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山──捷運中山雙連帶狀公園


一口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台灣建築雜誌2020年5月 Vol.296
9076 2020-04-29
關鍵字 :  景觀 都市綠帶 捷運

©李易暹影像工作室 YHLAA


作品檔案1888

心中山──捷運中山雙連帶狀公園

一口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以流動地景術回應景觀都市主義

在上兩個世紀中,台北市由人口稀少的農耕聚落演變為含納270萬人口的稠密城市,以車行系統規劃思維主宰而衍生出種種問題,影響每天往來北北基大都會區700萬人口的生活型態,人們為了尋求更便宜的土地、更寬鬆的開發政策,甚至更可及的「自然」,公共運輸系統及公共空間網絡等城市生活的群像隨著資本一同往市郊外移擴散,市中心面臨人流與商機出走的危機,城市活力漸漸稀釋。

Professor Kenneth Frampton倡議「以地景形式元素作為手段」來回應「碎化的都市主義」,都市設計策略能夠重新回歸檢討公共場域的空間品質,並且藉此提出跨越疆界的宣言以實踐景觀都市主義。台北捷運公司(TRTC)擁有管控捷運沿線的開放空間的權責,「心中山線形公園」這條帶狀的基地的潛在觸及力,不僅在空間上,概念上更遠甚此案劃定的基地範圍線,臺北捷運公司對於城市開放空間發展策略必須主動掌控。於此框架下,我們打從一開始就不將心中山限縮於連結中山與雙連捷運站之間20米寬、500公尺長的開放空間廊帶來回應設計需求,而是將本案視作對於未來都市再生蘊藏龐大改造潛能的行動計畫的起手式。

捷運紅線一路從台北車站延伸到淡水河口,扮演本基地在都會區和周邊生活圈之間的聯繫。本案基地僅佔捷運淡水線線形公園(台北車站─奇岩站)全線的1/20,東西兩側承德路、中山北路與線形公園平行匯集成一束縱貫南北的軸帶,在傳統與摩登城市生活的交疊中,花博園區至台北車站之間極富潛力的城北都市再生基地漸漸浮現,同時我們也可將這條文化軸線視為一條自然軸線,圓山大飯店與故宮博物館雙雙成為進入秘境烏托邦──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重要門戶。

 

本案提出五個設計策略展開這個行動計畫的序曲:

一、全通路環境:除必要之捷運出口及排風井,移除多餘或閒置之設施物,極大化活動使用面積。維護各出口的防洪功能但整併周邊環境來調整高程,提供平順可供輪椅、嬰兒車輕易進出的高可及性環境。

二、流動的場域:以複合的幾何自由形語彙整合設施形式,並運用在地材料抿石子創造具整體性但多元之地貌,使狹長的線形公園更顯開闊。

三、連續的樹冠:為基地內樹木健診,極大化現地保留基地既有喬木。扭轉公園花園化之思維,將地面層留給各種活動使用需求,適度補植以提供連續的林蔭,使線形公園成為都市綠色基盤設施之基石。

四、抬升的視野:將捷運站體既有雨遮改造為雙層觀景活動平台,在百貨環繞的商業密集區中創造出具地標之入口意象,使用者可藉由高程的轉換眺望城市中帶狀綠廊的綿延美景。

五、明暗的對比:南西商圈跟雙連赤峰聚落各自有著獨特的步調跟光芒,適地結合設施物提供溫和的間接照明,安全通路在樹影婆娑間悄然而生,呈現有別於白天的活力意象與夜間風情。

 

在心中山正式啟用以來,我們觀察到不同族群以各自對於空間的需求與理解,有默契地回應著我們為各區提供的適地/適性場域,平台成為戶外瑜伽、野餐或是小提琴家的個人公演舞台;中山站四號出口由單調的屋頂轉變為可遠眺帶狀公園的觀景平台;階梯也不再只是過道空間,更是觀賞地面層表演的觀眾席、等候友人時自在愜意的歇腳處。

隨著使用者對於空間認同提升,曾經充斥機車違規穿越、任意吸菸甚至破壞公物的行為,也在管理單位的維護及民眾自發性的制止中減少。我們期望,當綠環城市成長茁壯的那天,孩童能在鄰里守望相助的環境中學習獨立,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有獨特的故事與風景;我們期望,城市中的公共空間不再只是容器,而是所有居民共同孕育、承載生活記憶的那座心中的山。(文:Manolo F. Ufer、宋鎮邁、王馨培)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心中山──捷運中山雙連帶狀公園
業    主: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地    點:台北市 中山區
用    途:公共開放空間
 
景觀規劃
事 務 所:一口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主 持 人:宋鎮邁
參 與 者:宋鎮邁、Manolo F.Ufer、林家瑜、羅光佑、王馨培、李晨維、詹崴崴、楊捷新、曾柏堯、黃予琦、林佾儒、呂齊維
監    造: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工務處
結    構:築遠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水    電:光兆電機技師事務所
照明、植栽:一口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施    工 
營造單位:特傑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測量放樣:景安工程有限公司
清水模模板:奕彊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清水模防護:冠勝清水模塗裝
玻璃工程:廣翔玻璃有限公司
鋼結構工程:坤宏工程企業有限公司
照明工程:照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植栽工程:大陸景觀有限公司
抿石子工程:仁裕工程行
 
面    積:19,567㎡
 
造    價:新台幣110,000,000元
 
設計時間: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
施工時間: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20年5月號,Vol.296

9076 2020-04-29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峇厘島棲息屋計劃
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
台灣建築雜誌2016年12月
Vol.255
4512 2016-12-14
溪頭銀杏橋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Capstone課程「溪頭木橋設計團隊」
台灣建築雜誌2017年7月
9708 2017-07-05
林建築
跡.建築事務所(TAO)
2017年12月
Vol.267
5694 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