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189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1年6月 Vol.189
3137 2015-05-14
關鍵字 : 

封面繪圖:徐純一(肥西縣銘傳鄉巡防宿舍暨瞭望台)



編輯室手記


新聞


牽紅線:霞海城隍月老廟。永樂青春香客樓/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保佑浪漫,或是月下變形的妖兔與金剛⋯⋯
關於打量「牽紅線。霞海城隍月老廟。永樂青春香客樓這個展的懷舊與前衛
/顏忠賢


專輯」詹姆士.卡本特 James Carpenter/客座編輯漆志剛

[作品檔案915] 光廊(以色列博物館增建) Israel Museum Jerusalem Renovation and Expansion(以色列)

[作品檔案916] 帷幕光牆(世界貿易中心七號大樓) 7 World Trade Center Envelope(美國)
 
[作品檔案917] 潛望鏡窗 Periscope Window
(美國)

[作品檔案918] 稜鏡窗 Structural Glass Prisms(美國)

[作品檔案919] 光橋 Luminous Glass Bridge(美國)

[訪談] 詩的技藝 訪James Carpenter/James Carpenter ×王俊雄×漆志剛

[評論] 動態光空間/漆志剛


作品檔案920」臺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 土地銀行行史室─金庫展示區及古蹟修復展示區/空間種子設計

作品檔案921」肥西縣銘傳鄉巡防宿舍暨瞭望台(中國)/i2建築研究

作品檔案922」國立高雄大學風雨球場/葉世宗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923」臺灣建築科技中心/陳章安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924」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際交流中心/陳章安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925」天湖接待中心/大尺設計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作品檔案926」蓮潑葉/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927」友達七星廠區員工宿舍暨活力館/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大尺設計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評論」2011.台北的春天 格蘭.穆卡特的建築藝術/觀展後記/蘇喻哲

評論」合院、矩陣與織理 王維仁的建築實踐及其語境/郭文亮


論述」建築教育 逐鹿國際舞台之際,台灣建築教育如何因應/洪育成

書介」藝域書寫:生活場景與公共藝術的行動對話 淡江大學建築系淡水社區工作室作品集II/劉可強


專欄」台灣的建築遺產需要有創意及永續的經營管理/傅朝卿

弱空間─從道德經看台灣新生代建築」間建築/阮慶岳

 


編輯室手記

 

「光」沒有量體感又無孔不入,只有在實體物件阻擋了其路徑、產生陰影邊界時,我們才能界定它的存在。在建築規劃或設計上,光也是必要考量的自然環境因子,是重要的設計元素。玻璃是人為產物,透光是其最大特點之一,隨著近代技術的進步,玻璃廣泛被運用在各項建築設計之中。光與玻璃,一自然一人為、一虛體一實體,令許多建築人深深為此所能營造出的空間感著迷不已。

本期主題為James Carpenter及其五件作品;為此,我們特別邀請了淡江大學建築系教授漆志剛擔任專輯的客座編輯。台灣讀者或許對於James Carpenter並不熟悉,但實際上他已成名多年,在國際藝術界甚為活躍。Carpenter早年於羅德島設計學院學習建築與雕塑,畢業後曾短暫從事建築,之後轉為投注較多心力於雕塑創作,也曾嘗試影片裝置創作,最後因對光的迷戀轉而專注於玻璃的研究與創作。1970年代末,由於在玻璃上的創作取得重大進展,重返建築界,與許多建築師合作了不同類型的創作。他的跨界讓我們很難為他的作品,進行合適的分門別類,因為他所創造的既是建築也是景觀,細膩的結構設計讓作品更像是一件件精緻的雕塑藝品。就如他在訪談中所說的,「一切都是為了光的穿透」。光線如何順應環境紋理為人們所感知,與他對光的濃厚興趣,是其一切創作的來源;而玻璃,則是他認為探索光特質的最佳載具。Carpenter對光的細膩觀察,透過不同光學裝置設計與對玻璃材質的熟稔運用,再融合其跨領域的建築教育養成背景與美學的敏感度,捕捉到了光的動態時間感與生命力。他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詮釋建築設計的潛在可能,創造出極具詩意與智性的四維空間,實值細細感受。

Carpenter的作品尺度差距甚大,小至僅為一扇窗戶,大則為超高層建築帷幕外牆,都是他實踐的領域。因此編輯上對其作品特別詳加介紹細部面,配以訪談,由Carpenter親述其自身對於光與玻璃的探索歷程和觀點,最後,並有漆志剛〈動態光空間〉一文的剖析和評論,期望能進一步引領讀者對於Carpenter作品有不同「觀看的方式」。

台灣作品方面,陳順惠與空間種子設計團隊所設計的「台博館土銀展示館」,能看出建築師在古蹟修復保存與創新兩者間平衡的努力,因而呈現出新舊並存的獨到時空氛圍;古蹟不再僅為生硬冰冷的靜態展示品,而是可成為營造空間的新手法。徐純一於中國肥西縣的「巡房宿舍暨瞭望台」,雖規模小巧,機能明確,可閱讀出其善用基地環境所應運而生的建築。葉世宗的「高雄大學風雨球場」與陳章安的「台灣建築科技中心」、「台科大國際交流中心」,則不難發現兩位建築師應用結構設計積極創造出的空間感。而郭旭原的近作三件「天湖接待中心」、「蓮潑葉」與「友達七星廠員工宿舍暨活力館」則讓我們看到建築師充沛的設計力。或許,看完台灣建築師的作品之後,回頭再次翻閱James Carpenter,我們可以尋找到自己不同於別人對於建築的觀看視點。

本期尚包括兩篇分別來自蘇喻哲與郭文亮精采評論。蘇喻哲的評論針對現於北美館展覽的格蘭.穆卡特展;郭文亮的則是對於王維仁「都市合院主義」論述歷程的分析與探究。在論述能量不足的台灣建築界裡,王維仁實為少數能清楚架構並有系統論述自身設計哲理的建築師,而穆卡特則透過徹底的貫徹建築設計流程來表達他所秉持的建築信仰。兩篇亟具深度的內容雖各談論東西方的兩位建築師,但隱隱帶來的卻是「該怎麼看待自身?」這個龐大的問題,供給我們思索。而這也是顏忠賢在迪化街那個「怪怪的」展覽,所欲傳達的:透過屬於迪化街與陌生於迪化街的交互辯證,顏忠賢為我們展示了迪化街自己也從未探索過的自身靈魂。

 

 

 

3137 2015-05-14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慈林新館
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7月
Vol.238
20165 2015-07-06
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4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6年1月
Vol.244
11882 2016-01-04
Four Seasons.台大
英屬維京群島商唐宋國際建設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胡永復建築師事務所、協定設計
15199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