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城市的河岸及公園景觀改造──屏東萬年溪
黃苑景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台灣建築雜誌2020年5月 Vol.296
©黃苑景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韌性城市的河岸及公園景觀改造──屏東萬年溪
計畫源起
萬年溪縱貫市區長達六公里,是屏東市民的生命記憶之河。伴隨著經濟發展,就像台灣甚至全世界其他城市的河川一樣,被烏黑惡臭的工業、畜牧及家庭廢水汙染。民國84年間,縣政府決定為萬年溪立柱加蓋,減少這條「萬年臭」所帶來的環境影響,但在加蓋近200公尺後,因激發了地方抗爭而停工,綿延三、四公里懸於河道上的墩柱,十多年來成了台灣都市裡最奇特的景觀。本案自民國96年至103年完成主河岸之景觀改造,106年開始設計並施作第二階段水岸公園之水環境營造,今特整理規劃理念與設計構想,與諸位分享之。
主河岸規劃理念與設計構想
1. 串聯都市水與綠的網絡,增加生物多樣性並創造優質的休憩空間。
2. 零工程廢棄物外運的河道改善工法,將大型RC立柱分段切除,並將之碾碎做為環保石籠之填料,種植水生植物來淨化水質,並打破部分河床底部之RC鋪面,增加多孔隙之生態河道環境。
3. 妥善規劃停車、人行與自行車道,並於空間較為狹小之路段架設懸臂梁棧道,保留部分墩柱設置眺景平台外,另增設六座人行跨橋。
4. 營造生物多樣性之植栽特色,除分段採不同之原生樹種作為行道樹,另栽植懸垂植物及爬藤植物,軟化裸露之水泥護岸,增加水生及水岸植物,提昇河川的生態環境,營造一個「雜草叢生」之水鳥棲地而非傳統高維管的「綠草如茵」。
前期成果及效益
萬年溪整體營造計畫從一條臭水溝的整治轉化為屏東參與社區營造的運動,創造一個台灣都市河川整治的典範,如果不是縣府首長的重視再加上每月一次跨局處的萬年溪整合會議,同時在上游導入活水水源及進行污水的截流與水質的改善,絕不會有今日的萬年溪。
第一階段完成後,最明顯的改變除生物回歸,沿岸綠覆更顯自然外,屏東地區的歌謠、繪畫、攝影等藝術創作及社群網站也再度正面描述萬年溪,而每年舉辦的屏東綵燈節點亮萬年溪以節慶及藝術的形式,更構築在當初景觀設計的理想與堅持。
延續萬年新溪望
萬年溪畔的幾個公園,除千禧公園在民國103年已整建完成外,復興及萬年公園這兩個被道路分隔開來的老舊公園,於106年重新檢討在極端氣候下的韌性城市其水岸公園的改造可能性,於是,我們在復興公園旁的河道設計了橡皮壩,藉由攔高水位引溪水進公園;在萬年公園的公廁屋頂設置了太陽能光電板,藉由綠能抽取溪水進公園,配合兩公園不同的尺度及淨化方式,創造優質的自然生態水域,提供澆灌水源之餘,最後再回歸萬年溪中,使水資源循環得以生生不息,達到環境營造兼具水質處理的功效。
我們深切期盼在這兩個公園改造完成後,能以城市滯洪、水岸生態及環境教育場域的概念重新定義都市水岸公園,讓萬年溪的藍帶與公園綠帶重新交織,而自然環境與人的互動變得更密切,同時亦反映全球生態環境變遷下的景觀新價值。(文:黃苑景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作品資料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20年5月號,Vol.296)
熱門首選
HOT
10498
7949
7374
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