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195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1年12月 Vol.195
4172 2015-05-11
關鍵字 : 

封面繪圖:郭中端(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八田技師故居修復)



編輯室手記


新聞

新聞延伸」OMA─不只是唯恐天下不亂/楊思勤


作品檔案968」The Vertical Village 垂直村落展/MVRDV

評論」Party之後,還剩下什麼? Vertical Village垂直村落在中山創意基地URS21/吳聲明


作品檔案969」數位迪化設計展/陳珍誠+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

作品檔案970」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廣場地景設計/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

作品檔案971」蘭陽女中通學廣場/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972」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八田技師故居修復/中冶環境造形顧問有限公司

論述」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八田技師故居群修復再利用/郭中端


作品檔案973」勤美璞真/大硯國際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974」MILORD/黃模春、張矩墉、陳浩雲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975」昇陽田田/黃模春、張矩墉、陳浩雲建築師事務所


專輯」2011 第十屆 臺北市都市景觀大獎

[得獎作品介紹]
臺北那條通/台北國際藝術村、環藝工程顧問有限公司、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
台北世貿中心四合一廣場景觀綠化工程/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暨跨堤平臺廣場/萬邦建築師事務所
花博圓山公園展區景觀規劃設計監造/漢明景觀有限公司
寶藏巖共生聚落文化景觀再生工程 
華山創意園區紅樓區建築修復工程案/許伯元建築師事務所

[評審感言] 王惠君、仲澤還、吳光庭、汪荷清、林貴榮、林銘煌、張基義、郭瓊瑩、彭光輝、劉美秀、邊子樹、邊守仁、龔書章

[景觀大獎十年回顧] 「臺北市都市景觀大獎」十年回顧/劉美秀


論述」早稻田大學建築學系100年/加藤義夫


評論」台大校園建築和博雅教學館:一個形態學的觀察/王維仁

評論」建築私房/陳國洲

 

思想與挑戰」設計的本體與方法:自由/汪文琦

專欄」關注離島聚落的永續發展/傅朝卿

弱空間─從道德經看台灣新生代建築」謙建築/阮慶岳

給未來的建築師」給未來的建築師/關華山

台灣的地方」滿滿是人間煙色:台灣場所的環境色彩/陳其澎

 


編輯室手記

 

本期作品先介紹兩件建築展覽。荷蘭MVRDV策劃的「The Vertical Village垂直村落」,展覽呈現MVRDV從2009年迄今三年間,觀察與研究亞洲城市,認為這些城市因人口成長與社會經濟結構的快速改變,導致城市原來具有自明性的居住空間與生活方式面臨消失,為了解決這些問題,MVRDV試圖提出一個社群集居的新形態。不過在這個時代,人們對於建築師帶有更高的期待,希望他們不僅提出能夠使生活更美好的願景,更要告訴人們在現實條件之下,如何能夠一步步的實踐出來?在一場場盛大的建築展覽背後,建築師的「社會責任」議題隱隱浮現,由吳聲明所帶來的〈Party之後,還剩下什麼?〉一文裡,點明了值得我們更深入思索其背後隱藏的議題。在不斷有國外建築師為台灣這片土地設計一幢又一幢的建築物時,以為如此我們便與世界舞台接軌而沾沾自喜時,莫忘了反問自身:這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數位迪化設計展」則是由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師生共同策劃展出。試圖由迪化街裡所存有的各項元素,萃取並轉化注入於設計裡。在以數位製造工具完成的新型態展覽當中,還能見到熟悉的屬於迪化街的舊有傳統本質,不斷的新舊交錯,不是對立,而是相照與相輔相成。

本期亦介紹三件景觀作品與第十屆台北市都市景觀大獎專輯。伊東豐雄的「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廣場地景設計」、黃聲遠與田中央的「蘭陽女中通學廣場」、中冶環境造形顧問的「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八田技師故居修復」,這些作品依著在地人們的行為、活動或歷史脈絡,不必如同蓋一棟新房子般的大興土木,反倒像是經過微整形般的地景修復與整理,便再度形塑出適宜人們行走穿越或駐足停留的一個截然不同的場所氛圍。而台北市都市景觀大獎由台北市都市發展局從2002年舉辦至今,為第十年。主辦方期望透過獎項的設立,獎勵更多設計從業人員、居民和業主能投入更多於城市的景觀改造;十年下來所累積的改變,從台北的一街一景來看,我們都不難發現這個城市的景觀面貌與人們對待自身所居處的環境之態度,的確有了明顯的變化和提升。

住宅作品則有集合住宅「勤美璞真」、「MILORD」與「昇陽田田」。三件作品中,有基地周圍高樓並立且須結合多種動線的,也有基地位處鄰近自然或丘陵地的,無論何種實際條件所侷限,建築師們都在尋找一種融合於當地環境的方法,透過設計解決現實多樣又複雜的問題,試圖讓無論是居住在都會或郊區的居民都能夠找到一份能安身立命的居所。

評論除上述吳聲明一文之外,尚有王維仁所帶來的〈台大校園建築和博雅教學館:一個形態學的觀察〉、陳國洲的〈建築私房〉、與汪文琦的〈設計的本體與方法:自由〉三篇。王維仁以台灣大學校園規劃設計的歷史發展脈絡與校園空間形態的演變,理性地剖析由境向蔡元良建築師所主導的作品-台大博雅館。陳國洲的建築私房一文則是透過感性的文字,娓娓道出他對於團紀彥設計的向山行政中心之論述。汪文琦繼上期探討設計的本體與方法一文,這期為我們說明了「『自由』既是設計的方法,也是設計最主要的內涵」。而怎麼樣能達到真的自由呢?透過汪文琦哲學式的辯證說明,與引用有趣的例子解釋,期待讀者們也能對於設計和自由兩者之間的連結有更深層的體悟。最後,陳其澎在台灣的地方〈滿滿是人間煙色:台灣場所的環境色彩〉一文裡,舉了台灣多個極富色彩的傳統城鎮與自然景觀。這好似提醒我們,該好好端視我們自己土地提供的創作養分。

歲末時節,回頭總的來看2011年《台灣建築》十二期,透過作品的呈現,隱約可看到發生在這塊土地上有關「建築」的種種事件,就存在於每一期的雜誌當中。台建期望以多樣的作品類型,打破大眾對於「建築」的既定印象,或能重塑定義。此外,我們也有了更多機會為讀者介紹值得台灣參考或借鏡的國外建築作品,刊出後收到許多迴響。除了期許台建能成為記錄台灣建築發展的媒體之外,更希望創造一個平台,讓各種對於建築的聲音,皆能藉由這個平台得到交流。

 


 

 

 

4172 2015-05-11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慈林新館
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7月
Vol.238
21032 2015-07-06
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4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6年1月
Vol.244
12363 2016-01-04
Four Seasons.台大
英屬維京群島商唐宋國際建設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胡永復建築師事務所、協定設計
15839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