºC 特別報告》指出:全球升溫需限制在1.5 ºC,否則,到2040年足以毀滅人類的氣候大危機就會上演……屆時可能就是世界末日,因此面對資源及能源匱乏的當下,如何節能減碳已是刻不容緩的問題,而如何避免製造垃圾的線性經濟發展,讓資源能夠自給自足的循環經濟也成為新的顯學。


電腦科技的進步一日千里,從個人電腦、到網路、到人工智慧,智慧住宅讓人居住更省力、更舒適,更照顧到高齡者的健康、安全;透過感測數據及AI可更聰明地了解並符合人的需求;科技讓在宅工作更容易(職住合一的住宅也應有市場需求了);甚至因為3D列印的技術發展,也促成了像WikiHouse這種開放式的建造系統,免費分享建造房屋所需的材料、零件、工具等,讓人用3D列印出來,即可輕易使用製作建造房舍。


我們面對變動的未來,不變的解決對策就是保持彈性,中國清華大學有一個叫做CSC的聯合學術研究機構,用了三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個CSC實驗宅,引入人工智慧,感知人的偏好,透過場景測算提供居住者更舒適、更健康的溫溼度、空氣品質與居住體驗,這是基本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利用模數化的概念製造一個「通用底盤」,將未來空間變動與升級改裝更為簡單,也避免二次裝修可能造成的污染與結構破壞,對未來有更好的適應性。


未來的生活會是怎樣一個面貌?日本2013年有一個「House Vision」的展覽,邀請有名的建築師和產業界合作,提出未來可能的生活樣式提案,將他們實體化出來,因為相當成功,2016年又舉辦了一次。2015年忠泰基金會也有策劃一個「Home 2025」,仿效日本的這個展覽,探索未來的居住型態與環境,但因為產業基礎不夠紮實、表達太過裝置化而沒有引起很大的迴響。2018年9月中國也有一個「House Vision Beijing」的1:1實體未來生活大展,從中探討未來家居可能碰到的能源危機、情感危機、隱私分配、空間摺疊等問題。此外,IKEA的Space10未來生活實驗室調查了150國7000多人有關共用廚房、工作室、智慧電器、自駕車、兒童託管等項目,發現因為房價居高不下,愈來愈難找到真正符合需求又負擔的起的房子,加上都市碎化、網路社交使人彷彿城市中的遊牧族,在現實生活中更加孤單,甚至英國首相梅伊任命體育和公民社會部長為「孤獨部長」,正式向孤獨挑戰;種種因素使得共居(co-living)其實愈來愈受歡迎,人們願意與不同背景與年齡的人共居,並分享公共設施、花園、工作室、網路。當然這項調查還是以單身及沒有孩子的夫妻佔多數,但也為IKEA規劃未來的家居生活提供了想像。在台灣,我們真的很需要學術機構、產業界、實務界一起合作,為我們的未來擘劃一些發展的藍圖;例如材料工法的創新、預鑄工法的精進、軟水泥、自我癒合的水泥之發展,或是一些折疊家具所創造出來的空間等,都是立即快速改變我們生活的X因子。


未來的變動只會愈來愈快,掌握我們居住環境的建商卻只會走在浪潮的末端,小心的打著安全牌,其實先驅者不見得都是烈士,掌握先機可能是避免紅海廝殺的最佳手段,期待建築專業者都能夠發掘問題、回應時代的挑戰、滿足我們居住需求的改變,做出最佳的在地實踐!

 

因應居住需求的改變,本期特別邀約一直專注於住宅建築的上圓建築師事務所作為特約主編,接獲此項任務後,上圓的三位建築師—陳聰亨、許義明、鍾九如即開始動員並舉行每週一次的密集討論會議,策劃相關方向、課題、邀約,在兩次的座談中,與會者也多有類似的看法:住宅市場為了銷售,除了在建材、設備、坪數、公共設施的提升或精緻化之外,是否有更為突破的產品,來跟上社會結構變遷的腳步?
此外,一月號的「建築師公會」主題,我們呼籲建築師公會在社會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延續此一議題,本期刊出台南市建築師公會主辦的「2019台南建築三年展」,除了專業上探索屬於21世紀的台南新現代性建築之目標外,我們更期盼這項展覽持續推動,成為專業走入群眾的橋梁,以提升大眾的建築美學素養。

 

總監 黃長美

8470 2019-01-28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慈林新館
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7月
Vol.238
21059 2015-07-06
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4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6年1月
Vol.244
12373 2016-01-04
Four Seasons.台大
英屬維京群島商唐宋國際建設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胡永復建築師事務所、協定設計
15856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