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人的多元實踐 Vol.323
ta台灣建築雜誌 2022年8月 Vol.323
編輯室手記
新聞
從酒吧到港口,從港口到擁抱限制的城市
論述」閃滅下的建築教育
褚瑞基/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實踐大學兼任副教授
論述」自造一把鑰匙
許麗玉/台灣女建築家學會榮譽顧問(第一、二屆理事長)
多元設計
訪談」
李霽(品牌創辦人/設計師/ 藝術家/靈氣師父)
曾功達(達人設計工作室負責人)
邵唯晏(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策展人/設計顧問/客座教授)
張文婷(Borneo Lab/裝置藝術/實驗性設計)
樂美成(室內規劃/地景裝置)
黃仁杰、曹瀚元(3D陶藝/青予室內設計/淡江大學兼任講師)
陳彥旭(創作藝術家/動態攝影師/師大附中兼任教師)
藝術與策展
訪談」
曾令理(裝置藝術家/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助理教授)
王耀邦(格式設計負責人/策展)
劉呈祥(藝術家/鉉琉工作室總監)
謝杰樺(安娜琪舞蹈劇場編舞家)
葉佳緯(建築繪畫/展覽策畫設計/地方文化調查研究/城市走讀/視覺設計)
品牌與創新
訪談」
徐震(嘖嘖共同創辦人)
黃金樺(品牌創辦人/彰化縣青年發展處處長)
產出藝術
訪談」
羅慕昕(牧童製作所/攝影師/影像紀錄創作)
蘇潤(電腦運算設計師/研究助理)、
吳岱軒(電腦運算設計師及3D水泥列印工程師/講師/電腦工程師/研究助理)
北美館擴建案競圖
預見美術館 2.0—北美館藝術園區擴建計畫
口述:王俊傑/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整理:王怡心
訪談」統包方式對於建築設計限制的省思
吳光庭/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 RICKY LIU & ASSOCIATES / ARCHITECTS + PLANNERS
|團隊成員/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台北)+林洲民建築師事務所(紐約)
宏昇營造股份有限公司+高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Bio Architecture Formosa
|團隊成員/久年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張樞建築師事務所、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何侯設計、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Stoss Landscape Urbanism
現今世界變得越來越複雜且多樣,跨領域的斜槓人生、多元身分也越來越普遍,他們可能是對主流的反抗、或是對體制的僭越,也可能是偶爾的機遇擦出火花,進而開花結果,不管原因如何,重點是探索自己的興趣、釐清自己想要什麼、盤點自己的優缺點,思行合一,才能跨界、轉型;不論是否預留退路,既然冒險跨出,就要全力衝刺,或許擁抱失敗,或許就能實現夢想。
就算不是跨界發展,在今天我們也應該省思:只靠既有單一專業的心智模式,是否容易出現思考盲點?從其他領域異質思想或知識的交會、激盪與衝擊,也許可以產生更多的可能性,幫我們做出更好的判斷,這就是所謂的「梅迪奇效應」(The Medici Effect)。從垂直思考到水平思考、從線型思考到非線性思考、到立體思考,從因果思考到跳躍思考,從本質思考、到邏輯思考、到創新思考,從依憑確據到天馬行空、框框外思考,從收斂思考到發散思考,再回收斂思考,藉由有系統的方法,進行各種人事物與多元資訊和知識的刺激、連結、聚焦,不論有用無用、有關無關、是非對錯,多可衝擊出不同於自己以往的新思維、新發現、新解答或新智慧,從而在一個領域總結規律,找到破局之法。
歷史上最有名的跨領域天才達文西,兼具畫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氣象學家、建築工程師、水利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的身分;對他而言,道歸於一,跨界到了極致、就是無界。另外如美國的開國元勛富蘭克林,是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發明家,同時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又如視富蘭克林為偶像,特斯拉的創辦人馬斯克,除了電動車外還創辦了paypal線上支付、以及space X私人太空公司;其他如波克夏控股公司副董事長查理.蒙格(董事長為股神巴菲特),原為律師,後來成為金融界的投資人,卻以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科學的基礎原理和規律作為決策的依據,指導經營、制定戰略,因而為巴菲特信任,視為重要的夥伴。
當然,我們無法如前述這些名人天才般樣樣精通,但在現今人口流動、科學整合以及電腦能力躍進的環境中,我們所能碰到的各種知識交會數量和型態日益增多,面對如此挑戰,我們不妨自問:在發散思考的路上,也可以很邏輯、很有系統嗎?在收斂思考的路上,也可以很創新、很跳躍嗎?能否用新框框去質疑、反思或更新舊框框?或是用舊框框去支持、完善或優化新框框?是否能在無關中發現有關,以聯集代替交集?或是新舊混搭、跨域融合,把我們的想法變成突破性的創新?
本期的專輯「建築人的多元實踐」讓我們看到建築人的跨領域發展,因為建築專業訓練有系統化獨立思考、邏輯思維的能力,也能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表象直指問題核心,尋求解決之道;若是具備跨界思維,將不同視野角度交錯、混搭、貫通、融為一體,從關係(Connect)產生連結(Link),再到緊密鏈結(Interlink),可重新定義建築到更廣泛的藝術、設計或其他方面,將我們關懷的議題做多元的呈現,將建築空間的感染力延伸到人們其他的感官或社會上;讓我們開放心胸,或許可以將不捨轉化為更大的影響力!
總監 黃長美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熱門首選
HOT
10499
7950
7374
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