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181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0年10月 Vol.181
封面繪圖:龔書章(台中人文生活美學特區─CMP BLOCK)
編輯室手記
新聞
新聞/活動報導」成長與回饋─中原建築50的軌跡(1960-2010)/曾光宗
新聞/活動報導」Archi-rock! 音牆∣聆聽建築的聲線 建築與音樂特展/王耀邦
特稿」當代 公共 環境/吳光庭
作品檔案844」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流行館─遠東環生方舟/小智研發股份有限公司+張俊哲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845」台中人文生活美學特區─CMP BLOCK/龔書章+CitiCrafts建築作坊_曾成德+盧澤彥
論述」給城市的漫遊未來/龔書章
評論」遊園驚夢—台中CMP Block的台前與幕後/郭文亮
作品檔案846」Transformer Urban Show Case/中怡設計事業有限公司
作品檔案847」旅行的大洋蔥計畫/大合設計_蕭有志、王揚恩、蔡明穎
作品檔案848」The Cloud 雲/十一事務所
特別報導」第十二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作品檔案849] Take a Break 第十二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曾瑋、葉朝憲、畢荷.莎布、廖炯昇
[論述] 「休息中」─Take a Break/曾瑋
[論述] 關於第十二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的二三事/葉朝憲
[論述] 台灣設計到威尼斯建築─差異文化條件下的空間移植過程/廖炯昇
[論述] 人.建築.人─2010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畢荷.莎布
[評論] 以「輕」舉「重」 2010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初觀察/林芳怡
展覽評論」Lily台北空間史 試評「仲夏狂歡─葉錦添個展」/林與欣
特別策劃」2010∣6×2建築系學生畢業設計展
[策展人論述、參展人參展作品]
黃明威∣不合時宜的畢業設計(或 畢業設計的不合時宜?)
譚泳蓁/向上.市場
林靜娟∣記憶的多重面向
簡伶倢/「慢」產業跟生活:台北市國順里空間再造
林致瑩/「悠」游─一段關於河道記憶的旅程
何以立∣畢業設計私有化的危機?
鄒若萱/MUSHROOM蕈菇人
曾成德∣建築的未來
陳姿延/Back Ground新型態集水系統 以大甲溪為例
幸禹彤/Dynamic Seascape 連動海景
曾光宗∣畢業設計中的真實與虛幻
張玉欣/雅加達都市的淹水以及貧民窟 新自力造屋計畫
李健竹/3m×3m間 檳榔園轉作的中介/循環地景
吳光庭∣「窮困」也是新向面的開始
張維茹/與自然對話
林耀正/一座島;一座圖書館
謝仲凱/Pneumatic architecture
陳志昇/一個知識、構築系統的建立
[評論] 「?×?」:畢業-設計的「SPLICE」事件/黃建宏
編輯室手記
本期編輯較為特殊,採單一主題:「建築.展覽」,主要包含了六件作品、6×2與威尼斯雙年展特別報導等三部分。「建築.展覽」可演繹為一光譜般的概念,展覽建築與建築展覽各位於一端。展覽建築狹義地說,指的是供作展覽使用的建築;但廣義地說,可指建築本身亦是展覽的一部分,或是建築與展覽交互混雜,不分彼此沒有主從。本期刊出的作品,都屬於廣義的展覽建築,這意味著這些建築對於建築的思考,已深深地為展覽所浸染,或者反過來說,這些展覽的創作者從建築的角度思考了展覽的本意與構成。比如說,小智研發(黃謙智)的花博館-遠東環生方舟與沈中怡的Transformer都藉由重新詮釋展覽與容納展覽的空間之間和展示與觀看者之間的關係,來作為建築創作的基礎。尤其遠東環生方舟是極具野心之作,但近來相關話題都侷限在材料再生上,甚為可惜,較少人注意到其利用寶特瓶創造出來的奇異透明感,如何重新塑造了展覽空間的可能與提出了一種看與被看的新關係,雖然其空間與結構之連續關係似乎不夠嚴謹。蕭有志、王揚恩與蔡明穎共同創作的大洋蔥,則有著裝置和建築的交互辯證;但更有意思之處,或許是它被想像成一個長了腳的建築,不但在移動過程中轉變自己,也試著透過這夢遊般的旅程,開展與我們這個失去識別的城市對話。
十一事務所(張淑征)的The Cloud、曾瑋的Take a Break與龔書章+CitiCrafts的CMP Block則是將大洋蔥提示的夢境建築進一步衍生,到了一種跳tone的、超現實的狀態的,因此帶出了政治的意涵。如果夢可以被理解成現實的對立,是人對束縛於現實的無意識抵抗,那麼夢從來都是政治的、也是本質的。而夢境建築,就如同史蒂芬史匹柏將他的電影公司稱為Dream Works的雙關意義一般,一方面藉著證示夢是可以成真的,來鼓勵夢想,另一方面Dream Works(在此可被翻成夢幻作品)本身,就如同夢幻隊伍一般,是超越現實擺脫所有束縛之作,在這超越與擺脫裡存在一股激勵人心的巨大力量,足以翻天覆地。而這似乎也是郭文亮在《遊園驚夢》一文中,在評論CMP Block這類都市異夢提出的觀點。《遊園驚夢》是少見的評論好文,郭文亮辯證地解析出,夢的巨大力量也不乏淪為工具的可能,如此不但沒能抵抗現實,還反過來鞏固了現實,反噬了夢想,最終讓大眾對夢想不再期盼,讓社會成為魔衣櫥裡被冰封的納尼亞。作為台灣最犀利的建築評論者之一的郭文亮,其在文章最後以提問的方式表達對台灣專業者的期待,尤其令人動容。
今年的畢業設計情形似乎就接近冰封的納尼亞,因此我們將6×2主題策劃為「畢業設計及其窮困」,一方面為歷史留下註腳,另一方面也期盼能促發出一些反省。就如同黃明威以沈重的「不合時宜」為標題為文指出的那樣,今年的畢業設計陷入了一種「泥沼」,一方面在設計主題上只是複製了二十年來的前人腳步,毫無意識地隨著流行議題起舞,沒能開發出自我的觀點與見解;另一方面則設計工具掌握能力薄弱,不論文字、圖面與模型的表達程度,都出現令人憂慮的狀態。面對這樣的泥沼,我們縮減了本次紙上展覽的篇幅,而因為圖面提供不完整,其中許多作品也只能用讓某些關鍵圖面「缺席」的方式來因應。然而這並不是說今年畢業設計一無可取,透過這些作品我們還是可以窺見某些吉光片羽,只是幽暗,必須透過反省與新作為來增強光亮。一如黃建宏說的,對於擺脫體制擁抱自主,我們永遠期待。
因應八月底甫開展的2010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本期也策劃了其特別報導,一方面我們完整刊出了紅色團隊的創作成果,另一方面也請主導者現身說法,因為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威尼斯展總是披著只聞樓梯響的神秘面紗。作為每兩年台灣建築文化的大事之一,威尼斯展似乎總是令人期待,但其成果卻常讓人說不出所以然來。若不用「讓全世界看得到台灣」這種類民族主義觀點來說的話,老實說,還真摸不清這樣參與國際展的意義為何?為了解開這個迷團,本刊特別商請對威尼斯展有深入研究的林芳怡,充當特約採訪,為讀者報導她的第一手觀察與評論。另外,林與欣以「密描寫」獨特筆法,環繞著葉錦添在當代館的展覽所進行對話式的評論,絕對是值得一讀的好文。
最後,本刊姊妹雜誌—綠雜誌出刊未久,即榮獲本屆金鼎獎,在此祝賀!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熱門首選
HOT
10626
8076
7442
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