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149
TA台灣建築雜誌 2008年2月 Vol.149
新 聞
作品檔案652」聖阿梅利亞之屋/SAROVIC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653」大業路住宅案/葉嘉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654」富立建設─知安根/吳金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655」廖錦盈建築師事務所林口會館/廖錦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656」綠色與數位科技示範屋/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
專欄」飛揚的公廁/李清志
專欄」創作差異性──母體文化的召喚/徐明松
專欄」突圍防洪牆的親水城市治理/郭瓊瑩
建築繁殖場」屏東縣新埤鄉建功社區林域空間拓殖計畫/吳志文/繁殖場第四代
論述」不能丟棄年長專業者的智慧/漢寶德
論述」淺論中國傳統建築設計思想/李乾朗
特別策劃」生活情境的營造者 林洲民建築師
【作品】漢唐樂府「韓熙載夜宴圖」北京故宮公演_舞台及整體空間設計規劃 The Feast of Han Xizai by Han Tan Yuefu at Forbidden City, Stage Design and Outdoor Theater Design
【作品】中正國際機場聯外捷運系統建設計畫 競圖 CKS(Chiang Kai-Shek)Airport Link MRT Project
【作品】西班牙 瓦倫西亞社會新城邦實驗住宅設計 Valencia Block
【作品】中時媒體集團總部整體空間設計 China Times Group Space Design
【作品】華山創意文化園區文化創意產業引入空間整建計畫之空間執行 HuaShan Cultural Complex Renovation and Space Design
【對談】林洲民的建築戰略/林洲民×王增榮×王俊雄
【評論】轉變中的林洲民/宋立文
社長的話
社長的話
跨界的創意
「成熟睿智心靈的最佳表徵,就是能安逸自在地同時協調兩種看似相互矛盾的意念。」
─小說家史考特‧費滋傑羅
跨界-Crossover的出發點即在於此,因為全球化,單一的符號已經不再令大眾感到興奮,來自不同領域的合作,對原本熟悉的事物再思考,做進一步的詮釋和再現,可激起創意的火花,而原本毫不相干的幾個文化符號聯合起來,互相滲透融會,更帶來立體感和縱深感。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跨界已經成為國際最潮流的字眼,從傳統到現代,從東方到西方,代表一種新銳的生活態度和審美方式的融合。
由其他行業跨行進入建築界而大放異彩的不少:安藤是拳擊手出身、庫哈斯是記者、亞歷山大是數學老師;而建築師跨至其他行業演出者也很多,尤其在家具設計上一直有很高的評價:從Alver Aalto、Le Corbusier、Eero Saarinen,到Mies van der Rohe的巴塞隆納椅(Barcelona chair)、Marcel Breuer之「Wassily」椅、Frank O. Gehry的紙家具Easy Edges系列等;曾來台灣展覽的維諾.潘頓(Verner Panton)所設計的潘頓椅(Panton chair)更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設計經典之一。
早在多年前,日本的建築師與服裝設計師就開始遊走兩個領域,進行大膽的設計實驗,不斷以創新的姿態帶來不可思議的作品,也影響了歐美的設計趨勢。到今天,時尚、運動、家具和工業設計間的界線已經不是那麼清楚了,運動產品與時尚的結合,如Puma與三元康裕(Mihara Yasuhiro)及Philippe Stark聯手、Adidas與山本耀司聯手、Nike與川久保玲聯手、Reebok與Karl Lagerfeld聯手,都產生出獨特而吸引人的能量;時尚與家具和工業設計的結合如:Lacoste與英國家具設計師Tom Dixon合作POLO T恤、Louis Vuitton與村上隆合作、Benz與Giorgio Armani的合作、Motorola與Dolce & Gabbana合作,也都激起話題;H&M更同時與Karl Lagerfeld、Stella Mc Cartney、Victor & Rolf及Madonna等人合作。Elena Manferdini是建築師,卻遊走於時尚與建築,現已成立個人服裝品牌,洛杉磯當代藝術館策展人Brooke Hodge的SKIN+BONES展覽,結合建築與時尚設計,於2006年底在洛杉磯當代藝術館展覽,隨後也在東京藝術中心展覽。
荷蘭的世界級年輕建築設計團隊,如West8、DKV、NACO、F.Claus等,往往不是一個人開業,而是結合相同或不同領域的同世代朋友一起創業,如建築、地景設計、公共藝術、視覺設計、媒體等跨界整合,因此作品視覺效果超炫,讓傳統設計界驚豔不已。
「創新」是生命或企業存在而不走向滅亡的絕對要素,從不同角度詮釋同一主題,異質性元素的反差造成新意,新的元素和原有特性需協調而不衝突,使人有更深、更廣的體驗,造成合作雙贏的結果,可以說“術業有專攻”之後,“不務正業”才是制勝法寶。
今天的創新,不再是仰賴科學家在封閉的實驗室裡的發明,而是進入公共場域,靠跨領域的思想交流,激盪出新思維。在梵蒂岡博物館中,由拉斐爾所繪《雅典學院》的壁畫中,展現五十多名古希臘、羅馬與中世紀義大利的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超越時空、跨越領域的集體智慧,他所代表的文藝復興精神,已在21世紀重現。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熱門首選
HOT
10626
8076
7442
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