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192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1年9月 Vol.192
3516 2015-05-11
關鍵字 : 

封面繪圖:謝英俊(輕鋼構系統研究)



編輯室手記


新聞


阿爾瓦羅.西薩 × 設計

評論」阿爾瓦羅.西薩的家具與物件設計/劉舜仁

評論」收斂性的美學,開放的建築博物誌 談Álvaro Siza Architects設計的Amore Pacific園區/黃明威


作品檔案952」里坪村小學校(中國)/謝英俊建築師+第三建築工作室

作品檔案953」楊柳村(中國)/謝英俊建築師+第三建築工作室

作品檔案954」程宅(中國)/謝英俊建築師+第三建築工作室

作品檔案955」塔公鄉牧民定居房(中國)/謝英俊建築師+第三建築工作室

作品檔案956」生態節能禮堂(中國)/謝英俊建築師+第三建築工作室

作品檔案957」瑪家農場永久屋/謝英俊建築師+第三建築工作室

作品檔案958」勤和部落避難屋/謝英俊建築師+第三建築工作室

評論」謝英俊的核心價值:他解救了誰?/褚瑞基


論述」鐵皮屋與城鄉風貌/孫全文

論述」台灣戰後附加物存在的真實意義:人民實踐的住宅史/胡紫寧

論述」違章三法:台北都市違章研究/李墨、汪凝

座談會」人民的建築—朗讀違章建築展座談會/王澍×謝英俊×吳光庭×林崇熙

論述」違章是大師/吳嘉苓

論述」談台北步登公寓/林君安

評論」巴比肯:美麗誤會下的醜陋決定?/楊思勤


給未來的建築師」未來的建築教育—巨變中的建築教育與台灣/夏鑄九

弱空間─從道德經看台灣新生代建築」始建築/阮慶岳

專欄」外星人肉乾店/沙漠公路的奇幻接觸/李清志

專欄」Amenity Taiwan, Taiwan Next/郭瓊瑩

台北學憂鬱」放逐─東區/顏忠賢

 


編輯室手記

 

本期介紹Álvaro Siza的二十三件設計作品。一般我們都只熟悉Siza的建築,由於學學文創將在九月展出Siza的設計作品,在學學文創的協助下,本刊特別介紹這個較少為人知曉的範疇,讓大家有機會可以看到Siza才華的另一面,並從這個角度重新思索其建築創作之內涵。在這些設計中,有許多物件,尤其是家具部分,大多是配合其建築設計,而一起創作出來的。但這些物件雖因建築空間而生,也擁有它們自己的生命,因此它們既引領我們重新領略Siza建築空間,也為我們展示它們自己的主體性。從某個層面來說,這些物件充滿的走動力,似乎比僅能固著在某一特定基地的建築,更能訴說Siza創作所想捕捉的、位於日常生活深處的無窮生命力。

而Siza物件設計的創作量之大與類型之廣,也是當今建築師少見的。在一場演講中,Siza本人便曾說到這些家具和地毯的設計,完全點燃了他作為建築師的那股熱情。而不論是繪畫、雕塑、建築、音樂等領域,他認為都屬於藝術的範疇,彼此間存有共通的特性,不應盲目的專業崇拜,否則將會導致各領域的僵化與停滯。在這二十三件作品中,我們確實能看出那份共通性。劉舜仁在「阿爾瓦羅.西薩的家具與物件設計」一文裡,也為我們提供如何看待Siza這些設計與其建築之間關聯的某些切入點:它們同樣都是為解決問題而產生的設計,同樣以乾淨俐落又帶有詩意的型態展現。黃明威的「收斂性的美學,開放的建築博物誌」以其親身走訪Siza的建築作品現場,為上期所刊出的「艾茉莉太平洋集團園區」做了深入的研究與評論。

本期也報導謝英俊建築師的八件作品。這八件作品分佈地點非常廣,但還只是謝英俊力行「人民的建築」的一小部分。從早期他為邵族部落安置與重建開始,便未曾停歇的發展出一連串協力造屋的實例。他與其團隊的身影出現在各種災後重建現場,利用有限的人力與經費建造起能為災民重新燃起生命希望的建築。他們不讓造屋成為所謂專業者的獨斷之事,並試著藉由勞動讓居民能重拾自我認同,也藉由勞動重建受創的心靈。他的建築猶如一面反身鏡,徹底反映出現代人或許早已偏差的價值觀與自大的生活態度。在褚瑞基的評論「謝英俊的核心價值:他解救了誰?」一文當中,以其時代的衝突、其理性的系統、與其原始的呼喚這三點來探討謝英俊的建築核心價值,為謝英俊的建築下了很好的註解。

配合Siza與謝英俊這些「不正統」舉措,本期接著探討違章建築,幾篇文章連綴出非常好的省思。首先以孫全文的「鐵皮屋與城鄉風貌」揭序,其深入觀察說明了鐵皮屋如何改變台灣城鄉景觀的緣由與結果。接著胡紫寧的「台灣戰後附加物存在的真實意義」一文,為其碩士論文改寫,深入探討因時代背景、氣候條件與實際生活所需之下,這些「附加物」的生成與演變過程。無論是否被定義為違章,其實早就是人民實踐住宅史的一個縮影。今年三月時,阮慶岳策畫的「朗讀違章」展覽,邀請王澍與謝英俊兩位建築師作為參展人,展出內容引起不少迴響。展覽中,也展出中國美術學院兩位研究生-李墨與汪凝,為台北都市違章所做的「違章三法」研究。本期特別加以刊出,想讓讀者更能閱讀出違章建築在我們這個都市中所代表的涵構與意義。展覽所舉辦的第二場座談會記錄,也一併刊出,希望精采的對談內容,能為讀者帶來不同的觀點與啟發。最後,吳嘉苓論述的「違章是大師」一文,深刻的點出違章令人感動之處,與應正視社會較低下階層的居住問題。

在商品化與一致化的住宅市場中,人民喪失了許多居住決定權,只能任由營造商擺布。林君安在「談台北步登公寓」中,以歷史的角度重新看待這個可說著實改變常民居住行為的建築形式。林文可對照楊思勤的「巴比肯:美麗誤會下的醜陋決定?」一文。該文讓我們看見英國在二次戰後住宅建築發展的一個縮影。在高房價的當今社會中,何時住宅竟成為絕大多數人高不可攀或無法設想的領域?我們期待這連續幾篇的評論,能帶來具有重量和深刻的反思。

最後,顏忠賢的「放逐─東區」一文,緊密叨絮的道出新舊台北的變化與對照其形象。但是,新的就代表是進步的嗎?遮掩、換上新裝就是所謂的革新嗎?他為我們掀開在這眾聲喧嘩裡的不堪。行文雖像懷舊,但這絕不是懷舊,這就是現實、就是當下。新與舊的倒置與錯置,似乎就是我們身為現代人無法脫逃的宿命!
 

3516 2015-05-11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慈林新館
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7月
Vol.238
20121 2015-07-06
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4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6年1月
Vol.244
11858 2016-01-04
Four Seasons.台大
英屬維京群島商唐宋國際建設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胡永復建築師事務所、協定設計
15161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