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ARK LINE時空暗線:一道帶領生態與人文之旅的自行車道
達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mICHELE & mIQUEL 台灣建築雜誌2020年5月 Vol.296
©達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mICHELE & mIQUEL
THE DARK LINE時空暗線:一道帶領生態與人文之旅的自行車道
THE DARK LINE時空暗線座落於北台灣牡丹與三貂嶺之間,總長3,192米,在這裡的豐盛植被、羅布水流、多樣地貌以及多個在20世紀初期建置而後荒廢在山林裡的隧道、橋樑之間,建構獨特的後工業地景。
台北到太平洋岸間的多山區域自古被路徑穿越,包括14世紀以來原住民聚落的獵徑和三道橫越北台灣的淡蘭古道。20世紀初期,鐵道線駛入北台灣山區,深深改變區域的交通結構;日治政府致力推動鐵道設施以開發當地煤礦產業,1921年平溪線鐵道開通,1922年三瓜子及三貂嶺隧道完成後,1924年宜蘭線正式通車。
如同當時建設時近乎激進的搶進,當煤礦產業沒落,這些地方亦被倏然遺棄。雖然整體空間架構於精確的技術和經濟結構之上,當原本的產業內容迅速消逝,另一個更有效率的系統馬上將之取代:經過一段時間,動物、植物、水流、地質改變了基地,這裡不再只是一條穿過山的鐵路通道,而是一個自然與人文之間的界線逐漸模糊、融合的環境。
巨大的工業設施經過時間推移,成為植物和蝙蝠的棲地,洞口填滿泥沙及塊石,刻劃出水流,這些痕跡都能感受時間走過在此發生的故事。
我們解讀基地紋理,認為其獨特性存在於人為與自然交織的後工業景致,因此選擇透過一條路徑的帶入,彰顯這些原本就存在的空間氣質,帶領更多人重新解讀空間裡每一道刻痕,看見時光中被遺忘的記憶。
訂定介入策略,傳遞地方的文史厚度
本案的挑戰不在於隧道的再生,而是如何保留當地既存的狀態以及文史肌理;我們強調基地既存的氣質,而非在此創造一個全新的氛圍。
因此當設計團隊踏入基地,面對的是一個生氣勃發的環境。我們經歷多次且多角度探勘,試圖瞭解在基地發生的一切,包含生態、隧道結構、地質、人文背景、既有和未來規劃的路徑等全面向的議題;我們利用光達測量、透地雷達、地球物理探測等非接觸性技術瞭解敏感的隧道拱壁內襯與崖壁岩盤狀況,以保留環境原來的風貌;同時在規劃過程的每一步,都透過歷史、生態、水土保持、結構、景觀等跨領域專業共同合作的Workshop模式,逐漸推展出一個對環境綜整性的規劃,以回應到各尺度的空間議題。
當設計再度介入獨特的場所,我們選擇小心以待,透過大量的環境調查作為設計基礎,方能評估出最不干擾的切入角度,真正體驗這裡已然美好的環境、蘊藏的文史厚度。
簡化材料及語彙,突顯各段空間的獨特性
相對面貌多樣且令人驚嘆的環境條件,包括隧道外茂密的森林、隧道裡的流水淤沙和塊石、隧道內外的明暗與尺度變化、基隆河的壯闊景致、崖壁的地質景觀等,在設計方面,為了突顯空間多樣性,我們發展出模組化的系統去適應既有的地貌型態,也運用單質材料──鋼筋──回應所有功能需求,包含路徑舖面、座椅、扶手、車架、資訊看板及里程指標等,我們希望讓人們專注在環境上,而不是在自行車道的材料與設施變化。
將路徑高架或懸壁,不抹掉環境特質,保留可閱讀的地貌紋理
我們將路徑脫開地面,使其對既有環境的擾動降低。透過鋼筋格柵舖面的設計,使用者可以觀察舖面下方被保留下來的地貌──那些因水浸潤或沙石堆積所創造的許多微地景;高架棧道也為許多物種保留不被干擾的生活空間。
在單軌火車停駛後,磚壁的滲水及山區的逕流填充了整個隧道,使隧道富有水文特色。我們在隧道內間接投光在水面,使壁面映照出燐燐波光、強調沙石和磚牆的質感;將照度合宜地控制、特意維持黑暗,也為隧道內生物保留庇護空間。
兩道黑暗的隧道之間,在沉陷的山壁間框圍出一個對天空打開的中庭,側邊被茂密植被環抱,自然日光與豐盛植栽營造出非現實的氛圍。
從隧道中的暗與窄轉化至隧道外明亮寬廣的戲劇性空間體驗,將使人們對環境的感知更敏銳,也強化環境的可閱讀性。由東往西進入第二段隧道,我們更是讓人行走於水上,強化水文特質的體驗。隧道西口框景即為基隆河岸的壯闊景致,一片水鏡將周邊環繞的天空與美景拉近眼。
經過懸瀑,大幅展開的基隆河谷就在跟前,我們選擇將這獨特視野作為最後一段環境體驗。我們將棧橋懸掛在崖壁上、在熱帶林枝之間,就像一片透明的紗布隨既有地形擺動;約200公尺的距離間,可以眺望基隆河谷隨著沿線地形無盡延展,沒入生意盎然的既有林相中。
時間、空間與地景建築
環境從來就不是靜止,也非單獨存在的概念,每一塊土地都有時間與空間維度交織下、點滴刻劃的土地涵構。當地景建築師被攬入,最重要的是以其建築性處理空間架構,使串流其中的有機系統繼續順暢流動,甚能衍生更活絡的脈動。
台灣習慣的空間改造,設計者或業主常期待直接植入一個新的空間元素以創造地方吸引力,往往忽略時間、空間在環境中的連續性,也導致在這些場所中,人們對環境的感知普遍薄弱,諸多珍貴的環境價值就遺失在對待環境的錯誤態度裡。
地景建築師是有責任的,我們介入一方環境,對當地的土地敘事應更加敏銳,所以能盡力於環境脈動的修復,並加以詮釋為大眾懂得的語彙。當我們導入設施,設計型態不應該是被注視的焦點,而是引介觀賞者走入環境、體驗深藏其中獨特性的媒介;讓大眾對環境產生關注,讓環境脈動能永續而有機的進行。
對我們而言,THE DARK LINE時空暗線的規劃設計過程,亦是我們對自身責任的一場深思與實踐。(文:達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作品資料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20年5月號,Vol.296)
熱門首選
HOT
10498
7949
7374
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