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197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2年2月 Vol.197
封面繪圖:葉熾仁(警衛亭)
編輯室手記
新聞
論述」住宅的建築煉金術/王俊雄
作品檔案987」安平吳宅/汪文琦+陳恥德
作品檔案988」台北張宅/何侯設計有限公司
作品檔案989」鐵道屋/i2建築研究室
作品檔案990」私.莊園/陳天助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991」屏東林公館/葉世宗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992」L HOUSE/孫立和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993」ALPES HOUSE(墨西哥)/Garduño Arquitectos
作品檔案994」椰林食堂/葉熾仁
作品檔案995」警衛亭/葉熾仁
評論」構築.空間.生活/黃冠智
專輯」浪漫的真實:戰後蘭陽建築展
[作品檔案996] 浪漫的真實:戰後蘭陽建築展展場/王增榮
[論述] 浪漫的真實:戰後蘭陽地區建築的發展/王增榮、王俊雄
[論述] 推動宜蘭經驗的四個策略/林盛豐
[論述] 「冬山河」.現象/林靜娟
[論述] 宜蘭建築六論:現代與地域性的無間道/王維仁
書介」誰的東亞城市? 從郭恩慈的《東亞城市空間生產:探索東京、上海、香港的城市文化》談起/黃宗儀、賴彥甫
台灣地域主義建築論壇」台灣當代建築論壇創辦緣起/林盛豐
台灣地域主義建築論壇」張清華與九典的「在地」建築/張清華+林盛豐×羅時瑋×王俊雄×黃聲遠×廖偉立×郭文亮×郭肇立
論述」新都市生活觀/張樞
專欄」台灣的建築新世代,準備接棒吧!/傅朝卿
專欄」他山之石─美國建築師公會AIA/洪育成
台灣的地方」柑仔店的美麗與哀愁/陳其澎
編輯室手記
在土地過度開發與人口不斷往大都市移動之後,住宅在身不由己的規格化、商品化行銷之下,喪失了與真實生活之間的相應。家,是給人安居的。住宅,該是友情、親情發生的場所,是人性與空間關係的集大成。
為了回歸這關係,本期為讀者帶來了九件「小」住宅作品。首先是兩件室內作品,汪文琦與陳恥德的「安平吳宅」與何侯的「台北張宅」,兩者於空間、材料和家具皆展現其內斂、沉穩的質感。徐純一的「鐵道屋」與陳天助的「私‧莊園」,前者基地因鄰近省道與鐵路幹線,交通流量大的影響之下,帶出了安全與環境品質問題;而後者基地則被四周圍茶園與自然景色所包圍,一都市一鄉村,卻都看得見建築師在面對所處環境時,如何將劣勢轉為設計的靈感,結合業主對於住宅空間的需要,利用在地材料建造符合當地建築特色的居住空間。葉世宗的「屏東林公館」則可再與陳天助的「私‧莊園」兩相參照,同樣期能借景自然、融入在環境,並以傳統台灣民居─合院的觀念,進行轉化與配置空間,塑造一種居住的向心力。台灣建築師孫立和的「L HOUSE」與墨西哥建築師Juan Garduño的「ALPES HOUSE」兩案基地,因處於緩坡而存有地形落差,為符合業主實際生活所需,量身訂製地配置出各空間機能,打造出獨一無二的住宅建築。最後是後山建築人─葉熾仁的兩件作品:「警衛亭」與「椰林食堂」。本刊於2011年三月號曾首度介紹葉熾仁的五件作品,而警衛亭(2004年設計)與椰林食堂(完工於2009年)則一為早期的作品、一為最近的作品,不過卻可看出葉熾仁一路貫徹的設計思惟:建築空間與環境的對話、構築工法的不斷發想與運用、就地取材的建造。在這地景式的建築裡,最可貴的價值則是在充滿了生活的軌跡這點上。葉熾仁曾說:「一座小房子也可以有它自己的宇宙觀!」,經由這兩案,我們更看見了他的生活態度。黃冠智〈構築‧空間‧生活〉一文以構築和材料為評論的角度,更加詳盡的剖析介紹,提供我們不同的觀點去探索建築、詢問住宅本質。
本期亦企劃專輯「浪漫的真實:戰後蘭陽建築展」。專輯中,首先介紹王增榮規劃設計的展場。接著四篇論述,分別有策展人王增榮與王俊雄帶來的關於戰後蘭陽建築展的策展理念;林盛豐憑其多年擔任宜蘭縣政府縣政顧問,在〈推動宜蘭經驗的四個策略〉一文裡,由政策面探討今日被蔚為推崇的宜蘭經驗之所以能形成的要素;林靜娟〈「冬山河」‧現象〉則由民間傳說與神話,娓娓道出屬於蘭陽地區特有的土地面貌與氣候景觀,讓我們看到那柔美又富有靈性的人文風情;王維仁的〈宜蘭建築六論〉則拉高視野由全世界近代建築發展的歷程,來看宜蘭建築的演進,提出「現代與地域性」、「外來或本土」、「地形與地景」、「材料與建構」等層面以探討宜蘭建築的無間道。戰後蘭陽建築展是台灣首度以一個地方為對象來策劃的建築展覽,兩位策展人提出的論點,透過三十二件作品置放於同一時空之下,讓我們閱讀到另一種書寫建築歷史的方式。宜蘭不再是後山、浪漫也能成為真實,頗值讀者們細細思索與到現場看展。
不同的觀看方式可以帶出新的刺激與對話。本期中本刊特別邀請台大地理系黃宗儀教授為我們介紹《空間生產‧東亞城市》一書。在其文〈誰的東亞城市?〉中,黃宗儀為讀者提示了如何觀看全球化與東亞城市發展之角度。台灣的地域主義建築論壇專欄,這次則由張清華建築師發表九典於設計綠建築與在地建築之經驗,並有多位專家學者提出期評論。屬於台灣的地域建築與形式的探詢仍在初期發展階段,需要更多關心這塊土地的民眾關注與支持。張樞的〈新都市生活觀〉則是藉老屋改造大作戰這項透過改造四、五層樓老舊公寓的維修整建,所提出的觀察與論點,並經由介紹十件設計案例,為我們提出更多關於住宅空間的想像與可能。
最後,台灣的地方專欄,陳其澎這次為我們帶來懷舊的氛圍。〈柑仔店的美麗與哀愁〉所描述的正式因經濟結構變化,於城市中逐漸被人淡忘的柑仔店。這個場所裝承了各式各樣的情感與記憶,透過陳其澎多年的探訪與紀錄,讓我們再度找回了這遺失的美好。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熱門首選
HOT
10393
7841
7300
9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