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151
TA台灣建築雜誌 2008年4月 Vol.151
新 聞
作品檔案660」金皇龍/禾象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661」聯聚仁愛大廈/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662」兒童故事館整建工程/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663」方圓二重奏-南瀛綠都心之溫室與咖啡屋/葉世宗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664」2008台北燈會金鼠娶親/打開聯合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聯合打開建築師事務所
2008台灣燈會
專欄」虎口餘生的建築/李清志
專欄」2008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有感/徐明松
專欄」水岸都市的魅力如何形塑/郭瓊瑩
建築繁殖場」
界.現-邊緣場域中的對話/周孫江/建築繁殖場第六代
界.現-邊緣場域中的對話 口試提問紀錄(節錄)/周孫江、呂理煌、殷寶寧、黃聲遠、龔卓軍
就從那一抹夕陽說起吧:空間的誘惑或解惑?/殷寶寧
特別策劃」陸希傑與他的微建築
[Concepts] 回家
[對談] 陸希傑的微建築/陸希傑×王增榮×王俊雄
[作品] 2007 服裝設計師竇騰璜張李玉菁台北大安店
[作品] 2006 新竹陳宅
[作品] 2003 服裝設計師竇騰璜張李玉菁台北概念店wum
[作品] 2005 服裝設計師竇騰璜張李玉菁台中老虎城服裝店
[作品] 2002 台北敦化趙宅
[作品] 2007 台北敦南國美蔡宅
[作品] Shichieh lu 產品設計
[評論] 游走於模型與空間之中的陸希傑/宋立文
[年表] 各項作品與獲獎紀錄
社長的話
花非花
在「蜜蜂和蒼蠅」的實驗中,行為學者卡爾偉克將一隻蜜蜂和一隻蒼蠅放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玻璃瓶平放,瓶底朝向較亮的窗口,再打開瓶蓋,結果,勤勞的蜜蜂不斷在瓶底找出口而力竭致死;而蒼蠅卻可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內,從瓶口逃出。蜜蜂之死,是因為被傳統智慧和邏輯束縛,太過重視經驗,無法跳脫舊有的窠臼,終在瓶內力竭而亡。
哲學即「philo-」(喜愛)和「sophia」(智慧),關心與探討的是具體事物背後的抽象本質;所有東西都有其根本基礎之物,所謂的「本性」包含形式及質料;然而,到底是形式還是質料真正解釋了事物特有的作用及反應方式?事物之本性是其型態或被定義出的形式?還是被構成的方式?事物結構之動力或是目的又是如何?
知識多被視為經驗及方法的整合,「基本常識」是其中被人們慣常使用因而視作理所當然的概念,然而天下沒有絕對不變的事,數學有所謂的「反證法」或「逆推法」,對於正面不易解的題目,從反面思考常能迎刃而解。水隨流賦形,沒有固定的形式,卻能成就無窮的形式,上善若水,水應物而變,不固執於“一義”,因而幾近於「道」。「赤壁賦」中,蘇子曰:「自其變者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變」與「不變」表面上性質雖然完全相反,卻並不是絕對的,水性至柔,水刀卻可切割鑽石,材料有其本性也有其可能性。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智若愚、極動成靜,這些反向辯證的思維在在告訴我們事物有其絕對性與相對性。
因此,我們所認知的事物本性也未嘗一定是不變的,認知中原有形式或邏輯的改變會帶來新的觀感與經驗,事物原來的型態也可以藉由形狀的改變、增加、減少、組合,或是質地的轉變賦予其全新的生命。建築師以往所追尋的,常是形式與材料所反映傳達的真實內在,所謂「形隨機能」,或是尋求隱藏在結構或立面之後的本性和品質,如瑞士建築師用日常的材料表達材料品質,但卻以某種新的方式來表現,使其在不同的文脈中獲得新的活力,這就是赫爾佐格所說「本性中隱藏的幾何性」(the hidden geometry of nature),或是卒姆托的“美的內核”(the hard core of beauty)。但現在,沒有什麼是一定的,在不變之中更要求變,邏輯之外的反向思考開啟了一扇創造的大門,於是柱與牆、頂與底、內與外,都不是截然分別的了。
花非花,霧非霧,牆非牆,柱非柱,陸希傑的作品就很能發揮「變」與「不變」的精髓:他把握形式抽象性所成就的普遍價值與永恆性,卻在質地與元素構成的方式中翻轉了人們的經驗與認知,因而紙從柔軟的材料變得堅硬(摺紙),天花、餐桌與地面也可以打破邏輯,變得沒有分別,從一貫穿與延續,這種從哲學而來的,對材料與元素「變」與「不變」的重新把握、思索、辯證,帶來創意與美感,也帶來進一步發展的動力與可能性。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熱門首選
HOT
10626
8076
7442
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