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位製造、仿生到建築的應用Vol.331


ta台灣建築雜誌 2023年4月 Vol.331
2881 2023-03-28
關鍵字 :  裝置 數位建築

封面╱ SKYWING Pavilion © MINIWIZ Co., Ltd.


編輯室手記

新聞

traa 台灣住宅建築獎「第二屆學生論文獎」得獎論文分享講座─側記

藉參數化設計& 性能模擬提升建築設計方案品質 ──陳閔楊

高層建築量體退縮與天空可視率對環境舒適度之影響──鍾馨葆

 

2023紙上住宅建築國際競圖 頒獎典禮

雷姆‧庫哈斯與大衛‧希艾萊特盛讚得獎者關注社會、永續及自然

 

從數位製造、仿生到建築的應用

論述」關於小智研發

作品檔案 2187|SKYWING Pavilion:Nothing but Trash and Air

作品檔案 2188|Nike Aero-Static Dome

作品檔案 2189|Nike Area 13

作品檔案 2190|NIKE Breeze Floating Sports Pavilion

 

論述」用Air (空氣)、Tension(張力)、Trash(廢料)構築最「輕」的建築

小智研發團隊示範如何用創新且不擾動環境的方式打造空間場域

 

論述」數位製造教學實驗

陳珍誠╱淡江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

論述」數位木構製造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數位設計與製造工作室

論述」摺板數位製造在仿生構造的應用

游瑛樟╱淡江大學建築系 系主任

論述」形態發生為導向的建築地景空間創作

何震寰╱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副教授

 

ta好作品徵集

作品檔案 2191|龍巖光之境服務中心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 2192|漢寶德紀念館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

作品檔案 2193|桃園市立圖書總館郭自強建築師事務所、株式會社梓設計

作品檔案 2194|臺北市大安區建安國小藝術教學綜合大樓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 2195|大溪員樹林市民活動中心所在建築師事務所+黃宥鈞建築師

作品檔案 2196|臺中市北屯區北屯段社會住宅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 2197|里盒THE BOX王曉奎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 2198|焦宅Comfort in Context橙田建築│室研所

 

 

數位的未來、我們的未來
 

  OpenAI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去年11月橫空出世,在短短2個月內用戶數就達到1億人次,筆者試用過後,對於其廣泛的知識背景、邏輯性的思維架構、豐富的語言表達、靈活的調整和反饋,在在讓人驚艷不已;但是,對於問題深入的程度感覺仍有不足,而各種在地性的特定問題也明顯會產生錯誤的回答,不過這部分可能在將來也會獲得改善。回想日前由人工智慧圖像生成器 Midjourney生成的畫作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科羅拉多州博覽會上贏得了數位藝術類的冠軍,同樣的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種種趨勢讓人發現人工智慧發展的無窮可能性,也讓不少人擔心自己的飯碗會被機器人取代。

  回到建築產業來說,AI可以根據各種需求的參數生成建築設計的概念,可以透過熱、風、光和聲音等數據分析、模擬和測試來優化建築物理環境設計,也可以幫助建築師考慮空間配置所需滿足的機能關係、動線和心理感覺等因素,並優化建築結構和材料;但是AI缺乏創造性和人性化的思考,缺乏直觀的理解能力,對於人類感性判斷的角度,如美學、文化和社會因素等也有所不足,因此尚無法做出高度創新和個性化的設計;就像目前Midjourney可以幫助建築設計師創建建築模型和空間透視圖,但無法轉換成照顧到各個角度、整合相關專業,生成可資興建的建築平面圖和完整的細部設計圖;可以說目前機器人尚無法取代建築設計師的地位。

  在數位製造方面,AI可以通過仿生演算法和機器學習,模擬仿生結構的形態和功能,從而生成更加高效、輕量化的結構設計,從而節省更多的材料和資源,也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下自動調整結構的形態,以更好的適應環境達到永續的需求。預製構造可以精確地進行建築材料的製作、組裝和搬運等工作,減少人力成本和生產週期;木構建築使用CNC木工機器人可以裁切和加工木材,製造出建築物的木構組件,CNC金屬切割機器人可切割、加工鋼材,製造出建築鋼構組件;同時建築物也可以從3D列印出來,如荷蘭的MX3D公司即使用3D列印製造出一座橋梁。這部分可說開展了人類想像空間的實現可能,是十分值得我們善加利用的,這也是本期專題策畫的目的。

  在數位營建方面,使用智慧施工管理系統可作進度追蹤、成本管理、品質控制,以提高建築施工效率和品質。但更重要的是台灣面臨高齡化、少子化的衝擊下,營建業勞力極度短缺,因此進行轉型升級是勢在必行的。機器人透過機器學習機制,得以取代人力進行高負荷、高危險和高重複性之作業,例如日本ARAV株式會社利用遠距操作大型機械進行施工、大成建設委託千葉工業大學設計製作的綁筋機器人,清水建設所更研發出四款施工機器人:水平移動式起重機Exter、焊接機器人、天花板地板施工機器人、建材搬運機器人。又如小松製作所透過數位方式在施工現場規畫最適當的作業流程,將營造機械自動化運作,且應用無人機3D掃描,從事工地視覺化監測,判斷運作是否正常,讓最少的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安全且正確的施工;戶田建設+村田製作所的智慧安全帽加裝體溫、心跳與環境監測等各種傳感器,以掌握施工者的身體狀況。這些利用AI、AR/VR和LPWAN等技術的發展營造智慧工地,可提高工地中 人員、機具、物料、能源、環境之掌控,改善工地安全與材料、設備品質不明之疑慮、尤其是勞動力匱乏等痛點。

  有人說:人類就像蘆葦般脆弱,卻是一棵會思考的蘆葦;人工智慧的發展一日千里,確實有很大的潛力可以取代一些人的工作,但其實同時也創造出一些新的可能性和工作型態,人類與AI的競合只要人類發揮思考的功能,應該是不會被機器取代的。

                                                                                                                               

總監 黃長美

                                                                                                                                                                                                                                                                                                                                                                                                                                

 

2881 2023-03-28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Transformer Urban Show Case
中怡設計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建築雜誌2010年10月
Vol.181
5801 2015-03-13
旅行的大洋蔥計畫
大合設計/蕭有志、王揚恩、蔡明穎
台灣建築雜誌2010年10月
Vol.181
5934 2015-03-13
浮雲 Woven Cloud(澳洲)
幼葉林藝術創作工作室、Cave Urban Co.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6月
Vol.237
6565 2015-06-03