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溫泉山水廊道
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台灣建築雜誌2020年5月 Vol.296
©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作品檔案1879
北投溫泉山水廊道
北投,溫泉的故鄉。漫步,最能體驗在地百年的溫泉文化與發展歷史;設計內容有如引領民眾「走入北投」的起手式,透過設計語彙的轉化,體驗與感受北投在地文化與濃濃的溫泉味。
視覺與空間的引導(捷運新北投站前廣場)
山不轉,路轉
捷運新北投站前廣場在更新前,映入眼簾的是舖面飾帶線條延伸至大樓雜亂的立面,以及緊鄰階梯閒置的水池;在設計的考量上,除弱化視覺的引導性之外,並於各路口及端點栽植喬木、設置景石結合水霧,作為廣場的視覺端景,並呼應北投自然地景與山水雲霧的四季變化。
空間視野的擴大:看見北投公園、新北投車站,體驗青磺溫泉的溫度
更新前,階梯及廣場路口空間侷促,對於旅客在方向上的辨識非常不利。設計上,重新整理等高線,留出舒適的停等及無障礙坡道空間,提供緩步佇足觀察四周環境的場域。階梯角度的延展,可以延伸至七星公園體驗青磺溫泉手湯,以及新北投車站與月台。
熟悉與陌生(北投公園入口廣場)
歷史空間的疊合
北投公園街道/廣場的氣氛/氣質,是「自然」很茂盛,質紋很豐富;能夠感受到自然渾沌的滲透和時間留下的痕跡。一致(得自於共通特徵)與變化(得自於差異)是設計的基礎,透過歷史地圖、現況測量圖及設計圖疊合的過程,閱讀基地歷史層面的累積、地景紋理涵構的延續性,重新詮釋歷史空間及空間紋理。
空間、光影、虛實
大樹、入口的水池,從日治時期以來經過幾次更新,其位置、大小都沒改變,它一直都是林間空地(Glade)中的光。這次的更新,用深色的水體和瀰漫的湯煙強調光的角色;周邊新設的亭子用深褐的柱身和低垂的水平遮板,彌補樹木的空缺,面對水池方向再補五棵垂直挺立的楓香。如此維持了林間空地,也強化了光景。
回溯人文、擁抱山林(北投社三層崎公園)
透過景觀設計回復過去的眺望景觀
基地平均坡度近30%,登高可眺望北投地區及關渡平原,提供通用化的不同型態步道,使不同使用族群得以體驗北投群山的圍繞,閱讀北投文化空間。
社區參與的文化走廊:回顧歷史紋理脈絡,穿越北投四百年
公園周邊過去曾是北投社的生活領域,經由十餘場次工作坊的舉辦,挖掘並賦予基地故事性,將歷史文化及地形融入設計,強化人文內涵與深度。
設計之外
北投社三層崎公園在闢建完成後,政府為了提升景觀效果,於公園中段栽植大面積花海,吸引大量民眾前來並獲讚賞;然而,花海的表徵掩蓋了原本設計的文化意涵,值得深思。(文:陳大同)
作品資料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20年5月號,Vol.296)
熱門首選
HOT
10625
8074
7441
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