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167


TA台灣建築雜誌 2009年8月 Vol.167
2834 2015-05-21
關鍵字 : 


 

新  聞

 

展覽論述」通向潛在歷史的新論述形構空間 《原鄉與現代—臺灣戰後建築文件展》觀後感/王品驊

 

作品檔案728」文林北路林宅/中怡設計事業有限公司/大喆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作品檔案729」建築与詩/許獻叡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730」漢宇仁愛/王培儼建築師事務所+田清益建築師事務所

住宅觀點」再「讀」德國史徒加威森霍夫住宅博覽會/徐明松

 

作品檔案731」內湖FSM餐飲服務聯合大樓/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732」工研院運動休閒活動中心-悠活館/立 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733」土樓公舍/Urbanus 都市實踐

作品檔案734」深圳水晶島規劃設計/Urbanus 都市實踐

 

專欄」宮殿式哨亭/李清志

專欄」海洋國家的島嶼生活美學/郭瓊瑩

專欄」你「看建築展」了沒?-建築展覽在台灣/林芳怡

 

上海創意園區系列報導  」廢棄屠宰場再利用—19   Ⅲ老場坊(1933 Old Millfun)/許郁青

 

論述 」理想國的想像:省府新市鎮(霧峰)光復新村之文化地景與歷史脈絡/吳東明

論述 」未完成的都市設計,或,城市生活?/謝宏昌

 

特別策劃 」TheVerticalVillage

TheVerticalVillage展覽館  MVRDV、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TheVerticalVillage設計工作室  沈國健

TheVerticalVillage國際設計工作營側寫

[感想與期許] 
垂直的村落、安然的角落/曾嬿芬

因為我們遇見流行…/吳光庭

MVRDV來台與學校互動"垂直村落"的感想/邱文傑

分享各自有的,創造共同有的 間論MVRDV/T&F台灣工作營/畢光建

 

編輯室手記

 


編輯室手記

 

編輯踩在現在與未來之間。

這是關於編輯最奇怪的感覺之一:對編輯來說已經是過去式了,但對讀者而言,卻正在發生。編輯似乎是一種魔法,透過它我們似乎預知了一種即將發生。編輯絕非麻瓜,他是巫師。

七月的台灣天空很高雄,而不像在平常的月份裡,由台北獨占鼇頭。高雄因世運會的舉行而發光發熱,連我那些一向宅在台北、以為台北等於整個台灣的朋友,這回也在世運會的強大吸引力下,忍不住南下去湊開幕的熱鬧。湊熱鬧的還包括紐約時報建築評論專欄作家Nicolai Ouroussoff。Ouroussoff先在7月12日先以長篇幅傳記體式文體報導了伊東豊雄;接著7月16日世運會開幕當天,介紹了世運會主場館建築。這是極罕見的。Ouroussoff評論一向以辛辣甚或尖酸著稱,常被批評只青睞於所謂「A咖」的明星建築師,對於「B咖」不屑一顧,而且少將眼光放置在歐美之外。因此其善意可想而知,雖然不免帶著蔑視後補償的意味。

而台灣建築雜誌自己正是這波熱潮的煽風者。今年三月號,台建即率先以大篇幅刊出世運會主場館建築,開啟了建築雜誌界世運會主場館的報導熱。七月號再以超過四十頁的篇幅,製作「台灣建築的完全打擊:2009高雄世運會主場館設計興建全記錄」。之所以這樣做,即想要在這場充斥著世運會主場館浮面論述裡,尋找其建造過程內部有深度的回聲。我們瞭解,世運會主場館設計與營建團隊在客觀條件絕不充足之下,竭盡全力,僅用三年時間建造出這棟能撼動世界的建築,其目的絕不是為了博取這些浮面論述,他們要的是更深沈的反省。

在製作世運會主場館全記錄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問設計團隊「怎麼做到的?」他們每一次的回答,都回應到他們的動力來源:把每件事都在盡可能的範圍裡做好研究,然後才提出解答。設計的重心不只在於伊東豊雄一個人的創意,而在於被說服後,工作團隊裡每一個人願意集體共同朝一個目標前進。這是台灣建築少有的時刻:專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要擺脫那些無盡、甚至常常是近乎侮辱的工作上的騷擾,有多困難。但是他們克服了。「台灣的建築從不缺乏改革理想,但總是以停滯收場」,這是我2004年一月在台建寫的一篇題為《必須保衛渴望》裡面提出的對台灣建築近年來發展的觀察。世運會主場館打破了這個多年來的停滯,我們當然必須為其喝采。

然而,就在台灣瘋世運的七月,台建的編輯團隊準備著八月號的內容,這時我們問的是,「後世運的台灣建築在哪裡?」身為編輯,我們必須有著比別人多跨一步的清醒。這時才發現我們在六月因著編輯世運會主場館全記錄帶來的滿滿希望似乎退潮了,因為前景實在模糊不清。我們驀然發現,下一個有著世運會主場館水準的台灣建築,目前似乎還看不見一絲蹤影。我們懷疑,世運會主場館會不會是台灣建築史上的一個特例,其經驗是不可能普遍運用在其他建築案例上,尤其觀察現今台灣公共工程體制,更令人洩氣。停滯的夢魘,隱隱地再度襲來。

可能是為了擺脫這個夾在歡欣的現在與停滯的未來之間的徬徨,八月號的台建在編輯上進行了一些微調。首先,我們嘗試了進行採訪報導,這次對象是由MVRDV主導的TheVerticalVillageⓒ國際工作營。透過一整個星期的貼身採訪,我們充分感覺到這場國際工作營對未來可能的啟發,雖然目前為止「垂直城市」還是個混沌的概念。本期內容中,與TheVerticalVillageⓒ對話的是,謝宏昌討論OMA在荷蘭Almere新鎮所作的都市設計之文章,與中國建築師事務所都市實踐與OMA合作、剛贏得競圖首獎的「水晶島」案。尤其,謝文所引伸出來對於計畫最好是「未完成」的另類思維,非常值得我們注意。而吳東明對於霧峰光復新村的探討,則拉開了都市保存的向度,足供我們在不斷(甚至無意識地)追尋進步時,進行辯證的思考。作品部分,都市實踐所提出的「土樓公舍」雖是商品化住宅,但其試著平衡於新舊類型之間的態度,可供台灣因過度精算而體制化的集合住宅設計參照。

最後,感謝黃長美老師這些年來的辛勞付出。沒有她的堅定的承諾與不凡的遠見,台灣建築雜誌是不可能如此茁壯的。她與前任幾位總編輯兢兢業業打造下的基礎,無疑地是台建最堅實的資產。
 

 

2834 2015-05-21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慈林新館
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7月
Vol.238
20203 2015-07-06
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4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6年1月
Vol.244
11898 2016-01-04
Four Seasons.台大
英屬維京群島商唐宋國際建設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胡永復建築師事務所、協定設計
15223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