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165
TA台灣建築雜誌 2009年6月 Vol.165
新 聞
預告 [6×2=18 建築系畢業展] 策展人宣言/王增榮、王俊雄│何以立│林靜娟│曾光宗│曾成德│吳光庭│黃明威
作品檔案717」竹崎林宅/考工記工程顧問有限公司/陳永富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718」六一堂/朱文明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719」大傳/禾象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720」國立新竹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特教大樓興建工程/吳省斯建築師事務所、i2建築研究室
專欄」台灣最前衛漂亮的台鐵車站──宜蘭冬山車站/李清志
專欄」剛從曼谷回來/徐明松
專欄」尋找原風景創意 加拿大有ICE Hotel,台灣可以有?──創意旅館不在設計,在Feeling/郭瓊瑩
專欄」建築師與沒有名字的人/王俊雄
論述」為一次具理想色彩的失敗喝采/阮慶岳
論述」男子會所/林憲德
論述」少一點傲慢,多一點謙卑/葉熾仁
特別策劃」詩意與理性:黃明威及其建築
[作品檔案721] 台北市文德派出所/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南投縣私立均頭國中圖書館暨行政中心/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彰化藝術中心/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元智遠傳大樓競圖案/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彰化縣警察局溪湖分局/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東海人文大樓/晴天工程+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彰化陳宅/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對談] 等待靈光一現/黃明威×王俊雄×王增榮
[年表] 各項作品年表
[評論] 多層次思考建築的黃明威/宋立文
總編輯的話
設計如何創新?
從過去的歷史來看,設計思維方向和美學潮流沒有一定的標準,隨著社會型態而改變,而且常常在「物極必反」的思維中擺盪:二次大戰後50年代重建的時代環境中,工商業快速復甦、消費方向要求快而大量,市場注重實用與功能性,這是「形隨機能」的時代;60年代後,工業社會大量生產的技術成熟,設計思維從「工業化量產」回歸到人身上,設計趨勢也從機械生產回歸到使用者;70年代人們衣食無缺,便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此時設計的造形貧乏無味,「功能考量」的思想走到了盡頭,因而反彈為「美學考量」,展開「後現代設計」;到了80年代富裕社會,人們不是因為使用上的匱乏而購買,而是為了某個品牌、產品背後所代表的社會意義而消費,「符碼消費」成為其特色;從90年代到現在二十一世紀,設計的內涵百花齊放,科技成為設計的有力工具,不僅是材料技術,電腦軟體甚至成為設計的決定因素;相信在這種電腦科技擴張到極致之後,必又會回歸到根本的人性與秩序,不變的是設計仍然擔負著自我表現與傳遞資訊的工具,豐富、昇華了我們的生理、心理體驗。
設計的本質是把思想和概念轉變為形式,設計的出發點是需要:社會需求或使用者需求,甚至外延為地區及國際需求;設計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尋求解答的活動,包含選擇課題、解決課題、完成課題。因此首先要提出「好」的課題:如何產生盡可能多的課題,如何從眾多的課題中選定有價值的課題,並正確地分析表述。其次,要瞭解限制條件,找尋答案:利用發散思維演繹,並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方法,進行觀察、衡量,再用知識和經驗的收斂思維,對眾多收集來的資訊進行嚴密的分析、比較、歸納、檢討、評價,從中確定出最佳方案。設計自由度高,可能有許多解決方法,最佳的解決方法是優點最多及缺點最少的方向;至於限制條件嚴格的,解決方法就只有是許多限制條件的交集罷了。
創新發明的行為和能力是人類所特有的,人類的整個文明進化發展歷史可說是一部人類創新發明史。遺憾的是,人類長期以來並沒有認識和掌握創造發明的規律,使創造發明成為一門科學;為彌補此項缺憾,現代人們正運用科學技術的成果和手段,從各種角度和層次去對與創新設計有關的問題進行研究,設計方法也因此應運而生。如果從資訊理論的角度看,創造發明的過程其實就是對獲得的資訊進行分割、剪裁、重組的過程,材料的收集與處理操作,建立在客觀發展的規律基礎,和有組織的思維活動上;思維按著嚴格的方法或步驟去解決課題,可以避免大量無效的思維過程,快速逼近答案,這是設計方法,可提高思考的有效性,但並不能代替具體的思考。
創造性思維是人類心智活動的最高表現,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多因素交互作用的過程,既要具備發現問題的自覺性,又不能缺少資訊的積累,是邏輯思維、形象思維與靈感思維的互補和有效的結合,為聯想、直覺、靈感等協調而得之結果。設計者除了應有豐富廣闊的經驗外,並應富有幻想力及彈性的思考能力,學習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尤其重要的是強烈的設計意識和獨創性的直覺能力,抓住思考物件的本質和關鍵,變複雜的思考為清晰明瞭的思路,更重要的是突破已有事物的條框,不只問why,還要問why not。
亞里士多德:「能讓心靈感動、愉悅的感知源即是美」,美有其變與不變的真理,可變的是時代潮流,不變的是對人文的渴望與關懷;設計是體現時代美學精神的具體表徵,設計者個人的學養最終決定設計水準的優劣,上焉者決定、說明、解釋、傳達,中焉者模仿,下焉者不知不覺。從黃明威的作品,我們看到了設計方法如何客觀有效的解決問題,也看到了設計者創新的抱負與企圖心。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熱門首選
HOT
10626
8076
7442
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