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19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1年11月 Vol.194
3784 2015-05-11
關鍵字 : 

封面繪圖:林舜龍(迴)



編輯室手記


新聞

新聞延伸」繭與簡─2011海峽兩岸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959」巴斯克大學大會堂 Auditorium of the University of the Basque Country(西班牙)/Álvaro Siza

作品檔案960」Roku Museum(日本)/中村拓志/Hiroshi Nakamura & NAP Architects

作品檔案961」Karakida Community Center(日本)/新居千秋Chiaki Arai/Chiaki Arai Urban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作品檔案962」宜蘭員山機堡戰爭博物館─展示設計/黃聲遠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963」/大涵學乙設計工程有限公司+達達美術研究開發有限公司

作品檔案964」臺北那條通/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


白鷺彎系列」白鷺灣─鹽水溪畔的安平新聚落/張景堯

作品檔案965」白鷺灣會館/張景堯建築師事務所+王東奎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966」白鷺灣J系列/張景堯建築師事務所+許錦榮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967」五所為/張景堯建築師事務所

論述」簡單生活的期許 從「白鷺灣」到「五所為」的設計雜感/張景堯


評論」建築如何為其餘70%的人民服務/徐百柯


論述」從法律風險角度探討健全防火公共安全管理體制/朱從龍、沈芷蓀

論述」D化的迪化 關於「數位迪化設計展」/陳珍誠

論述」Play Ground 游.樂園 一個嶄新的都市再生策略嘗試/吳慧貞

論述」都市更新狂潮下,是重新思考社區營造的時候了/張維修

論述」台北東京都會生活的當代內容 淡江大學與日本女大的住宅工作營 TKU/JWU Housing Workshop 2006-/畢光建


思想與挑戰」設計的本體與方法:專注/汪文琦

弱空間─從道德經看台灣新生代建築」窮建築/阮慶岳

專欄」火車便當的移動樂趣/李清志

專欄」啟動亞洲城市學研究引擎/郭瓊瑩

台北學憂鬱」時差─圓山大飯店/顏忠賢

 


編輯室手記

 

人們用各樣的符號與名稱、活動和事件形塑著乘載他們一生的城市。城市的緣起演進、興盛衰亡就如同人一生的縮影。當記憶一座城市時,有人使用影像、有人用食物尋找記憶,有人用文字記憶、有人用樂曲記憶…。城市就這麼的由時間、空間與事件複雜交織而成作為人類活動的載體。城市是個舞台,而我們每日都在其中付出生命的賣力演出。

本期共介紹六件公共建築與展示作品。西班牙畢爾包藉由政府於九○年代初期的一連串城市改造計畫,使當時逐漸凋零呈半廢棄狀態的工業城鎮,因計畫引入文化與藝術企圖振興之,最負盛名的就是古根漢美術館在此設立分館,因而產生所謂「古根漢效應」。在此效應發展之下,使得畢爾包逐漸成為文化與觀光重鎮,有如重獲新生。這樣透過建築開發的介入以當作城市轉型的觸媒,使原趨沒落的城市復甦了,直到今日,當人們談論城市更新時,畢爾包仍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成功範例。而本期所介紹的Álvaro Siza作品「巴斯克大學大會堂」便是當時都市更新計畫範圍內的一項建築開發案。這棟建築展現了Siza一貫簡潔明瞭、清晰直率的設計風格,恰如其分的與其周圍既有環境和建物共生相映。日本新生代建築師中村拓志的「Roku Museum」不同於一般以人造建築來作為首要設計議題,而是根據基地的氣候條件先配置適當的樹木,再以調整建築物造型來配合樹木生長狀態,企圖建立自然、建築與人三者之間緊密的依偎關係。另一位日本建築師新居千秋的作品「Karakida Community Center」則在當地政府支持與協助下,與市民進行多次協調溝通,透過公開評選方式,最後完成這棟社區的活動中心,作為復甦或召喚當地居民過往記憶的標的物。

展示作品則有黃聲遠的「宜蘭員山機堡戰爭博物館展示設計」、邱文傑於桃園國際機場的藝術裝置「迴」與在台北華山的「台北那條通」三件。其實今年台灣有多場頗受注目的設計展覽活動,有如本期陳珍誠所介紹的迪化街「數位迪化設計展」,與吳慧貞所介紹位於前南港瓶蓋工廠的「Play Ground游.樂園」一展,其共同的理念都是希望透過展覽或藝術裝置的加入,進而為一個逐漸令人遺忘的場域,創造新的價值和記憶。但這樣單點置入有期限的展覽藝術活動是否就能達到延續或活化老舊地區的生命力,實在值得相關設計人員與政府單位更深層的思索。張維修的〈都市更新狂潮下,是重新思考社區營造的時候了〉一文,恰為這一連串的展覽事件拋出了一個值得我們重新省思的觀點。

在台灣急功近利的土地開發商之操作下,住宅被變本加厲地當作營利的商品看待,扭曲了居住的本質。但仍有少數秉著以創造更適宜人居的空間為理念之業主與建築師,在這個價值偏差的環境下,仍盡其力的在改善這個城市環境。本期住宅作品「白鷺灣系列」與「五所為」讓我們看到「改變」其實已經慢慢在進行,或許可以無需再悲觀看待,只是能否加快導正居住價值的腳步,是需要更多從業建築師與業主放下金錢利益,以替大眾所生活的城市擘畫更合宜居住的環境為首才可達成。

本期更有兩篇精采評論。首先由徐百柯帶來的〈建築如何為其餘70%的人民服務〉一文,雖是其對於謝英俊的建築行動所做的評論,但通篇更可再讓我們回視台灣的住宅問題。建築人員擁有專業知識,但現代人對於蓋房子居住這事卻只能無奈地聽憑建商喊價。謝英俊便是要抵抗這個偏差的價值,在需要他的地方繼續以其專業力量為大眾服務,專注於他的建築信念。而這個「專注」便是汪文琦於〈設計的本體與方法〉一文中所論述的核心價值。專注才能避免「吃屁」和「說髒話」。這看似有趣的比喻,其實富涵重量。為使讀者更加了解該專注什麼、又為什麼得專注、而專注與設計有何關聯,汪文琦舉了文學、哲學、藝術等為例。專注是做好任何事情的首要條件,尤其是對於設計!這篇評論在這個人云亦云的社會裡、常常充斥著冠冕堂皇與無關痛癢的言論之下,無疑的是一針見血的深刻評論,實值我們反覆閱讀省思。

最後,顏忠賢的台北學憂鬱〈時差-圓山大飯店〉一文,以小說體書寫出另一個不同於以往我們所認知的圓山飯店,這個令人有時間錯置感的描述,讓我們對於圓山飯店的記憶就在幾幅畫、幾件雕刻品、幾座小廟、幾尊神像…之中被重新拼貼了起來,但這是真實還是虛構?只有留給讀者們自行回答了,因為別忘了我們都有說故事與建造城市的能力。

 

3784 2015-05-11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慈林新館
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7月
Vol.238
20156 2015-07-06
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4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6年1月
Vol.244
11879 2016-01-04
Four Seasons.台大
英屬維京群島商唐宋國際建設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胡永復建築師事務所、協定設計
15191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